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3)
2023(5298)
2022(4261)
2021(3869)
2020(3147)
2019(7098)
2018(6897)
2017(12896)
2016(7078)
2015(7907)
2014(7646)
2013(7674)
2012(7284)
2011(6889)
2010(6955)
2009(6325)
2008(6562)
2007(5741)
2006(5263)
2005(4680)
作者
(23320)
(19664)
(19613)
(18574)
(12515)
(9484)
(8581)
(7594)
(7417)
(7014)
(6932)
(6848)
(6504)
(6487)
(6418)
(5881)
(5815)
(5797)
(5668)
(5661)
(5066)
(4898)
(4831)
(4595)
(4417)
(4415)
(4384)
(4041)
(4018)
(3941)
学科
(29244)
经济(29207)
管理(20089)
(17134)
(12972)
企业(12972)
方法(12597)
数学(10910)
数学方法(10748)
(9104)
(8915)
中国(7507)
(6834)
资源(6131)
业经(6101)
农业(5953)
环境(5739)
(5626)
贸易(5623)
(5478)
(5411)
地方(5409)
(5259)
理论(4675)
(4479)
(4466)
(4206)
金融(4205)
税收(4178)
(4146)
机构
大学(111607)
学院(109652)
(43306)
经济(42379)
研究(42093)
管理(39973)
理学(34768)
理学院(34273)
管理学(33487)
管理学院(33281)
中国(31212)
科学(28629)
(24108)
(23811)
(22759)
研究所(21206)
(20256)
农业(18914)
中心(18761)
业大(18581)
(17160)
财经(16634)
(16194)
师范(16024)
(15323)
(15059)
北京(14830)
经济学(13719)
科学院(13449)
师范大学(13276)
基金
项目(79215)
科学(62907)
基金(59560)
(54831)
国家(54455)
研究(53682)
科学基金(45334)
社会(34881)
社会科(33175)
社会科学(33160)
基金项目(31603)
自然(30650)
自然科(29812)
自然科学(29801)
(29529)
自然科学基金(29282)
(26174)
教育(24039)
资助(23605)
编号(20526)
重点(18793)
(17915)
(17037)
成果(16456)
国家社会(15682)
(15653)
科研(15507)
计划(15485)
创新(14799)
教育部(14653)
期刊
(45481)
经济(45481)
研究(30295)
学报(22602)
中国(22129)
(20874)
科学(20491)
大学(15812)
学学(14875)
农业(14602)
(13813)
管理(13240)
教育(9599)
资源(9463)
(8145)
财经(7932)
(7605)
金融(7605)
技术(7406)
经济研究(7185)
业经(7128)
(6837)
图书(6497)
问题(6359)
(6055)
业大(5938)
(5271)
科技(5127)
统计(4911)
技术经济(4842)
共检索到160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英宁  朱玉春  霍学喜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按照经济学规范定义了商品粮基地,即商品粮基地是农业区域分工体系中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以粮食生产为主、以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商品粮及其他相关农产品为基本功能的农业专业化区域。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分析,商品粮基地具有区域界限完整性、产业结构相似性、系统开放性、功能整体性等4方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认为商品粮基地建设具有深化农业资源开发效应、强化农业发展后劲效应、规模经济化投资效应和农业区域专业化效应。同时指出,在农业资源结构及经济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及市场需求结构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商品粮基地在促进农业区域专业化中的功能和以上4方面的效应又具有相对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课题组  
The paper analys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on the base of data of national survey of all R&D resources of 2000. It also provides some polic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equalit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regions and industries and that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shortage of inputs.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学喜  
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战略演变特征分析○霍学喜建国以来,由于我国粮食供求一直偏紧,因而对粮食生产实行倾斜扶持,始终是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时,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而政府的粮食政策结构及其实施的重点区域,又主要体现在促进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发展方面。也就...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宝宏  
文章认为 ,仅仅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标准是不够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还应当考虑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维护可持续发展、避免或减少浪费等方面的标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屈宝香  刘丽军  周旭英  张华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对优质商品粮的需求量日益上升。优势商品粮食基地的发展,既要考虑到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需求,还要应对国际粮食市场的竞争压力。基于此,农业部设立了“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的重大研究项目,并于2005年对全国99片商品粮基地做了最新问卷调查。本文通过对商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翚轩   张国镇   徐建华   陆显炯  
本文以浙江省富阳县和海盐县商品粮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0—1991年基地建设资金的投资效果,获得增产增收的实际高效益以及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潜在效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淑萍  
资源配置效率是提升粮食生产潜能的主要源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改进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的经济基础。耦合市场和政府力量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而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农村要素市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粮食主产销区的利益调节机制等因素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基于此,中国可能面临粮食产能、粮食市场、粮食产业和粮食政策等风险。防控未来的粮食安全风险,必须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配合政府纠正在粮食生产中的市场不完善与粮食流通、粮食国际贸易中的分配性失灵。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东  祝昌汉  罗勇  高歌  
利用1961—2007年的日照时数建模计算了三峡库区的太阳辐射,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的太阳能资源作了全面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年总辐射量介于3 200~4 400 MJ/m-2,与德国等太阳能利用大国相当;"下游多,上游少"是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且在秋、冬季差异更为明显;资源的年变化具有"夏大冬小"的特点,同时呈典型"双峰结构",最大和次大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5月;库区上游太阳能季节差异大,而中、下游四季差异相对较小;库区太阳辐射以散射辐射为主(平均为64%),上游尤其明显;1961—2007年,资源量与直射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在夏、冬季下降尤为显著,分析表明这与轻雾日数和霾日数的增加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董秀良  薛丰慧  唐亮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股价不仅受到公司基本价值有关信息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市场公共信息的影响。通过研究股票价格运动特征可以有效地判断股价所包含的信息特征,解释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状况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现阶段我国股价还不能传递足够多的企业特定信息,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功能较弱,这一结论和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结果相吻合,即股市对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问题还相当突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龚益  孙广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娟  李兴绪  
文章基于省级数据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1—2020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方法实证分析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动态分布与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且区域间、区域内及省域间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逐年增长,省域间绝对差距呈现逐渐缩小趋势;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分布特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演变趋势具有一定惯性,表现为相邻等级间转移概率较大,跨等级转移概率较小;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有望向上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娟  李兴绪  
文章基于省级数据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1—2020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方法实证分析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动态分布与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且区域间、区域内及省域间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逐年增长,省域间绝对差距呈现逐渐缩小趋势;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分布特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演变趋势具有一定惯性,表现为相邻等级间转移概率较大,跨等级转移概率较小;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有望向上转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天宝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我—你”关系,是一种“共享”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俊文  
一、人口容量的内涵人口容量是一个综合量值,其制约因素很多,有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的,也有人口本身的。因此,不能撇开具体的制约因素空泛地来理解人口容量,也不能从单个因素来定义人口容量。1.人口容量是一个历史范畴。人口容量发展同人口发展一样,为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制约。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容量具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地说,生产力水平越高,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