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97)
- 2023(4999)
- 2022(4061)
- 2021(3921)
- 2020(3368)
- 2019(7363)
- 2018(6976)
- 2017(13324)
- 2016(7593)
- 2015(8261)
- 2014(8422)
- 2013(8341)
- 2012(7922)
- 2011(6460)
- 2010(6732)
- 2009(6071)
- 2008(6734)
- 2007(5812)
- 2006(4782)
- 2005(4473)
- 学科
- 管理(29671)
- 财(26393)
- 业(26311)
- 济(25968)
- 经济(25938)
- 企(23681)
- 企业(23681)
- 务(13735)
- 财务(13727)
- 财务管理(13675)
- 企业财务(13137)
- 方法(12239)
- 财政(12084)
- 数学(10643)
- 数学方法(10516)
- 政(9704)
- 制(9628)
- 中国(8172)
- 银(6727)
- 银行(6720)
- 学(6699)
- 体(6609)
- 行(6137)
- 农(6036)
- 体制(5929)
- 策(5817)
- 度(5710)
- 制度(5703)
- 融(5362)
- 金融(5362)
- 机构
- 大学(99887)
- 学院(98979)
- 济(39297)
- 经济(38394)
- 管理(34978)
- 研究(34052)
- 财(31254)
- 理学(29845)
- 理学院(29497)
- 管理学(28960)
- 管理学院(28777)
- 中国(27867)
- 京(20987)
- 科学(20966)
- 财经(20253)
- 经(18408)
- 所(18049)
- 农(16901)
- 研究所(15796)
- 中心(15762)
- 江(15482)
- 财经大学(15057)
- 业大(14243)
- 农业(13306)
- 北京(13120)
- 经济学(12857)
- 省(12696)
- 院(12131)
- 州(11984)
- 经济学院(11616)
- 基金
- 项目(64290)
- 科学(50228)
- 基金(47961)
- 研究(44809)
- 家(42594)
- 国家(42248)
- 科学基金(35994)
- 社会(28909)
- 社会科(27426)
- 社会科学(27416)
- 基金项目(25154)
- 省(24374)
- 自然(24097)
- 自然科(23607)
- 自然科学(23601)
- 自然科学基金(23179)
- 教育(20992)
- 划(20567)
- 资助(20226)
- 编号(16429)
- 重点(14871)
- 部(14869)
- 性(14844)
- 成果(14557)
- 创(13147)
- 科研(12932)
- 教育部(12816)
- 国家社会(12371)
- 创新(12364)
- 大学(12258)
共检索到159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乃宽
简论加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地位的必要性张乃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振兴国家财政的任务。《建议》指出“为解决国家财力严重不足、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问题,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涛舟
论加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与地方利益制约林涛舟近几年来,我们虽然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但进展缓慢,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这与社会经济利益错位,地方利益格局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地方利益格局已成为中央宏观调控的障碍,务必采取有效措施,乃是实现宏观调控的关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原崇信
加强省级财政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原崇信宏观调控本身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调节与控制。为了保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具有集中性与统一性。唯此,国民经济才能稳定协调发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结构、产业技术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本文分析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在宏观调控中本应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多种原因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明晰财政宏观调控目标、健全财政调控手段入手,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收入、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等,加强财政调控的主体系统;不断发展财政信用,完善财政调控的信用系统;重视间接调控手段,进一步拓宽财政调控的领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尚敏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改革的若干思考梁尚敏政府通过财政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这是所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财政宏观调控,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某些不足,引导经济沿着高效、快...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溶沧
一、一个带规律性的历史现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表明,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日益加强,宏观调控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种带规律性的历史现象。何至于此,可以说这既是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绪业
我国医疗设备的投放,一直缺乏宏观的调控办法,以致于在医疗设备的投放上,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很大,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在绝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又缺乏应有的常规装备。这种局面若不加以调整,势必影响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林茂
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李林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它对促进生产发展、搞活流通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要使商品价格活而有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便不能对它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必须进行有效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在世界上任何社会制度中,国家政权都必须具有动员和配置内部经济资源和引进外部经济资源的能力,具有指导和调控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规格和速度的能力,具有形成国民共识并进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具有动用法制的规范手段或强制手段维护社会安定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第一条最为根本。国家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财力,才有充分的可能去实现其他功能。一个典型的“弱财政”中国改革的第一阶段曾经以“放权让利”作为基本特征和主要手段,财政体制也相应地经历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等三次较大的变化。这一系列改革所遵循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从而打破了集中过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光远
加强财政法治建设,必须强化财政分配调控功能,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现阶段加强财政法治建设,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重点应当是: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加快财政法治建设,加强财政宏观调控职能,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快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义
加强宏观调控与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北京100039]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但市场固有的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日新
作者认为,加强宏观调控,需要合理调整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文章指出,不要把我国同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财政上统称为高度集中的体制,后者财政集中的程度是比较高的。我国除"大跃进"和"洋跃进"少数几年财政集中程度偏高外,其它时期财政集中的程度并不高。目前实际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14.7%,中央财政收入仅占7.5%,是世界上最低的。作者提出,应借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管理的经验,提高财政集中的程度。为此,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措施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淑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实质就是使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变化。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不能也不应该放弃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必要干预。银行作为国家宏观间接调控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项镜泉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更高阶段,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为前提的,是与小生产、小流通、小市场有根本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生产之间、流通之间和分配之间,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程度更加密切,稍有不周,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失调。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是社会化的,是以全社会为出发点的。但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尽管每个主体对自己的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