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2)
2023(4106)
2022(3219)
2021(3198)
2020(2469)
2019(5681)
2018(6013)
2017(9289)
2016(5979)
2015(7086)
2014(7370)
2013(6352)
2012(5983)
2011(5512)
2010(5744)
2009(4862)
2008(4831)
2007(4531)
2006(4165)
2005(3914)
作者
(15579)
(12801)
(12750)
(12299)
(8181)
(6094)
(6001)
(5148)
(4894)
(4864)
(4426)
(4245)
(4135)
(4078)
(4077)
(4037)
(3998)
(3901)
(3793)
(3786)
(3575)
(3275)
(3176)
(3071)
(3027)
(2970)
(2934)
(2704)
(2695)
(2687)
学科
教育(18405)
管理(18052)
(16894)
(15063)
经济(15056)
(14786)
企业(14786)
技术(12293)
中国(10384)
理论(8025)
方法(7280)
教学(6509)
(6069)
数学(6053)
数学方法(5933)
技术管理(5804)
(5416)
信息(4296)
(4255)
业经(3994)
(3819)
发展(3753)
(3752)
财务(3737)
财务管理(3732)
企业财务(3631)
(3631)
研究(3620)
(3207)
改革(3142)
机构
大学(85207)
学院(79565)
研究(29489)
管理(27444)
教育(26401)
(23203)
理学(23165)
理学院(22861)
经济(22427)
管理学(22351)
管理学院(22161)
(21195)
师范(21117)
(20115)
师范大学(17606)
科学(16985)
技术(14825)
中国(14643)
(14296)
(13653)
北京(13597)
职业(13126)
研究所(13004)
中心(12933)
(10734)
(10626)
(10341)
教育学(10071)
业大(9826)
职业技术(9230)
基金
项目(50323)
研究(44993)
科学(41496)
基金(32936)
教育(29299)
(27918)
国家(27560)
社会(25554)
社会科(23970)
社会科学(23966)
科学基金(23302)
编号(21908)
(21066)
成果(20998)
(19702)
课题(17450)
基金项目(16511)
(14835)
项目编号(14181)
自然(13236)
规划(13205)
自然科(12968)
自然科学(12967)
(12906)
重点(12761)
资助(12760)
自然科学基金(12755)
研究成果(11865)
教育部(11824)
(11671)
期刊
教育(45433)
研究(32551)
中国(26413)
(22752)
经济(22752)
技术(14561)
职业(11690)
学报(10400)
图书(9199)
(9141)
科学(9106)
管理(9078)
大学(8534)
技术教育(7932)
职业技术(7932)
职业技术教育(7932)
(7645)
论坛(7645)
(6842)
情报(6769)
书馆(6130)
图书馆(6130)
学学(6005)
农业(5210)
技术经济(5118)
高等(4938)
成人(4815)
成人教育(4815)
科技(4740)
高等教育(4360)
共检索到130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阳  
在有关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的讨论中,最常见的一个观点是认为信息技术将使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教育将成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事情。从而大大增加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远程教育使最边远、最贫穷的地区也能有好的教育条件,从而有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本文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二者的应然关系,从现实中考察了社会公平的目标追求与教育机会在区域、阶层和性别上严重不均的矛盾,提出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层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及采取差异策略,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扶持弱势群体,促进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制定鼓励性政策,促进不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操作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伏琴  刘献君  
教育机会均等具有相对性 ,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又具有阶段性 ,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又呈现不同的特点 ,一般从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个阶段考虑。本文从两阶段分析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 ,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最后 ,从社会和学校两方面提出增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窦心浩  
由于升学选择与教育机会均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对生活在现代学历社会中的人来说,升学选择无疑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升学选择已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注意,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出现大量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分属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本文首先利用三个模型——地位获得模型、成本收益模型、消费模型总结归纳有关升学选择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入阿玛蒂亚·森的"潜在能力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重新进行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子元久  刘文君  
本论文首先概述了关于大学入学的个体选择的概率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根据收入阶层其实效成本的不同,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重新定义。通过这一模型进行的运算表明,当整体升学率上升到一定水准时,阶层间的升学率差异将扩大,而非缩小。因此“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未必意味着更大的均等。就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而言,从学生生活调查这一标准数据源中得出的学生分布的假设的信赖性亦存有疑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炳娟  张丽平  
传统观念认为,教育公平可以划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事实上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和外延还需进一步厘清。本文从概念分析入手,着重分析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关的若干概念,并提出了作为可能性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为权利平等,具有相对性、不充分性等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指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现实意义,以期对教育机会均等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国兴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学费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内涵 ,依据先行研究构筑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最后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 ,认为在我国过高的高等教育学费已经对部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大学升学即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莉莉  
社会资本概念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社会资本本身是中性的,既具有正向效益,也会产生负面作用。社会资本的客观存在及其一些鲜明的特征和功能使其能阻碍个体对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均等产生的阻碍作用,探讨了其发生基础与作用机制,进而得出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献国  
关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定位,理论界的共识是"均等化"不是"平均化",且应着眼于"底线均等",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低标准、广覆盖"。然而,均等化本身包含"机会均等"与"结果均等"两层含义。如何把握二者的关系,人们的认识并不一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周波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收费改革中,存在两种最主要的批评意见——免费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劫贫济富”,以及收费制度下来自贫困生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开征高等教育税以应对,同时为贯彻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主张开征教育税为义务教育筹集经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根书  
文章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高教扩展对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意义,然后讨论了高教扩展对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教扩展可使社会收入分配更趋公平,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都把"教育机会均等"列为教育改革优先要达到的目标。我国一直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解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机会均等问题,并特别把视角放在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上,力求总结一些经验教训,澄清某些问题,以推进我国的教育民主化进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滕星  苏红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就约达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几乎全部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名贵药材、热带作物及畜牧业基地均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边境90%的地区为少数民族所居,还有20多个民族跨境居住。这些因素使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与民族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晓宇  闵维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萍,李婷  
从动态上看,文化女性人口数量有了高速增长,文盲半文盲人数降低迅速,特别是高学历人口所占比重提高幅度最大,说明女性人口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横向比较与空间对比角度看,女性人口与男性人口受教育机会的非均等性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女性人口加入文盲的机会在增大。另外,从女性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内部结构上看,还存在显性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表现出受教育机会的非均等性,这种非均等性直接影响女性人口就业机会的均等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