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1)
- 2023(8863)
- 2022(7484)
- 2021(6964)
- 2020(5496)
- 2019(12621)
- 2018(12347)
- 2017(22899)
- 2016(12166)
- 2015(13986)
- 2014(13725)
- 2013(13935)
- 2012(13535)
- 2011(12958)
- 2010(12947)
- 2009(11840)
- 2008(11747)
- 2007(10172)
- 2006(9446)
- 2005(9042)
- 学科
- 济(64413)
- 经济(64357)
- 管理(27198)
- 业(26915)
- 中国(24050)
- 方法(20024)
- 地方(18577)
- 企(18243)
- 企业(18243)
- 数学(17591)
- 数学方法(17497)
- 农(17216)
- 贸(13989)
- 贸易(13973)
- 学(13790)
- 易(13462)
- 业经(13161)
- 农业(11704)
- 发(11585)
- 融(11259)
- 金融(11258)
- 银(11245)
- 银行(11231)
- 行(11099)
- 地方经济(10703)
- 制(10646)
- 环境(10066)
- 财(10055)
- 和(9287)
- 发展(8708)
- 机构
- 大学(182981)
- 学院(180383)
- 济(86035)
- 经济(84625)
- 研究(75343)
- 管理(62298)
- 中国(58467)
- 理学(51788)
- 理学院(51066)
- 管理学(50399)
- 管理学院(50030)
- 科学(42693)
- 京(41166)
- 所(38769)
- 财(37027)
- 研究所(34978)
- 中心(32285)
- 农(29717)
- 财经(28775)
- 经济学(28479)
- 北京(27618)
- 范(27256)
- 江(27052)
- 师范(27025)
- 院(26615)
- 经(26352)
- 经济学院(25444)
- 科学院(23285)
- 农业(23024)
- 业大(22650)
- 基金
- 项目(112517)
- 科学(88971)
- 研究(85697)
- 基金(82048)
- 家(71643)
- 国家(71052)
- 科学基金(59218)
- 社会(56822)
- 社会科(53946)
- 社会科学(53939)
- 基金项目(41765)
- 省(40991)
- 教育(38194)
- 划(35556)
- 自然(34220)
- 资助(34086)
- 自然科(33411)
- 自然科学(33402)
- 编号(33353)
- 自然科学基金(32839)
- 发(30993)
- 成果(28987)
- 部(26258)
- 重点(26034)
- 发展(25790)
- 展(25363)
- 国家社会(24851)
- 中国(24806)
- 课题(24358)
- 创(23003)
共检索到300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杰
以大量的史实 ,证明了两汉是我国文献学的奠基时期。从两汉历代重视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到取得文献学的累累成果 :司马迁系统整理西汉文献成中华千古第一部通史———《史记》 ;刘氏父子编《七略》开我国古典目录学之先河 ;东汉班固著《汉志》成我国史志目录之鼻祖 ;郑玄遍注群经等 ,都体现了两汉文献学的发展与成就。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国强
汉代在文献学理论、学科术语、学科方法和具体成果等方面,都构建了文献学学术规范,使古典文献学基本走向成型,成为中国文献学的实际源头和重要发展资源,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谢灼华 石宝军
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郑鹤声、郑鹤春的《中国文献学概要》,首先以"文献学"冠书名,"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刷诸端,谓之献"。此书可视为我国文献学系统论述和研究的开始。1936年陈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从政治、兵燹、藏弆、人事四方面考察我国文献兴衰聚散,则是中国文献史研究的滥觞。50年代后期王欣夫教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讲授文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东汉公私藏书数量丰富,官方藏书设置校书官员和秘书监,使官方藏书的校理制度化了。文献编纂体裁增 加,类型众多,产生了许多博通学者。文献学家在文献整理中广泛使用并发明各种方法,标志着古代文献整理更具理 性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玉婷
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献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西方文献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的探析,得出了西方文献学研究对我国文献学研究的一些理论启示。
关键词:
文献学 西方文献学 文献工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永慧
融合发展在新时代已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数字人文与文献学两个认识领域共进共享的要求和使命。文章基于现有的概念内涵、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探讨了数字人文与文献学融合发展的进路与趋向,明确其两个前提、三条进路、三种趋向,以利于数字人文与文献学的全面融合与持续发展。两个前提是数字人文知识图谱的完整建构与文献学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三条进路是中西学术融合共建的学科观念趋同、元数据库高度融合共享的内涵文本逻辑、知识生产模式深度融合的方法主体建构;三种趋向是超历史文本的思维发展定位、超现实内涵的信息数据建设、超学科方法的资源主体运作。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文献 文献学 传统人文 文本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英立
语文教育自古有之,但不同时代的文化思潮和教育所承担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从先秦两汉以经史子集为内容的语文教育到如今基础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训练,这其间,语文教育的内容和理念都经历了巨大变革。但先秦两汉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态势对我国语文教育的价值、美育、哲学取向的影响是经久不衰的。以儒墨道为代表的文化流派,他们所创造的哲学、美学和逻辑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也影响了中国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美学特征。秉承溯源温故的研究精神,笔者认为,当代语文教育仍然可以从先秦两汉诸子典籍和文化思潮中汲取经验,不断推动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童永生 惠富平
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文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以凿刻、描绘为记录手段,以图像为主传递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中国岩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特殊形式之一,同样具有"考证、辨误、补遗、存史"之功能,对于社会史、经济史、民族史、宗教史、艺术史、民俗史等研究,都是不可缺少且直观形象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中国岩画 文献学 价值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吕斌 李国秋
描述了文献学研究在欧美复兴的若干现象,分析了其背景,概括了“新文献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指出文献学研究的复兴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为观察学科发展提供新视角;有希望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提供统一的理论基础,为反思和重新探索情报科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文献学 理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中国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Abstract:Onthebasisofclarifyingthenecressityandimportanceofdevelopingdocumentarymetrologyandscientificme...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文骏 杨晓骏
文献学新论周文骏,杨晓骏Abstract:Thedocumentationscienceisstudywhichresearchesintothecharacteristicsandlawsofdocumentsaswellasthelawofsoc...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成
书名:《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11)》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ISBN:9787506876285定价:69元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主持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11)》已于2019年12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已经以辑刊形式入编中国知网。该书在紧扣图书馆学、情报学新型智库建设、智慧情报、大数据与智能化等时代环境的基础上,聚焦于学科建设与文献资源建设融合,强调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始终要紧跟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增强学科在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中的战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邱均平
本文在简要阐明文献计量学在情报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文献计量学在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文献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的关系以及发展的方向,还提出了广义信息计量学与狭义信息计量学的新概念和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