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3)
- 2023(3963)
- 2022(3306)
- 2021(3416)
- 2020(2757)
- 2019(6329)
- 2018(6566)
- 2017(11984)
- 2016(7705)
- 2015(8927)
- 2014(9150)
- 2013(8315)
- 2012(8083)
- 2011(7542)
- 2010(8037)
- 2009(7372)
- 2008(7341)
- 2007(6790)
- 2006(6447)
- 2005(6094)
- 学科
- 济(20848)
- 经济(20825)
- 教育(19103)
- 管理(16272)
- 中国(15475)
- 业(13896)
- 企(10159)
- 企业(10159)
- 方法(9516)
- 数学(8666)
- 数学方法(8589)
- 制(7733)
- 农(7458)
- 财(6954)
- 理论(6713)
- 教学(5765)
- 银(5535)
- 银行(5533)
- 学(5493)
- 行(5377)
- 体(5302)
- 发(5232)
- 贸(5114)
- 贸易(5108)
- 易(5046)
- 发展(4506)
- 展(4383)
- 体制(4361)
- 技术(4178)
- 业经(4147)
- 机构
- 大学(108808)
- 学院(103317)
- 研究(37690)
- 济(36968)
- 经济(35906)
- 管理(32341)
- 教育(27803)
- 理学(27048)
- 理学院(26683)
- 管理学(26270)
- 管理学院(26043)
- 京(24947)
- 中国(24025)
- 范(23868)
- 师范(23809)
- 财(21544)
- 师范大学(19680)
- 科学(18995)
- 所(18222)
- 北京(17424)
- 财经(16547)
- 江(16434)
- 研究所(16044)
- 中心(15343)
- 经(14900)
- 职业(13906)
- 技术(13449)
- 院(13368)
- 州(13279)
- 财经大学(12242)
- 基金
- 项目(54893)
- 研究(50837)
- 科学(44042)
- 基金(35648)
- 教育(31996)
- 社会(29779)
- 家(28887)
- 国家(28480)
- 社会科(27843)
- 社会科学(27834)
- 编号(24474)
- 成果(23917)
- 科学基金(22955)
- 省(21798)
- 划(20672)
- 课题(20181)
- 基金项目(17712)
- 年(17391)
- 部(15091)
- 项目编号(14806)
- 规划(14717)
- 性(14642)
- 资助(14424)
- 教育部(13860)
- 重点(13785)
- 度(13028)
- 发(13017)
- 阶(12886)
- 段(12838)
- 阶段(12812)
共检索到171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学辉
“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由于我国的校长治校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至今凸显出诸如行政本位和官本位、教师的全员终身制、缺乏良好的学术评价机制等等弊端,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于是有人提出了“教授治校”的要求。
关键词:
教授治校 校长治校 高等教育治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克瑞
教授治校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基本传统,也是尊重学术权力、完善大学治理的基本途径。其实质在于确立学者在大学中的立法者地位,而非形而上学地步入领导岗位。教授治校的具体途径应是通过评议会方式实现政策的民主立法,从而与中国高校党委会的决策职能及校长行政工作形成管理上的三权分立,最终达到高校管理的善治境界。
关键词:
教授治校 大学治理 大学评议会 三权分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炜
国内学者大多以西方大学作为依据和源头来界定"教授治校"的概念,但其所使用的英文却莫衷一是,相关概念也众说纷纭;学界对西方大学和民国时期"大学治理"的理解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和理想化的倾向。《高等教育法》的相关内容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的理念、目标、制度、结构和模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必然和理性选择。
关键词:
教授治校 大学治理 中国特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广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一在中国,"教授治校"(Professorial governance)长期以来是一个遭忌讳的提法。它曾经被指责为"以反对外行领导内行为名,行摆脱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之实",罪莫大焉。但人们注意到,一些非西方人士,特别是那些有过在西方游学经历的东方学者,每每将西方大学以自治为特征的管理模式称为"教授治校"。这种概括虽然有些粗率和笼统,但在欧洲高教史上,"教授治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在高校,学术权力是高校领导与管理的重要问题。学术权力的合理使用,关系到高校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能力,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课题。因此,政府应向高校下放一定的权力,以调动校内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学校事业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管理体制 教授治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彩真
评估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和提高质量,但是由于科学性不足、单一化与重点偏离,所以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否搞得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彭阳红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在内涵上有重要区别。教授治学从属于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是教授治学的前提与基础,并且裹挟着强烈的价值诉求,更有利于推动变革。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改革的关键在于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与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实施教授治校。
关键词:
教授治校 大学管理 学术权力 制度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敏
蔡克勇教授是华中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我国最早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之一。他在华中工学院工作期间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高等教育史的著作,最早论证了高等学校综合化思想,首次提出大学第二课堂的概念,合作撰写了高等学校管理专著。他在研究中形成了历史的分析、国际的视野以及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意识等研究风格。他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风格,为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为华中工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理论支撑的作用,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蔡克勇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工学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嘉毅
质量保证与质量提高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大学只有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进入质量提高阶段。英国的大学非常重视质量的保证,并采取了诸多措施,特别注重学校在质量保证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每一门课程的质量保证。目前英国的大学已逐步进入质量提高阶段,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因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巴奈特 质量保证 质量提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彦通 赵世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2011年7月5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汪永铨教授"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拓贡献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隆重举行。周远清会长宣读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汪永铨教授"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拓贡献奖"的决定,高度评价了汪永铨教授为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号召中青年高等教育学者学习汪永铨教授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和求真唯实的治学态度。汪永铨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北京大学表示感谢,并对高等教育研究繁荣发展提出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郜锦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潘懋元教授在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对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还诠释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解释力,显示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涂又光教授的新近力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26.6万字,责任编辑陈雅峰),是一本颇具特色、很有深度的中国高教史论著。作为一部史论,本书的特点,不仅资料翔实,引述了不少经典原著,每论必有理有据,凡重要论据决不用第二手材料,反映出作者极其严谨的治学作风;而且结构新颖,不同于某些摆流水账的叙史方法,而是把到清朝末年数千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史,划分为5段,在每段又只着重介绍一二个代表人物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读后使人感到十分明晰、深刻而很受教益;特别是本书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对中国高等教育史提出了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