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
- 2023(1345)
- 2022(1097)
- 2021(902)
- 2020(633)
- 2019(1594)
- 2018(1501)
- 2017(2985)
- 2016(1600)
- 2015(1712)
- 2014(1762)
- 2013(1801)
- 2012(1664)
- 2011(1570)
- 2010(1662)
- 2009(1458)
- 2008(1402)
- 2007(1115)
- 2006(1054)
- 2005(858)
- 学科
- 济(10342)
- 经济(10332)
- 中国(6089)
- 城市(5865)
- 地方(4352)
- 城市经济(4122)
- 管理(3677)
- 方法(2414)
- 方城(2378)
- 数学(2289)
- 数学方法(2279)
- 土地(2220)
- 环境(2198)
- 发(2065)
- 学(1878)
- 地方经济(1433)
- 业(1387)
- 利用(1131)
- 资源(1131)
- 经济学(1099)
- 经济管理(1098)
- 开发(1089)
- 发展(1039)
- 展(1037)
- 理论(1035)
- 产业(987)
- 划(980)
- 业经(966)
- 农(963)
- 规划(916)
- 机构
- 大学(24501)
- 学院(24019)
- 济(9841)
- 研究(9775)
- 经济(9399)
- 管理(9145)
- 理学(7783)
- 理学院(7609)
- 管理学(7505)
- 管理学院(7450)
- 中国(6378)
- 科学(6336)
- 京(6261)
- 城市(4515)
- 所(4316)
- 中心(4265)
- 范(4237)
- 师范(4225)
- 院(4117)
- 研究所(3930)
- 师范大学(3676)
- 北京(3671)
- 江(3575)
- 财(3491)
- 环境(3355)
- 经济学(3333)
- 业大(3323)
- 资源(3273)
- 划(3151)
- 研究院(3051)
共检索到33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林兴
“集约用地”这一概念最初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他说:“在经济学上,所谓耕地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马恩全集》第25卷第760页)集约用地是人类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出产率的重要途径。这里,虽然马克思讲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庄亚明
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城市发展的速度及方式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对资源的集约使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资源短缺的若干属性及其相应的制约化要求,探讨了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抉择与对策,对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城乡协调具有普遍性意义。
关键词:
资源短缺 城市发展 集约化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文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新奇
一般来讲,在大家的印象中,澳大利亚城市谈不上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其实不然,2008年1月,笔者参加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举行的学术会议,利用此机会,特意对墨尔本、阿德莱德两个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考察和访谈,并在阿德莱德市郊区进行了调查。在土地资源较为富裕,人口较少的澳大利亚,城市乃至郊区的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有自己的特色。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澳大利亚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祥坤 李贵才 赵新平 罗婷文
尺度效应是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考察了利用地均投资额和地均产值两个指标在街道、地块两级尺度上对全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结果,经过比较证实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尺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还通过计算用地的数量结构和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用地空间结构对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地数量结构对更高尺度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起主导作用,但用地空间布局却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表现形态;在用地数量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用地空间布局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整体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土地管理中,应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仅从单一尺度评价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伟 李文君 李军
如何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集约用地的特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应理解为: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用地的合理布局,结构的优化完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上述条件,土地集约利用的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就要落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已建城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振华 张军连 李宪文 汪秀莲 白晓飞 张嘉
以产业用地综合数据库为基础,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构建,实现基于区域的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根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传统强度评价的基础上,新增规模、结构和布局评价,并构建三级收敛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综合功能型城市为样本,构建了能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价标准;引入相对权重模型,通过隶属函数计算构建评价模型。以合肥市为样本,开展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显示:(1)禁止发展产业用地面积偏大是总体集约度偏低的最主要因素;(2)距离聚集度也是限制性因子之一;(3)规模合意度与强度合意度评价结果适中。
关键词:
城市 产业用地 集约利用评价 合肥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毛文峰 臧家新 卢星辰
客观评估土地调控政策对城市蔓延影响的实际效果,对于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为例,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断点回归设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该项政策对城市蔓延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大中城市的快速无序蔓延,减缓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项政策的相应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崔玮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与其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针对省际建设用地,构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基于松弛测度的SBM模型,测算各省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集约利用碳排放综合效率并不保持普遍一致;(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高的省份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3)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技术效率不足是导致大多数省份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效率不足对综合效率影响较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毛文峰 臧家新 卢星辰
客观评估土地调控政策对城市蔓延影响的实际效果,对于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为例,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断点回归设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该项政策对城市蔓延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大中城市的快速无序蔓延,减缓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速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项政策的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昕 刘文刀 陈杰
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是近年来我国土地制度的创新之举,有助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增加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并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本文从18个试点城市的政策文本切入,从政策目标、内容、工具三个维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各地政府背后的行动逻辑,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特大城市的具体执行案例,梳理大城市最新试点进展并剖析其特征,进一步识别其在法律障碍与实践难点上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为更好地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政策完善与工作优化,应高度注意协调各方利益分配,增强跨部门协同合作,提高土地利用与增加土地收益以调动多元主体积极性,同时应将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与住宅装配式产业化相结合,进而助推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思凡
研究目的:分析香港混合利用集约用地模式及其内涵,反思土地集约利用定义的局限性,以期为大陆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虽然中国大陆城市在城市化阶段、城市发展速度、城市发展形态等方面与香港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但香港混合多用途集约用地方式拓展了集约用地的内涵和思路,即使以香港为代表的立体混合集约用地模式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国内城市,却能为国内城市集约用地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引发对集约利用的再思考,因此具有相当的价值。
关键词:
集约利用模式 混合立体型 公共福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丽红 陈文波 邵虹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已经成为地理学、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从中观尺度科学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和趋势,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全域Moran′s I和局域Moran′s I系数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依赖性),揭示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局部聚集和局部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全域空间相关性和局域空间相关性指标均显著,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区(或副中心)呈现递增的空间形态,其中居住功能区集约度空间相关性最高,教育功能区则最低;各功能区都存在正局域相关,空间分布呈现典型...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空间相关性 南昌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费罗成 吴次芳 程久苗 杨树凌
在理论框架基础上,选取枣庄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物元模型、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评价分析了转型政策引导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枣庄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呈现出"阶梯型"上升的趋势,与转型政策变化规律相一致;期间枣庄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制约因素分为两阶段,当前的主导制约因素为地均环保投资、地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地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地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