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6)
2023(7508)
2022(6216)
2021(5909)
2020(4907)
2019(11288)
2018(11004)
2017(20655)
2016(11134)
2015(12718)
2014(12566)
2013(12438)
2012(11576)
2011(10698)
2010(10475)
2009(10106)
2008(10054)
2007(8768)
2006(7764)
2005(7354)
作者
(30487)
(25789)
(25660)
(24489)
(16364)
(12096)
(11521)
(9979)
(9820)
(9005)
(9002)
(8531)
(8379)
(8333)
(8311)
(7940)
(7665)
(7459)
(7393)
(7132)
(6652)
(6130)
(6059)
(5795)
(5795)
(5746)
(5707)
(5442)
(5081)
(5067)
学科
(47711)
经济(47627)
管理(36373)
(31169)
(25805)
企业(25805)
方法(19905)
数学(17866)
数学方法(17737)
中国(16641)
(14768)
(14736)
(11771)
(11671)
贸易(11663)
(11520)
(10191)
业经(10075)
(9621)
银行(9614)
(9285)
(8812)
金融(8810)
体制(8725)
(8276)
财务(8256)
财务管理(8236)
环境(8145)
(7850)
企业财务(7837)
机构
大学(165242)
学院(160933)
(79010)
经济(77819)
研究(60875)
管理(60298)
理学(51526)
理学院(50939)
管理学(50382)
管理学院(50058)
中国(49068)
(38217)
(35264)
科学(31979)
财经(29811)
(29770)
(27350)
研究所(26698)
经济学(26625)
中心(26602)
经济学院(23827)
北京(22951)
(22541)
财经大学(22358)
(22270)
(21987)
业大(19434)
(19423)
师范(19265)
研究中心(17719)
基金
项目(105246)
科学(85009)
基金(81099)
研究(78532)
(70686)
国家(70200)
科学基金(60101)
社会(54571)
社会科(51954)
社会科学(51946)
基金项目(41742)
自然(36154)
(36025)
教育(35539)
自然科(35339)
自然科学(35329)
自然科学基金(34760)
资助(33345)
(31871)
编号(28954)
(26130)
(25883)
成果(24898)
国家社会(24696)
重点(24155)
中国(23890)
教育部(23107)
(22233)
(21790)
人文(21507)
期刊
(86015)
经济(86015)
研究(54386)
中国(35167)
(30439)
管理(24307)
科学(22970)
学报(22430)
(20754)
大学(18206)
(17517)
金融(17517)
学学(17153)
财经(16173)
经济研究(14993)
教育(14075)
(14012)
农业(13908)
技术(12148)
(12087)
问题(11703)
世界(11034)
国际(10871)
业经(10839)
(8100)
技术经济(7714)
经济问题(6946)
(6915)
统计(6884)
现代(6875)
共检索到252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敏   周若冲   李柔萱  
受历史材料限制,会计史学界对上计制度的认识与研究基本停留在文献典籍之中,为此,以出土简牍账簿为研究材料,考察上计制度发展的主要时期秦汉至三国两晋上计文书、上计内容、上计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计文书形式不断丰富进步,上计内容以及上计时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耕社会封建国家治理重心的转移。这为揭示上计制度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提供了新的史料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文德  方宝璋  
上计制度渊源于四千多年前的舜禹时代,春秋时期正式称为上计,汉代达到成熟完善,魏晋南北朝逐渐衰亡。上计制度中包含有审计职能,主要审核稽查地方的户口、垦田、钱谷收支,课校其功。这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督促官吏勤政廉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对当前的启示有:一是当代国家审计应不断加强,二是国家审计应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三是发挥审计在维护中央权威、政令畅通、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方面的应有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文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 ,灾害频发 ,因此 ,荒政是历代政府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旨在对灾荒进行及时申报和检查的报灾检灾制度 ,是荒政后续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此制发端于先秦时期 ,经汉魏时期的发展 ,至两宋时期趋于成熟 ,并在明清时期得到最终完善。它的发展历程 ,集中反映出历代政府在赈灾救荒方面的制度化进程 ,显示出中国古代社会在小农经济安全运行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有益尝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陈庆合  王红霞  
中国古代"技术职官"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师资。其中,畴官、农官、工官、商官等皆在相应领域发挥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在"官师一体"总体特征之下,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凸显出"资源优势"与"效率压抑"、"技术精神"与"产业异化"、"教育传承"与"教育异化"、"民本思想"与"官本属性"并存的多重效应。尽管时代发生巨变,但剖析古代技术职官制度对于职业教育本质理解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定荣  胡邦栋  
中国古代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审计制度、仓储制度、漕运制度等有关财务行政的具体制度。皇室控制下的预算制度和审计制度中国古代的预算制度,可以溯及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其本质是对官吏的考核,其中也含有财政预决算制度的因素。各地方政府每年年终,要把一年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核实上报到郡,各郡汇总后上报中央政府。大司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美娟  
财计组织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经济管理以及巩固国家政权等多个方面均存在重要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建立完善的财计组织制度,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协调社会经济和政府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财计组织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拥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古代财计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中汲取对当代政府财计体制改革有益的养分,以此推动我国当代财计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黄玉玺  
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及王朝的长治久安,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重农思想和"灾异天谴"观念的制约下,古代社会形成了"救灾"与"救政"并存的两种救灾框架,这一模式贯穿历朝历代,救灾这种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救济事件亦成为政治领域的应急事务。从统治者的反应看,他们往往是救政先于救灾,对政治安定的考虑始终重于灾民的救济,救灾也服务于政治的救济。这种与重农与保民思想相悖的行为,显示对政权稳固的关注才是统治者考虑的重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晓  
官府藏书的来源主要分四个方面:继承前朝官府藏书;当朝修书;民间征书;邦交献书。这四个官府藏书的来源中,以官府征书最为重要,官府征书不仅弥补了国家藏书的不足,而且集中保存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古籍资源,并为国家编修书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源。梳理中国古代官府征书制度的演变脉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国家藏书建设的情况。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伍魏  
中国古代服饰历经数千年,深深地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政治制度限制了服装尤其是男式服装的自由发展,使中国服装缺乏个性风采,在艺术样式上趋于单一规范;另一方面,政治制度又使服装朝着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方向行进,始终保持着传统哲学奠定的理性气质,起着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敏  曾玉婷  
借贷活动并不是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出现的,根据简牍中的记载以及相关史料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借贷活动开始出现并存在不同形式。借贷关系经历着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多种性质的借贷活动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并存阶段。最终,以利他为导向的无偿给予走向了消亡,而以利己为导向的高利贷开始逐渐活跃并成为主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云飞   任文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博爱观。在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西周以降的历朝历代大多注重通过专设环境保护机构、拓宽环境保护要素、实施严刑峻法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下,中国古代生态治理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即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落实节用爱物观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最严法治观以筑牢生态治理的法治基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宝璋  
中国古代监察与审计一体的制度从秦汉开始已系统建立 ,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与发展 ,一直至明清时期。监审一体的机构地位高、权力大 ,直接属于皇帝指挥 ,独立性强 ,在治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云飞   任文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博爱观。在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西周以降的历朝历代大多注重通过专设环境保护机构、拓宽环境保护要素、实施严刑峻法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下,中国古代生态治理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即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落实节用爱物观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最严法治观以筑牢生态治理的法治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艺徒制度是古代官府手工业技术传承的主要模式。其以工商食官为总体制度背景,因官业办学而与官府手工业盛衰相伴。自西周,艺徒制度的工师选择、立样程准、严格学程、令丞试工等技术传承环节逐步成熟。其技术官守、法式授艺、因能分任、技艺压抑的内在特征彰显出存在合理性与冲突并存。时代变迁,但仍有极具价值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卫安  邬志辉  
中国古代乡村教育的供给制度有着独到之处。由于财政能力的限制,国家虽然有强烈发展教育的愿望,但并不负责农村初等教育的提供。它通过科举取士等办法,给社会及个人一种强烈的导向和刺激,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的提供当中。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总体上形成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并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体现出来的利益均衡与激励相容等基本制度设计原则,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