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4)
2023(7155)
2022(6336)
2021(5948)
2020(5320)
2019(12962)
2018(12823)
2017(25099)
2016(14156)
2015(16478)
2014(16605)
2013(16876)
2012(15590)
2011(13838)
2010(14210)
2009(13505)
2008(14149)
2007(13263)
2006(11473)
2005(10494)
作者
(41003)
(34306)
(34234)
(32690)
(21968)
(16469)
(15875)
(13433)
(12615)
(12362)
(11550)
(11401)
(11104)
(10872)
(10847)
(10711)
(10666)
(10180)
(10021)
(10008)
(8591)
(8396)
(8371)
(7824)
(7798)
(7795)
(7704)
(7604)
(6966)
(6848)
学科
(58002)
经济(57940)
管理(54042)
(50459)
(45188)
企业(45188)
方法(31945)
数学(27912)
数学方法(27740)
(25474)
(18440)
财务(18407)
财务管理(18362)
企业财务(17518)
(15624)
贸易(15620)
(15323)
(14224)
(13547)
中国(13036)
(12261)
业经(11697)
(10644)
(9965)
银行(9945)
(9632)
地方(9464)
农业(9205)
(9187)
(9063)
机构
大学(205626)
学院(203720)
(85470)
管理(83646)
经济(83595)
理学(70001)
理学院(69287)
管理学(68403)
管理学院(67984)
研究(62656)
中国(52938)
(44790)
(43434)
科学(37285)
财经(34326)
(33160)
(32364)
(32273)
(31086)
中心(30602)
业大(28955)
研究所(28833)
北京(27426)
经济学(26338)
农业(26169)
财经大学(25458)
(25447)
经济学院(24091)
(23615)
师范(23379)
基金
项目(125498)
科学(97732)
基金(91353)
研究(91111)
(78540)
国家(77883)
科学基金(66898)
社会(56802)
社会科(53915)
社会科学(53894)
基金项目(48708)
(48328)
自然(43977)
自然科(42849)
自然科学(42837)
教育(42479)
自然科学基金(42109)
(40602)
资助(38904)
编号(37437)
成果(30899)
(29112)
重点(27963)
(25590)
(25434)
教育部(25111)
课题(24917)
科研(24818)
人文(24446)
大学(24245)
期刊
(94738)
经济(94738)
研究(58481)
(41378)
中国(40099)
管理(32222)
学报(30138)
(28261)
科学(27323)
大学(22755)
(21832)
金融(21832)
学学(21313)
农业(18316)
技术(17969)
财经(17810)
教育(16933)
(15188)
经济研究(14617)
业经(14296)
财会(13377)
问题(12940)
(12680)
(12484)
会计(12375)
技术经济(11389)
国际(10699)
理论(10497)
(9843)
图书(9811)
共检索到313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敏敏  徐振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大哲  
不良资产对一国的金融体系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为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作为任务明确的特设机构,各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任务基本结束后,往往会被要求关闭、转型或者合并,其中的背景和过程很值得研究。本报告从美国、瑞典、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几个样本国家资产管理公司实际案例入手,对影响转型、退出机制选择的各类要素作了汇总,并针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实际和机构运作现状,提出了针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发展与分类改革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长学  石召奎  
资产管理公司是为处置银行大量不良资产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通常都是阶段性的机构 ,建立良性循环的退出机制是其运作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资产管理公司适时退出的主要方式有上市退出、股权回购、股权转让、损失核销和直接出售等。目前 ,退出机制的实现问题还受来自于经济成本、股权转让、法律法规、道德风险等诸多障碍和不确定因素制约 ,为此 ,应尽快完成对企业的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造 ,完善中介机构 ,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加强硬、软件建设和金融监管 ,探索多元化的退出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世建  黄益新  
在债转股过程中 ,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选择封闭型或开放型的退出方式。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 ,阐述了开放型的退出方式对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搞好债转股工作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并在小结中简述了开放型退出方式的可行性及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景兰  
债转股是我国为化解金融风险、盘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在对目前债转股给国企带来的积极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少明  刘红珍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实施债转股的政策性过渡机构 ,它能否顺利退出是整个债转股工作成败的关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股权回购、股权转让和财政核销三条通道退出。但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债转股的巨大成本等因素的制约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面临的困难很大 ,任务十分艰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豆建民  李人华  
资产管理公司目前从债转股企业退出的途径包括债转股企业回购股权、公开发行上市流通和向境内外投资者转让股权,这三大退出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障碍或局限性。本文认为,债转股股权可以尝试采用期权转让方式, 实现资产管理公司的顺利退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泽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克兢  
威胁是利益主体之间博弈常用的手段,通过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做出退让,进而影响博弈的均衡策略。在公司治理中,退出威胁是大股东实现其治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难以直接观察,学术界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引入公司治理研究框架中,以2007-2015年中国沪深A股17 080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外部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可能存在的"治理假说"和"合谋假说",并基于卖空机制、股价财富敏感性和市值管理敏感性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假说"成立,即退出威胁可以有效发挥盈余管理治理作用,而且这一治理效应在可卖空及股价财富敏感性和市值管理敏感性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证实了退出威胁会对企业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揭示了资本市场压力传导到实体经济的路径,为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新文  刘燕  吴智伟  蔡云红  马琳  
本文从我国基金业分化发展、面临风险和治理结构固有缺陷等方面入手,强调了建立健全我国基金公司退出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我国现有基金公司退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相关法律规定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等。在借鉴海内外相关规定及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基金公司退出机制的七大对策和建议,包括健全基金公司及基金产品退出法规体系、建立风险管理及预警体系、探索基金公司分类监管体系、确立多层次退出机制及配套政策体系和探讨基金融资机制等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晁站勇  
按照有效市场理论,一个比较完善的证券市场的核心功能是价格发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近10年来运作轨迹的观察与思考,不难发现上述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实现。本文分析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实行退市机制的必要性,并和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上市公司设计了一种退出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