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9)
- 2023(7660)
- 2022(6610)
- 2021(6327)
- 2020(5470)
- 2019(12938)
- 2018(12829)
- 2017(23002)
- 2016(14139)
- 2015(16781)
- 2014(17588)
- 2013(16507)
- 2012(15626)
- 2011(14293)
- 2010(14780)
- 2009(13020)
- 2008(12990)
- 2007(12017)
- 2006(10293)
- 2005(9344)
- 学科
- 济(48534)
- 经济(48489)
- 管理(34000)
- 业(33536)
- 企(26298)
- 企业(26298)
- 方法(25103)
- 数学(22542)
- 数学方法(22322)
- 教育(20957)
- 中国(18218)
- 技术(15380)
- 农(14310)
- 理论(12584)
- 学(12517)
- 财(11772)
- 教学(10184)
- 贸(9749)
- 贸易(9749)
- 农业(9538)
- 易(9486)
- 业经(8894)
- 地方(8805)
- 制(7869)
- 和(7254)
- 发(7169)
- 技术管理(6988)
- 务(6970)
- 财务(6948)
- 财务管理(6926)
- 机构
- 学院(199544)
- 大学(198339)
- 济(72295)
- 经济(70419)
- 研究(69909)
- 管理(66934)
- 理学(57195)
- 理学院(56454)
- 管理学(55280)
- 管理学院(54888)
- 中国(44905)
- 京(44182)
- 科学(42965)
- 所(36635)
- 范(36560)
- 师范(36310)
- 教育(35611)
- 农(33447)
- 研究所(33360)
- 江(32722)
- 技术(32464)
- 财(31744)
- 中心(31187)
- 师范大学(29583)
- 业大(29333)
- 北京(28814)
- 职业(28590)
- 农业(26637)
- 州(25683)
- 财经(25421)
- 基金
- 项目(125241)
- 研究(100446)
- 科学(98200)
- 基金(83585)
- 家(71804)
- 国家(71033)
- 科学基金(58806)
- 社会(57521)
- 教育(57079)
- 社会科(54154)
- 社会科学(54135)
- 省(53144)
- 编号(46378)
- 划(46318)
- 基金项目(43809)
- 成果(39552)
- 自然(36062)
- 课题(35775)
- 自然科(35178)
- 自然科学(35165)
- 自然科学基金(34521)
- 资助(34450)
- 重点(30414)
- 部(29953)
- 年(29946)
- 发(28630)
- 创(26927)
- 项目编号(26792)
- 规划(26653)
- 性(26288)
- 期刊
- 济(76188)
- 经济(76188)
- 研究(64472)
- 教育(62302)
- 中国(49863)
- 学报(29624)
- 农(29283)
- 技术(27721)
- 科学(26319)
- 财(25053)
- 大学(22968)
- 管理(21545)
- 职业(20474)
- 农业(20238)
- 学学(19804)
- 技术教育(13776)
- 职业技术(13776)
- 职业技术教育(13776)
- 坛(13437)
- 论坛(13437)
- 融(13204)
- 金融(13204)
- 财经(12533)
- 业(11857)
- 经济研究(11789)
- 业经(11645)
- 技术经济(10976)
- 经(10859)
- 问题(10242)
- 图书(10104)
共检索到301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坚
美国职业教育的核心体现在"职业生涯"的概念中,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就包含了衔接沟通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的中高职衔接并非单纯的教育阶段衔接,更是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是人才培养与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衔接,这种衔接的职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同时具备技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弹性人才"。
关键词:
美国 职业生涯教育 衔接沟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瑶珠
文章从机械视角和有机视角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进行了辨析,分析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提出职业生涯导向的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实践策略:整体框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全程对接分段培养过程、宏观、中观层面的组织制度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玉霞
进入21世纪,美国CTE(生涯与技术教育)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CTE的内涵有了新注解、目标有了新定位、原则有了新界定、角色有了新描述,其中高职衔接在规模与结构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CTE中高职衔接有硬性的法律保障、精细的课程体系、多元的项目支撑、丰富的资源保障,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逐步建构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生的升学意愿,促进中高职全方位的融合贯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改革 协作 探讨 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课程链” 建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 课程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发展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而围绕体制制约又盘结着课程不衔接、专业不匹配、学制不融合等多重制约因素。2015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定的"全面实现中高职衔接"之年,长期形成的困局必须破解,而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从长计议、精细安排,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课程衔接、专业匹配、学制融合等多重要素协同推进,注重调动中职和高职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攻关,努力将写在纸面上的美好愿景变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成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松林 纪昌峰 叶晓星
对中高职衔接办学管理的研究表明:中高职衔接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的有效性低,学生管理是薄弱环节;五年专缺乏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发展目标;五年专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重复率低,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中高职衔接必须从中高职接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出发,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衔接办学的退出机制,建立课程与教学衔接机制,加强监督评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 中高职衔接 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荣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本研究以麦可思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本校抽样问卷调查为依据,调研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存在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学生认知模糊、能力发展不平衡、培养标准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及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在职业核心能力上的差异,探讨在目标定位、专业课程渗透、公共课程和公选课程与中职分层对接、第二课堂能力培训模块等方面构建与中职对接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中高职衔接 调查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春华 高壮峰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中高职衔接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是中、高职教育紧密合理衔接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小娥 张忠海
首先对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进行内涵的界定,分析了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2+3”合作办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高萍 黄玲青
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中高职衔接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文章在分析东莞中高职衔接现状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内涵建设、课程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积极应对挑战、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等促进中高职全面、深层对接的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东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