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6)
2023(5820)
2022(5361)
2021(4996)
2020(4407)
2019(10542)
2018(10337)
2017(20296)
2016(11072)
2015(12748)
2014(13196)
2013(13173)
2012(12509)
2011(11374)
2010(11534)
2009(11124)
2008(11225)
2007(10399)
2006(8976)
2005(8133)
作者
(34198)
(28680)
(28658)
(27479)
(18040)
(13782)
(13203)
(11257)
(10678)
(10090)
(9582)
(9550)
(9091)
(9009)
(8965)
(8950)
(8889)
(8476)
(8227)
(8208)
(7125)
(7005)
(6978)
(6600)
(6525)
(6481)
(6426)
(6306)
(5808)
(5760)
学科
(48983)
经济(48940)
管理(31940)
(29835)
方法(25171)
(23693)
企业(23693)
数学(22331)
数学方法(22166)
(13447)
(12480)
环境(11589)
中国(11476)
(11283)
(10996)
(10537)
银行(10517)
(9803)
贸易(9798)
地方(9749)
(9705)
(9356)
业经(9056)
农业(8743)
(8388)
(8224)
(7911)
财务(7898)
财务管理(7876)
企业财务(7417)
机构
大学(169852)
学院(168243)
(70016)
经济(68486)
管理(63967)
研究(56171)
理学(54870)
理学院(54216)
管理学(53331)
管理学院(53024)
中国(44764)
(36038)
科学(35614)
(32046)
(31168)
(29511)
研究所(26957)
中心(26651)
业大(26032)
财经(25772)
(25702)
农业(24872)
(23268)
北京(22716)
(22216)
经济学(22082)
师范(22002)
(20641)
经济学院(20226)
(19385)
基金
项目(108959)
科学(84685)
基金(78662)
研究(78402)
(68416)
国家(67865)
科学基金(57278)
社会(49392)
社会科(46728)
社会科学(46709)
(42593)
基金项目(42169)
自然(37015)
自然科(36063)
自然科学(36049)
(35938)
教育(35874)
自然科学基金(35389)
资助(32484)
编号(32316)
成果(26462)
重点(24659)
(24602)
(23601)
(22144)
课题(21746)
科研(21419)
教育部(20802)
创新(20786)
大学(20437)
期刊
(75371)
经济(75371)
研究(48087)
中国(29845)
学报(27638)
(27316)
(25989)
科学(24991)
大学(20395)
管理(20281)
学学(19142)
(18679)
金融(18679)
农业(17528)
教育(14971)
技术(13656)
财经(13100)
业经(12291)
经济研究(11865)
(11168)
问题(10821)
(9710)
理论(8922)
技术经济(8912)
(8759)
商业(8689)
图书(8567)
统计(8262)
(8213)
实践(8150)
共检索到245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玮  
山西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正好处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碰撞的主要地区;山西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在悠长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兼容并蓄的过程中形成了山西独有的经商传统文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平  杨波  
明清时期河北地区的商人会馆绝大部分为山西商人兴建,这些会馆由山西商人创建、维护和管理。这一区域的山西商人会馆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社会方面,山西会馆经历了一个从偶然行为到连续规范管理的组织化过程;经济方面,会馆的资金筹集越来越完善和制度化;文化方面,晚明清初多样化的、区域化的祠庙信仰演化为会馆中规范化的以关帝为中心的神灵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晓文  
在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中,植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福建商业经济一直不断加强着与海内外的联系。宋元以后随着人口和经济的繁荣,福建的对外贸易更是发展迅猛,随之出现了大量的海商乃至海商集团,成为海洋商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福建海商逐渐步入衰弱,但其海洋人文影响却至今犹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Э.А.阿拉波里  馬志瑞  
И.И.伊凡诺夫-欧姆斯基的"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书,论述了一些在理论上很重要而在政治上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人类社会与其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近百年来已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这个问题对于地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和哲学等类科学的实际意义是无庸置疑的。同时,在资产阶级社会学中,曾利用对这个问题的某种解释来论证和辩护剥削阶级的政策。关于地理环境的作用问题,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才获得了正确的、科学的解答。斯大林指出:"地理环境当然是社会发展底经常必要的条件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翟颖  程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人文因素关系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可以看作是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桥梁。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以城市文化、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文化传播领域成为当代地理学新的研究重点,也为人文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松弟  侯甬坚  
回顾过去5年国内历史人文地理学科领域所产生的主要科研成果,说明历史疆域政区、移民史和人口史、城镇和乡村聚落、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区域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史和灾害史以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支方向,是构成推动国内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进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历史人文地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当是在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共同关照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创造性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诗图,黄昌富  
一、完全否定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 “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十八世纪。它是以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和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等人提出并加以发展的。其认为,某个国的国家制度、政体、人口素质与分布、人的生理及心理、民族的道德面貌、宗教信仰、法律的性质和风俗等,都是由气候、土壤及人们居住领土的大小等地理环境决定的,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普遍地起着决定性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总的来说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特别是把地理环境的作用无限扩大,完全忽视生产方式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奎  
根据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及“六五”计划中关于加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决定,教育部与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7月15日~8月14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人文地理研究班”。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建国后没有得到正常发展。近年来中央负责同志多次强调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教育部在(84)教高一司字035号通知中指出:“随着国家四化建设的进展,人文地理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显得紧迫。从现在起要抓紧在有关高等学校部署人文地理科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准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芬  段永蕙  崔亮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我国高等院校2012年新设置的本科专业,对于其专业建设的研究目前仍在处于探索之中,本文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从专业定位、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体系、专业质量保障措施4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实践成果,为地方本科院校该专业的建设以及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通拉嘎  徐新良  付颖  魏凤华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中国血吸虫病疫情呈回升态势,表现为急性感染人数和血吸虫病患病人数增多,局部地区钉螺扩散明显,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等。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对血吸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钉螺的生态学特征,综合高程、水文、土地利用、土壤、植被等因子,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地理环境因子对2009年湖北省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垸内型流行区,整个流行季(3-10月)、特别是7-9月期间的植被覆盖与钉螺分布范围有关,密螺地带的特征为土壤质地粉砂含量适中、黄红壤和淹育水稻土,第一季度有较高的植被覆盖度;②在垸外型流行区,湖泊滩地、高覆盖度草地是其主要分布环境,而第一季度较高的植被覆盖,尤其是荻、芦苇等植被类型是高密度地区的环境特征;③在山地丘陵,河流附近的林地和耕地,潴育或淹育水稻土是钉螺密集分布的环境。筛选出的地理环境指示因子可用于遥感技术监测钉螺孳生地,从而为采取有效的控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禹博  方攀  杨志恒  朱晓梅  高琼  刘洋  李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樟子松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问题,了解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群体遗传结构层面揭示樟子松林分衰退现象。【方法】本文以红花尔基(HHEJ)种源天然林和章古台(ZGT)、围场(WC)、榆林(YL)3个人工引种林,共计4个樟子松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樟子松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平衡、遗传结构稳定性、遗传距离以及影响遗传变异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由低到高依次为HHEJ、ZGT、WC、YL;只有YL群体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ZGT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达到128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的程度最大;HHEJ和ZGT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为接近,WC群体相距较远,YL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4个樟子松群体的遗传分化相对稳定,不易产生遗传分化;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樟子松期望杂合度(He)与地理纬度(La)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57),线性关系在α=0.05的水平上显著(P=0.012)。【结论】本研究发现樟子松的遗传多样性可能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阐明了不同地区樟子松群体的遗传差异情况,及其林分衰退的可能因素,为樟子松科学的遗传资源保护、引种造林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