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2)
- 2023(8652)
- 2022(7556)
- 2021(6768)
- 2020(5930)
- 2019(13839)
- 2018(13646)
- 2017(26736)
- 2016(14642)
- 2015(16865)
- 2014(17277)
- 2013(17389)
- 2012(16632)
- 2011(15534)
- 2010(16049)
- 2009(15047)
- 2008(14946)
- 2007(13814)
- 2006(12302)
- 2005(11309)
- 学科
- 济(84959)
- 经济(84895)
- 管理(40253)
- 业(38683)
- 方法(31366)
- 企(31244)
- 企业(31244)
- 数学(27709)
- 数学方法(27496)
- 地方(20496)
- 中国(17986)
- 农(17785)
- 学(15773)
- 业经(15150)
- 财(15124)
- 地方经济(13827)
- 贸(13053)
- 贸易(13048)
- 制(12681)
- 易(12569)
- 农业(11829)
- 和(11022)
- 融(10774)
- 金融(10772)
- 银(10507)
- 银行(10483)
- 环境(10206)
- 行(10028)
- 策(9506)
- 理论(9244)
- 机构
- 大学(227946)
- 学院(226399)
- 济(104874)
- 经济(102786)
- 管理(83375)
- 研究(83010)
- 理学(70773)
- 理学院(69908)
- 管理学(68827)
- 管理学院(68359)
- 中国(61445)
- 科学(48676)
- 京(48255)
- 财(44742)
- 所(43601)
- 研究所(39376)
- 农(37857)
- 中心(36408)
- 财经(35616)
- 江(35296)
- 经济学(33223)
- 经(31982)
- 业大(31519)
- 北京(31024)
- 范(30683)
- 师范(30443)
- 农业(29799)
- 经济学院(29687)
- 院(28833)
- 州(27637)
- 基金
- 项目(138852)
- 科学(108212)
- 研究(101987)
- 基金(99574)
- 家(85981)
- 国家(85278)
- 科学基金(71587)
- 社会(65042)
- 社会科(61690)
- 社会科学(61668)
- 省(53747)
- 基金项目(51948)
- 教育(47030)
- 划(45598)
- 自然(44447)
- 自然科(43351)
- 自然科学(43335)
- 自然科学基金(42568)
- 资助(41742)
- 编号(41655)
- 成果(35168)
- 发(31896)
- 重点(31628)
- 部(31419)
- 课题(29362)
- 创(27949)
- 教育部(26951)
- 国家社会(26541)
- 科研(26322)
- 创新(26200)
- 期刊
- 济(124384)
- 经济(124384)
- 研究(71888)
- 中国(42762)
- 财(34964)
- 农(34808)
- 学报(33270)
- 管理(31310)
- 科学(31149)
- 大学(25004)
- 学学(23363)
- 农业(23203)
- 教育(22349)
- 融(21516)
- 金融(21516)
- 经济研究(20597)
- 技术(20210)
- 财经(18593)
- 业经(18005)
- 问题(16239)
- 经(16152)
- 贸(13807)
- 技术经济(13481)
- 业(12982)
- 世界(12818)
- 国际(12658)
- 统计(11981)
- 商业(11359)
- 理论(10691)
- 现代(10464)
共检索到351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淑君
冷战以后,美国政府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美国的区域经济战略重心由西欧向业太转移,将亚太地区作为冷战后谋求海外经贸利益的主战场。我国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应充分利用冷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顺应经济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潮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努力发展同亚太各国(包括美国)的经贸关系,尽快地把经济搞上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树淼
一、日本亚太经济战略的演变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现代化经济的实现,用了100年时间。在这期间,日本一直奉行“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明治维新以后的20年里,日本在原先幕府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借鉴西方经济的新经济体系,使日本的工业化基础逐渐得到巩固,挤进了世界列强的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发展更快,到20年代末期已成为工业化国家。此后,日本重工业蓬勃发展。二战以后,日本仍然没有放弃“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在美国占领的改造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很快结束了战争后的混乱状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华 朗晓龙 于晓燕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逐步由以加强与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合作为中心转而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形成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亚太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是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及美国全球战略相应变化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俊江
美国亚太经济新战略与中美关系走向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李俊江美国90年代的亚太经济新战略是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处于动荡不定的形势下逐步形成的。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浪潮中已经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美、中两国在亚...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玉潭 程伟
试析90年代日本的亚太经济战略李玉潭,程伟东西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因素在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以及国际事务中所占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伴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作为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强国的日本,其在亚太...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萍 孙明春
早在60年代《欧洲煤钢联盟》成立后不久,日本就曾表示希望在亚太地区进行环太平洋经济合作。此后,东亚的其它国家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又做出了许多尝试。但是美国对此采取不合作的冷淡态度。由于东亚各国在政治、军事、资金以及市场等方面需要依赖美国,也由于亚太国家之间在经济实力、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难以脱离美国形成大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余建军
冷战后亚太地区出现了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进程,这个进程对美国的行动自由、领导地位和安全存在等都构成了挑战。不同政府时期美国的应对方式和策略是不同的。老布什政府经历了从反对到接受的过程,倡导多边主义理念的克林顿政府是积极支持和大力参与,而坚持新保守主义的小布什政府则是工具性利用。亚太多边安全进程在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多边安全政策与行为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美国 亚太地区 多边安全进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亚太经济政策项卫星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区域化合作的产物,已经渡过了4个春秋。进入90年代以后,亚太地区继续以其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这不仅使该地区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玉潭 程伟
日本亚太经济战略今后能否顺利实施,主要取决于它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如何分别处理好同美国、东亚(不包括中国)和中国的关系。 一、联合中存在争夺——对美国的经济战略。美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从全球战略出发,积极地参加并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美国亚太新战略实质是通过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来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制约日本和东亚进一步崛起,争取亚太地区经济领导权。为此,日本对美国实施的战略为:1.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坚持自由贸易体制,支持美国推动泛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其贸易自由化。2.以经济技术优势在东亚扩展实力,通过积极筹建“东亚经济圈”,确立自己在东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以此抗衡美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李晓
战后,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的亚太经济战略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从60年代民间组织机构提出的关于太平洋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诸多建议,到70年代官方抛出的“环太平洋联合设想”,再到80年代炮制的“东亚经济圈”和“局部经济圈”构想,日本的亚太经济战略日趋具体化,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现实性。在90年代,日本将侧重与东亚各国和地区开展贸易、投资、金融“三位一体”的经济合作,努力培植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促进“雁行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仁淑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对外经济战略进入了以亚太经济战略为重点的新阶段。这种新战略以扩大对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等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强与亚太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构筑以日本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毫无疑问,日本90年代新的亚太经济战略的形成及实施,必然影响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其中存在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邓兵
本文从国际体系及国家两个层次 ,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诸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较为弱小 ,不足以在全球甚或地区性问题上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但是 ,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不容忽视 ,加之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基本点上客观存在的根本差异 ,造成了美中之间的深刻对抗 ,进而决定了美国对华战略虽势必会随情势的变化而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有相应调整 ,但其“接触加遏制”的基本战略取向将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薛军
本文用对策论的方法,分析了两个有着内在联系的问题:1.美国的政治体制为什么会倾向于产生不一致的对外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政治体制里的制衡原则,这种原则是美国的开国先辈们为限制权力膨胀,保护个人自由而有意设计进宪法的,他们的出发点在于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对外政策的连续性。2.制度化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削弱美国对外政策不一致性上所起的作用。关于这一问题作者认为,一个更正规的APEC会提供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美国的贸易政策较少受国内政治的影响,从而增加政策的连续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庚申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里海地区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使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使中亚里海地区成为新的“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基于国内能源安全和全球霸权的需要,美国及时制定了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落实其能源战略。鉴于未来能源供应的短缺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对中国能源战略的突出影响主要是刺激中国加快以中亚里海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能源战略规划,在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同时,从地区油气连接方面处理好与日本、韩国关系,积极推动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
中亚里海 能源战略 美国 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小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