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8)
2023(11856)
2022(10134)
2021(9427)
2020(7874)
2019(18561)
2018(18267)
2017(35194)
2016(18872)
2015(21882)
2014(22087)
2013(22340)
2012(21481)
2011(19789)
2010(19895)
2009(18593)
2008(18781)
2007(16978)
2006(15166)
2005(14240)
作者
(56766)
(47468)
(47305)
(45132)
(30286)
(22761)
(21766)
(18462)
(18146)
(17006)
(16382)
(15869)
(15358)
(15069)
(15060)
(14793)
(14093)
(14080)
(13730)
(13595)
(12081)
(11657)
(11636)
(10809)
(10775)
(10768)
(10612)
(10597)
(9636)
(9549)
学科
(90872)
经济(90793)
管理(46901)
(46603)
方法(36509)
(34482)
企业(34482)
数学(32635)
数学方法(32433)
中国(29616)
(24893)
(23659)
银行(23514)
地方(22854)
(22222)
(21651)
(20231)
贸易(20215)
(19655)
(18574)
业经(18409)
(18105)
金融(18103)
农业(16643)
(16285)
(13505)
环境(13407)
(13034)
制度(13026)
地方经济(12757)
机构
大学(280028)
学院(278835)
(126457)
经济(124020)
研究(105228)
管理(101850)
中国(87295)
理学(85384)
理学院(84320)
管理学(83150)
管理学院(82605)
(61791)
科学(61476)
(57128)
(54645)
(50192)
研究所(49316)
中心(48175)
财经(44672)
(43301)
经济学(40594)
(40557)
北京(40396)
农业(39473)
业大(38829)
(37513)
师范(37161)
(36989)
经济学院(36677)
(34956)
基金
项目(174347)
科学(136462)
研究(129038)
基金(126175)
(109555)
国家(108652)
科学基金(91493)
社会(82937)
社会科(78731)
社会科学(78711)
(66364)
基金项目(65728)
教育(58357)
(56630)
自然(56098)
自然科(54772)
自然科学(54754)
自然科学基金(53793)
资助(53015)
编号(51833)
(43442)
成果(43246)
(39947)
重点(39850)
课题(36613)
(35730)
发展(35502)
国家社会(35003)
(34935)
教育部(34109)
期刊
(144785)
经济(144785)
研究(92105)
中国(61613)
(47056)
(42857)
学报(42168)
(41451)
金融(41451)
科学(39903)
管理(37258)
大学(31580)
农业(30865)
学学(29483)
教育(29311)
经济研究(24424)
技术(23858)
业经(23033)
财经(22916)
(19777)
问题(19564)
(17817)
(17325)
国际(16537)
世界(15751)
技术经济(14839)
理论(13910)
图书(13360)
商业(13304)
统计(13122)
共检索到447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鲍延磊  杨霞  
银行是金融产业的核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区域银行业为例对国际银行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分析。指出国际银行业的新格局和格局转变中我国银行的发展状况,最后简要探讨了国际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新锋  
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准确定位,培育精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示精品业务形象;发挥绩效考评导向作用,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市场营销机制,全面提升市场响应力和影响力;构建高效服务体系,打造优质售后服务和完善培训机制,切实增强培训效果等方面加快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源  
一、外部问题。1.缺乏足够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业务,在交易合同的有效性、有关交易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都更加复杂和难以界定;目前我国也尚未就电子银行业务来专门制订和完善相应法律条文。法律法规上出现的空缺,不仅非常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一旦出现纠纷亦很难解决。同时,银行监管机构及各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蔺建丽  
电子商务为传统银行个性化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为金融业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传统银行应从经营战略、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快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正虎  
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包括经营多元化、巨型化、电子化和监管的精细化 ,然后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道维  高祖庆  
本文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银行信用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净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较少依赖短期银行借款,而经营净现金流不足的公司则高度依赖短期银行信用;自由现金流不足的公司高度依赖长期银行信用,而自由现金流充足的公司则较少依赖长期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结构大体上符合"先内而外"的最优的融资次序理论,以及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理论。短期银行借款可能助长过度投资行为,信用结构中的短期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不存在相互转换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红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韡  
作为银行组织机构创新方式之一的银行并购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银行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根据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体制改革和业务创新刻不容缓 ,寻求一个更加有效的银行组织因而显得非常必要的 ,银行并购是一种理想的途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兴赛  
文章归纳了Web1.0以及Web2.0阶段,中国电子银行发展的指导理念,核心任务以及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中国电子银行的发展趋势,阐释了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电子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文章认为,电子银行发展的职能多层性与组织职能的激励不相容是电子银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全面理解电子银行的职能,根据不同的职能层次,进行差别性的组织设计以及贯彻不同的激励策略,是推动大型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然  吴秀伦  
德国是一直坚持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国家,全能银行是其混业制度下的主要载体,同时其还可以直接经营不具备金融属性的实业投资,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其金融发展的稳健性得到较好的体现。当前,伴随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不断出现,特别是有些金控公司在经营金融主业的同时,还兼营实业投资经营,因而德国的混业制度和全能银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借鉴。文章分析了德国金融混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对德国全能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追溯,并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特征进行了总结,在简要评述的基础上得出有益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旭  凌亢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其中商业银行的贡献不可忽视。本文从银行对要素投入量提高、对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直接增加经济总量三方面来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 ,银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1/12。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应丹  高立  
本文介绍了"碳金融"的定义以及中国构建完善碳金融体系的背景,指出我国的CDM市场虽然是全球最大的CDM市场,但碳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国际CERs定价权,CDM项目存在巨大的风险,这些问题亟需解决。中国的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分析了目前中国银行业参与碳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商业银行介入碳金融的方法。中央银行应与商业银行相互配合使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尽快发展和完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之亮  
在竞争压力推动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导向,商业银行有必要时常关注消费者的金融消费体验,并持续提升体验满意度。本文在分析传统银行服务与电子银行服务的差异和互补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持续提高金融消费体验满意度为宗旨的电子银行发展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