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4)
2023(10276)
2022(8567)
2021(7937)
2020(6585)
2019(15353)
2018(14625)
2017(28497)
2016(15072)
2015(17226)
2014(16980)
2013(17527)
2012(16969)
2011(15135)
2010(15111)
2009(14254)
2008(14000)
2007(11988)
2006(10835)
2005(9940)
作者
(41874)
(35012)
(34899)
(33788)
(22761)
(16755)
(15787)
(13529)
(13423)
(12549)
(12339)
(11685)
(11319)
(11279)
(11162)
(10801)
(10274)
(10036)
(9900)
(9484)
(8915)
(8506)
(8334)
(8106)
(8055)
(7981)
(7466)
(7200)
(6961)
(6840)
学科
(94042)
经济(93966)
管理(44750)
(41190)
方法(37017)
数学(34258)
数学方法(34155)
(30633)
企业(30633)
(29681)
中国(24139)
地方(22826)
(21242)
业经(15386)
(15305)
(15287)
贸易(15276)
(14812)
农业(14524)
(13874)
财务(13870)
财务管理(13822)
地方经济(13815)
(13784)
财政(13483)
企业财务(13253)
(12515)
金融(12515)
环境(12147)
(11775)
机构
大学(223999)
学院(221423)
(118219)
经济(116542)
管理(83551)
研究(82991)
理学(71647)
理学院(70914)
管理学(70272)
管理学院(69840)
中国(65760)
(59521)
(45869)
财经(44014)
科学(43020)
(41134)
经济学(40303)
(40212)
中心(36519)
研究所(36508)
经济学院(36370)
(32673)
财经大学(32509)
(32005)
北京(29392)
(29025)
业大(26551)
(26385)
师范(26232)
科学院(24752)
基金
项目(140215)
科学(112607)
基金(106549)
研究(105473)
(90899)
国家(90196)
科学基金(78065)
社会(74152)
社会科(70641)
社会科学(70624)
基金项目(55217)
(52418)
教育(46786)
自然(45626)
资助(44761)
自然科(44585)
自然科学(44573)
自然科学基金(43830)
(42318)
编号(38813)
(34181)
国家社会(32800)
成果(32261)
(31788)
重点(31467)
教育部(30371)
中国(29827)
人文(29131)
(28476)
(27792)
期刊
(133516)
经济(133516)
研究(78241)
(49261)
中国(44802)
管理(31193)
(28954)
学报(28307)
科学(28222)
(24454)
金融(24454)
财经(24223)
经济研究(24053)
大学(22979)
学学(21894)
(20971)
农业(19711)
问题(17911)
技术(17270)
(16847)
业经(16770)
世界(15385)
教育(14241)
国际(14238)
技术经济(13426)
统计(12591)
(11292)
经济问题(11144)
(10673)
会计(10567)
共检索到353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久俊  
结合"简政放权"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间一直持续的财政分权模式,分析"财政分权"和"简政放权"对中国27个省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说明,"分税制"改革在初期对我国各省经济增长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对各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2013年推出的"简政放权"政策,由于尚处于初级阶段,减缓了各省的经济增速。然而,参考"分税制"的发展历程,有理由相信,随着"简政放权"的有效实施,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长足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中央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萌  台航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安排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关于地方财政分权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性质,目前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并未给出一致性结论。本文借鉴以往文献的研究方法,并结合中国式财政分权所表现出的税收弹性分成特征,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利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了地方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地方财政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过高和过低的财政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地方最优财政分权程度的确定,应与各层级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比例和产出弹性相匹配。本文从公共物品供给的角度出发,对倒U型关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利用1997-2015年我国的县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较好地支持了理论结论,包括工具变量法在内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也与基本结论保持高度一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新宇  刘文彬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晓慧  邹肇芸  
文章利用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各省份任职的党政主要领导在1994年至2012年的详细信息与省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省级领导人任期时长与经济增长等绩效指标,与政府开支等工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率与省级领导人任期时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政府收支与任期时长的关系更为复杂。结果说明,以经济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政治晋升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地方官员的经济增长行为和财政行为,地方官员或许还面临着其它不同于经济绩效的激励和约束。这一发现契合了最近中央下发的不能简单把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唯一标准的规定,说明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官员治理和考核体系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奥   张双龙  
财政透明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和政府行为视角,提出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存在着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而利用2013—2019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财政透明度的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并对其进行了机制检验、异质性分析与拓展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且经济增长目标主要通过扩大基建投资等降低财政透明度,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财政透明度,而土地出让单价在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财政透明度的作用中具有不同效应;经济增长目标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化水平、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冠琼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冲  乔坤元  周黎安  
本文利用中国"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两种政策试点,首次区分了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分权(强县扩权)通过吸引更多新企业、提高企业平均利润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省直管县)则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刺激经济,但两种分权方式依旧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行政分权会产生正的外部性而财政分权的外部性为负,产生这一负外部性的原因可能是地级市对非省直管县的财政挤压加剧。因此政府可以尝试扩大行政分权的试点范围,而在实施财政分权时需注意其对周边县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缪小林  伏润民  王婷  
文章以云南106个县为例,对地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关系,地方财政分权主要通过影响财政支出行为进而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以上级补助为主的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以上解支出为主的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主要取决于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财政支出行为。进一步挖掘发现,地方财政分权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传导过程中的财政支出行为存在明显的经济行为依赖和地区特征依赖,其中:前者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增加以及城镇化推进,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改变财政支出行为,提升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财政努力;后者表现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舒元  
本文利用我国232个地级市1999-2006年的数据,探究我国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试图考察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Williamson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该假说成立,即城市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伴随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水平28283元为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临界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元  刘修岩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都强调地理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而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也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OLS回归表明聚集经济对于城市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有不显著的负的影响,但是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却表明聚集经济是内生的。我们使用了单工具变量和多工具变量得到的稳健结果表明:历史上的铁路基础设施状况能够通过影响聚集经济而对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产生显著正的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树生  
本文运用我国1952-2007年财政规模与人均实际GDP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规模在1970年和1999年,人均实际GDP在1962年和1992年发生结构突变,两个序列都是含有两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单位根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异期协变模型,发现我国财政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政策含义是按照现有经济和人口增长水平,我国财政规模在未来还能够持续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思明  
文章基于我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通过量化省对地级市政府税收分成的变化指标,将样本分成发达地区、中等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证检验了税收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规模、地方财政自给及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税收集权对地方财政状况的影响途径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对税收集权的方法不一,税收集权减少了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福利水平;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其拥有充足的经济手段发展本地经济以维持原有财政支出,因此,税收集权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炜  张豪  
文章利用2002-2016年我国25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区域差异;在东、中部地区,电信网络基础比信息服务水平的影响更大,而在西部地区信息服务水平的影响更大;在信息行业快速发展时期,电信网络基础与信息服务水平之间呈现互补效应,并且对信息服务水平有拉动作用。因此,要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提高中西部以及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为大数据革命奠定发展基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段伟杰  陈文晖  
近年来,中国高货币化率问题愈发严重,学者们专注于寻找其背后的原因,却忽略了对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为此,在对货币化率影响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归纳基础上,提出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的理论假设,并且选择全球72个主要国家1996—2018年面板数据,对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发达国家子样本中,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目前我国货币化率水平小于全样本数据拐点值,大于发达国家子样本数据拐点值。发展中国家子样本数据则显示,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呈现正U型关系,适当提高货币化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中国货币化率最优路径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同龙  
影响广泛的市场化理论宣称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能带来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1997-2007年的跨省数据,以"苛刻"的眼光对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发现,目前支持该理论的证据仅是两者之间的一种正相关关系,存在因果关系的假说并不成立。而这种正相关关系的出现是由于遗漏了变量,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消除因遗漏变量产生的偏误后,这种正相关关系也消失了。通过不同计量技术和不同样本的重复估计,这一结果是非常稳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