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9)
- 2023(7717)
- 2022(6230)
- 2021(5383)
- 2020(4425)
- 2019(9966)
- 2018(9167)
- 2017(17594)
- 2016(9487)
- 2015(10445)
- 2014(10177)
- 2013(10501)
- 2012(9388)
- 2011(8317)
- 2010(8514)
- 2009(8010)
- 2008(8404)
- 2007(7490)
- 2006(6661)
- 2005(6119)
- 学科
- 企(65832)
- 企业(65832)
- 业(61114)
- 济(50171)
- 管理(50102)
- 经济(50098)
- 方法(24156)
- 财(20424)
- 业经(19554)
- 务(17194)
- 财务(17192)
- 财务管理(17189)
- 数学(16976)
- 数学方法(16896)
- 企业财务(16369)
- 技术(13215)
- 中国(12451)
- 企业经济(11765)
- 划(11484)
- 制(10452)
- 理论(10452)
- 和(10136)
- 技术管理(9983)
- 经营(9819)
- 策(9620)
- 经济理论(8179)
- 决策(8128)
- 体(7600)
- 计划(7533)
- 环境(7382)
- 机构
- 学院(149684)
- 大学(148247)
- 济(67886)
- 经济(66447)
- 管理(65116)
- 理学(56305)
- 理学院(55735)
- 管理学(55199)
- 管理学院(54878)
- 研究(46210)
- 中国(34202)
- 财(31644)
- 京(30689)
- 财经(25866)
- 科学(25332)
- 经(23517)
- 江(23126)
- 经济学(21653)
- 所(21406)
- 中心(20069)
- 经济学院(19730)
- 商学(19727)
- 商学院(19560)
- 业大(19483)
- 财经大学(19282)
- 研究所(19180)
- 北京(18560)
- 农(18444)
- 州(17728)
- 院(17427)
- 基金
- 项目(100346)
- 科学(82693)
- 基金(77496)
- 研究(71049)
- 家(67126)
- 国家(66519)
- 科学基金(60420)
- 社会(50135)
- 社会科(47897)
- 社会科学(47884)
- 基金项目(41299)
- 自然(39604)
- 自然科(38898)
- 自然科学(38886)
- 省(38757)
- 自然科学基金(38261)
- 教育(32098)
- 划(31915)
- 资助(30700)
- 编号(25968)
- 创(22990)
- 业(22904)
- 部(22377)
- 重点(22068)
- 国家社会(21955)
- 创新(21425)
- 发(20666)
- 教育部(19909)
- 制(19816)
- 人文(19733)
共检索到216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曜 柯善咨
本文通过一个改进的新新经济地理异质企业模型考察城市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理论分析表明,高效企业能制定较低的价格、占有较大的市场,因此倾向进入大城市,而低效企业倾向选择较小的城市;城市越大,对企业的门槛效率要求越高。大城市的企业效率分布曲线相比小城市有较高的左侧截尾,而小城市相对于大城市存在右侧截尾。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检验企业固定效率在城市间的分布特征,估计显示城市效率门槛随城市规模增长而增长,筛选效应至少相当于传统集聚经济的1/5~2/5,但集聚经济和筛选效应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影响有所差异。分析还表明,降低区间交易成本有助于城市间效率分布的趋同,市场一体化将提升中小城市生产率、缩小城市间差距。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双向筛选效应 新新经济地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曜 柯善咨
本文通过一个改进的新新经济地理异质企业模型考察城市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理论分析表明,高效企业能制定较低的价格、占有较大的市场,因此倾向进入大城市,而低效企业倾向选择较小的城市;城市越大,对企业的门槛效率要求越高。大城市的企业效率分布曲线相比小城市有较高的左侧截尾,而小城市相对于大城市存在右侧截尾。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检验企业固定效率在城市间的分布特征,估计显示城市效率门槛随城市规模增长而增长,筛选效应至少相当于传统集聚经济的1/52/5,但集聚经济和筛选效应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影响有所差异。分析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双向筛选效应 新新经济地理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门闯 刘婷
本文采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外资企业与我国地区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并从企业规模、控制权性质两个维度分析不同外资企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路径差异。结果发现:外资企业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主要是外资企业与其前后关联行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外资企业与同行业的集聚并未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外商独资企业与其前后向关联行业的集聚均存在互动促进,且外商独资与其后向关联行业的集聚之间形成的互动促进是外资企业与我国产业集聚互动促进的主要路径;中外合资企业仅与其前向关联行业集聚之间形成稳定的互动促进关系。
关键词:
外资企业 异质性 产业集聚 前后关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楚仁 陈瑾
本文构造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异质性企业经济地理模型考察了工业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对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生产率差异越大,工业越趋于集聚;(2)企业生产率下界对工业集聚没有影响;(3)生产率异质性与运输成本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方向相反,两者对经济集聚具有替代性作用。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数据库和省份宏观数据验证了这一结果,这意味着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区域再平衡政策时,需要特别考虑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作用。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经济地理 生产率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楚仁 陈瑾
本文构造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异质性企业经济地理模型考察了工业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对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生产率差异越大,工业越趋于集聚;(2)企业生产率下界对工业集聚没有影响;(3)生产率异质性与运输成本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方向相反,两者对经济集聚具有替代性作用。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数据库和省份宏观数据验证了这一结果,这意味着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区域再平衡政策时,需要特别考虑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作用。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经济地理 生产率异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萍 李平 吕大国 江飞涛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
关键词:
选择效应 集聚效应 企业生产率 城市规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邢志平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ACF方法估计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发现:虽然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平均生产率低于东部地区,但是其增长速度却要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趋向缩小。再利用省级层面的城镇化率指标,实证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过程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还能通过集聚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然而该集聚效应却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递减。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化过程因交通设施滞后明显表现出拥挤效应,抑制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姚鹏 张明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日渐集聚于城市某一区间,并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显性特征。在系统阐释工业企业集聚效应理论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工业企业集聚效应促进论"及"城市类型差异论",以此来多维识别工业企业集聚这一城市产业布局策略的作用。同时,采用1999—2015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在稳健性分析和克服内生性的基础上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1)工业企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相较非省会城市、非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工业企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而资源型城市并不具备这一特点。(3)工业企业集聚不满足"Williamson效应"的拐点性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斯婕 张萃
从行业异质性角度切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城市生产率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通过自身来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有着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关联的其他行业生产率影响,来对城市总体生产率产生影响。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个细分行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这显然与各子行业的特性差异密切相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良举 王永培 袁平红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半参数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使用分位数方法识别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来源,揭示经济集聚以及异质性企业非随机的区位选择带来的选择效应与分类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可能是集聚效应、选择效应与分类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大多数制造业细分行业而言,集聚效应显著提高了中心区企业的生产率;但是在部分细分行业中,在中心区集聚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生产率优势。此外,在少数细分行业中发现了双边分类效应存在的证据。上述发现从企业异质性视角为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来源以及中国地区生产率差异提供了一种新的微观解释,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生产率优势 企业异质性 集聚 选择 分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峰 姜竹青
数字化转型改变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模式,还会赋予企业的空间集聚形态以更为明显的网络特性。本文在社会网络理论和空间经济理论基础上构建企业数字化和集聚网络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基于2001~2020年沪深上市制造业企业和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检验了企业数字化和集聚网络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企业集聚网络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空间作用边界为50公里,该范围内企业数字化和集聚网络均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二者在推进生产率提升中还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和相互强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外溢效应是企业数字化和集聚网络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且多样化知识外溢的作用明显强于专业化知识外溢;集群内知识学习网络的发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和金融危机冲击均有效强化了企业数字化和集聚网络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及其协同效应;企业数字化和集聚网络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依赖于企业所在行业类型及所有制性质等方面。本文不仅为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数字经济下的企业集聚形态转变提供了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陈帅
本文将国际生产体系下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内生产体系下的本地化产业集群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并在全方位测度企业GVC指标包括分工地位、上游环节参与度、下游环节参与度的基础上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GVC分工地位越高的企业生产率亦越高,但通过阻滞资源互通与能力互仿"双壁垒"而实施的战略隔绝弱化了本地化聚集经济对企业生产率的正向溢出。从GVC不同嵌入方式来看,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弱,而GVC下游环节参与度越高的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空间关联度越强。深入分析集聚三种空间外溢渠道后发现,主要通过劳动力蓄水池和知识技术溢出,企业不同GVC嵌入方式与产业集聚呈现了异质性的生产率互动效应,形成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上游嵌入者-下游嵌入者"与国内生产体系互动的二元分割结构,而中间投入共享并未发挥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大卫
城市集聚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企业出口异质性能影响企业对城市集聚环境的吸收,因而对自身生产效率产生不确定影响。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对不同出口频率企业分样本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的出口行为、城市集聚和企业生产率三者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异质性 城市集聚 企业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国峰 李强 王永进
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通过控制"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考察了企业"群分效应"对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多数理论预期相反,大城市集聚了大量中等效率企业,而高效率企业与低效率企业会选择小城市;不考虑群分效应会使对大城市集聚效应的估计产生严重偏误,在生产率分布的25分位点处,集聚效应被高估1.82倍;随着生产率分位点的提高,高估程度不断加剧;大城市中的低效率企业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因此,作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苗圃",大城市的发展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关键词:
群分效应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生产率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国峰 李强 王永进
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通过控制"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考察了企业"群分效应"对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多数理论预期相反,大城市集聚了大量中等效率企业,而高效率企业与低效率企业会选择小城市;不考虑群分效应会使对大城市集聚效应的估计产生严重偏误,在生产率分布的25分位点处,集聚效应被高估1.82倍;随着生产率分位点的提高,高估程度不断加剧;大城市中的低效率企业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因此,作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苗圃",大城市的发展能
关键词:
群分效应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生产率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