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8)
- 2023(6758)
- 2022(5525)
- 2021(4741)
- 2020(3782)
- 2019(8234)
- 2018(7459)
- 2017(13403)
- 2016(7643)
- 2015(7905)
- 2014(7578)
- 2013(7299)
- 2012(6561)
- 2011(5807)
- 2010(5515)
- 2009(5020)
- 2008(4828)
- 2007(4118)
- 2006(3409)
- 2005(2834)
- 学科
- 济(27332)
- 经济(27301)
- 管理(22695)
- 业(21715)
- 企(16747)
- 企业(16747)
- 方法(13600)
- 数学(12346)
- 数学方法(12219)
- 财(8428)
- 农(8366)
- 学(7593)
- 中国(7464)
- 贸(7185)
- 贸易(7179)
- 易(7025)
- 业经(6573)
- 农业(6054)
- 务(5589)
- 财务(5584)
- 财务管理(5577)
- 企业财务(5352)
- 技术(5181)
- 环境(5117)
- 制(4465)
- 地方(4456)
- 产业(4434)
- 划(4414)
- 出(3953)
- 银(3952)
- 机构
- 大学(109425)
- 学院(108355)
- 济(42577)
- 经济(41923)
- 管理(40871)
- 研究(39027)
- 理学(36852)
- 理学院(36416)
- 管理学(35680)
- 管理学院(35513)
- 农(29849)
- 科学(27855)
- 中国(27008)
- 业大(24315)
- 农业(24138)
- 京(22285)
- 所(21106)
- 研究所(19951)
- 财(17562)
- 中心(17129)
- 农业大学(16592)
- 江(15162)
- 财经(14919)
- 院(14438)
- 经(13744)
- 省(13405)
- 北京(13281)
- 经济学(13176)
- 室(12983)
- 业(12451)
- 基金
- 项目(84900)
- 科学(65719)
- 基金(62867)
- 家(59401)
- 国家(58941)
- 研究(52382)
- 科学基金(49048)
- 社会(34821)
- 自然(34719)
- 自然科(33977)
- 自然科学(33959)
- 基金项目(33754)
- 省(33466)
- 自然科学基金(33384)
- 社会科(33202)
- 社会科学(33194)
- 划(28831)
- 资助(24759)
- 教育(23632)
- 重点(19704)
- 计划(18860)
- 编号(18101)
- 创(18039)
- 部(17859)
- 发(17786)
- 科研(17398)
- 科技(17182)
- 创新(16958)
- 业(16738)
- 国家社会(15359)
共检索到143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凯 郑书宏 郑礼
对甘蓝夜蛾赤眼蜂采用筛选和变温锻炼的4个组合处理连续饲养。20代后,在25℃,(75±5)%RH条件下检测质量指标。在饲喂蜂蜜水的条件下,经过筛选的处理雌蜂平均寿命和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未经筛选处理。饲喂与不饲喂条件下测定处理组间差异显著性相同,不饲喂条件下各处理组平均寿命与产卵量相应降低。雌蜂后足胫节长度除恒温不筛选处理显著小于两筛选处理外,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恒温与变温处理之间各项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但经过变温锻炼的处理多数质量指标明显高于恒温处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宏科
赤●眼●蜂●利●用●研●究●概●况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李宏科1833年,Westwod以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为模式种建立赤眼蜂属,时至今日,赤眼蜂的研究已有160余年的历史。赤眼蜂属遍布全球五大洲,是害虫生物防治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洪霞 林乃铨
记叙了采自我国海南的毛纹赤眼蜂属,此为本属在中国的首次报道.同时描述2个新种:长柄毛纹赤眼蜂C.longisCapiformus,sp.nov.和长索毛纹赤眼蜂C.longifuniCulatus,sp.nov.,并附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峰 蔡浩 张帆 李元喜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海滨 丛斌 褚栋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材,研究了单头赤眼蜂DNA的提取方法以及SSR反应体系的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Mg2+的最适浓度为2.0mmol.L-1,dNTP的最适浓度为2.0mmol.L-1,引物的最适浓度为0.8μmol.L-1,Taq聚合酶的最适浓度为1.0U。利用此反应体系,对13个松毛虫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SSR反应,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不同品系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
关键词:
赤眼蜂 简单序列重复 反应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惠兰 童普元 胡海军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Trid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latipennisWalker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元喜 戴华国 姜金林 符文俊 孙智婵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 ,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 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等 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 :以米蛾卵为寄主时 ,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均为 10 0 % ,其中寄生卵粒数、子代蜂数及子代蜂的羽化率以松毛虫赤眼蜂最高 ;蜂的死亡率以玉米螟赤眼蜂最高 ,达 10 4 2 % ,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 ,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蜂 ,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其...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米蛾 赤眼蜂 寄主适合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弓淑芬 戴华国 许月华 符文俊
用扫描电镜观察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 (T .confusum)及松毛虫赤眼蜂 (T .den drolimi)雌蜂触角上感器的外部形态 ,比较其感器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发现了镰刀形感器背面的特殊形态 ,并确定了其功能。确定了位于触角端部的单孔毛形感器为味觉器。 3种赤眼蜂棒节腹面的镰刀形感器数目及棒节背面板形感器的形态和嗅孔密度存在差异 ;玉米螟赤眼蜂的坛形感器与其他 2个种在形态上也具有较大差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泉泉 段立佳 董前进 李媛媛 董辉 丛斌 张琪
为明确诱导产雌孤雌生殖的Wolbachia(PI-Wolbachia)是否影响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交配行为及生物学特性,以产雌孤雌品系和两性品系的雌蜂为试虫,对二者的雄蜂吸引力、交配行为、寄生能力、后代羽化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雌孤雌品系的对雄蜂吸引力显著小于两性品系的雌蜂,而且与雄蜂无交配行为(两性品系的雄蜂根本不选择产雌孤雌品系的雌蜂作为交配对象;两性品系的雄蜂有交配企图,但是产雌孤雌品系的雌蜂会躲避雄蜂);产雌孤雌品系后代羽化率和雌蜂率分别为(95.60±0.71)%和100%,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的(80.22±1.89)%和(86.46±1.68)%;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全发育历期显著比两性品系长约1d;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产卵器插入频率为每小时(15.80±0.66)次,显著低于两性品系的每小时(23.73±1.74)次;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寄生率和寿命分别为(22.90±1.33)%和(10.05±0.72)d,两性品系为(25.47±1.2)%和(9.86±0.74)d,两品系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产雌孤雌品系和两性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可能存在行为上的生殖隔离;PI-Wolbachia既能够对松毛虫赤眼蜂造成正面影响(降低产卵器插入频率;提高后代羽化率),也能够造成负面影响(延长全发育历期),但从整体影响考虑,产雌孤雌品系可能具有更好的生防潜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辉 柳晓利 钱海涛 丛斌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验材料,对SSCP分子标记体系的电泳条件、温度、变性时间、上样缓冲液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恒温,7W恒功率下,上样缓冲液中不添加甘油、用量为PCR产物体积的0.5~3.5倍,变性温度95℃或98℃,变性时间10~15min,电泳缓冲液为1×TBE,电泳16h,为SSCP分子标记体系最佳的条件组合。
关键词:
赤眼蜂 SSCP 反应体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敏砚 张福群
辽宁省西丰县18年来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增产增收,累积放蜂521.19万亩,挽回粮食损失达13029.7万公斤,纯受益为4890.16万元;减少防治人工费508万元;节省农药费160万元。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保护了天敌和减少了农药对人畜的毒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海滨 丛斌 杜贤章
【目的】赤眼蜂(Trichogrammaspp.)是全世界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赤眼蜂蜂种的正确鉴别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方法】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卷蛾赤眼蜂(T.cacoecia)5种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的不同地理种群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mtDNACOⅡ)基因序列片段的测定,并调用GenBan...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正西 沈佐锐
本研究通过对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gramma confusum、甘蓝夜蛾赤眼蜂 T. brassicae、广赤眼蜂 T.evanescens、食胚赤眼蜂 T. embryophagum,及松毛虫赤眼蜂 T. dendrolimi的 6个地理种群的 r DNA- ITS2进行克隆测序 ,又运用软件 DNAStar的 Meg Align程序对不同赤眼蜂属间、赤眼蜂属种间、同种不同地理种群之间以及同一赤眼蜂个体不同拷贝之间的 ITS2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赤眼蜂属与外群 ITS2序列的遗传相似性很低、赤眼蜂属内不同种之间 ITS2序列保守性适中、种内或不同地理种群之间以...
关键词:
赤眼蜂 rDNA-ITS2 分子鉴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焱中
加温养殖的幼鳖进入常温养殖前的变温锻炼曹焱中(湖北罗田县三里畈地热开发公司)鳖的冬眠,并非是生理上的需要,而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长江流域鳖冬眠期有5—6个月,广东省2—4个月左右。而海南岛和台湾南部的鳖几乎不冬眠。因此人们为了加快生长速度,采用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