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4)
2023(12833)
2022(10645)
2021(9919)
2020(8004)
2019(18405)
2018(17727)
2017(34293)
2016(18073)
2015(19939)
2014(19830)
2013(19861)
2012(18919)
2011(17437)
2010(17753)
2009(16517)
2008(16362)
2007(14609)
2006(13353)
2005(12411)
作者
(52537)
(44095)
(43913)
(42281)
(28548)
(21121)
(19728)
(17013)
(16800)
(15781)
(15454)
(14462)
(14441)
(14361)
(14178)
(13683)
(12993)
(12687)
(12632)
(12301)
(11228)
(10776)
(10526)
(10180)
(10034)
(9939)
(9719)
(9273)
(8991)
(8693)
学科
(100280)
经济(100203)
管理(51874)
(50616)
(40213)
企业(40213)
方法(36379)
数学(32177)
数学方法(31897)
中国(26774)
地方(22620)
(22557)
(20714)
业经(19034)
(18808)
贸易(18797)
(18276)
(17789)
(16997)
农业(15279)
(14965)
地方经济(14673)
(14511)
银行(14499)
(14097)
金融(14096)
(14070)
环境(13765)
(12253)
(12109)
机构
大学(272690)
学院(272036)
(134526)
经济(132207)
研究(103149)
管理(101837)
理学(87095)
理学院(86047)
管理学(84940)
管理学院(84383)
中国(78990)
(60126)
科学(57285)
(57178)
(51655)
财经(47738)
研究所(46648)
中心(44438)
经济学(44273)
(43626)
(40479)
(40033)
经济学院(39721)
(36944)
北京(36654)
财经大学(35486)
(34643)
师范(34387)
业大(34041)
农业(31314)
基金
项目(174106)
科学(140258)
基金(131828)
研究(127089)
(115126)
国家(114283)
科学基金(98200)
社会(87090)
社会科(83030)
社会科学(83014)
基金项目(67837)
(63379)
自然(60927)
自然科(59618)
自然科学(59602)
自然科学基金(58615)
教育(56716)
资助(54803)
(54233)
编号(47415)
(40565)
重点(39268)
成果(39179)
(39118)
国家社会(38207)
(35627)
教育部(35371)
中国(34477)
人文(34101)
课题(33884)
期刊
(153588)
经济(153588)
研究(91433)
中国(52054)
(44643)
管理(40787)
科学(38196)
学报(37660)
(37004)
大学(29256)
(29226)
金融(29226)
学学(27844)
经济研究(27158)
财经(25435)
农业(25252)
(22175)
教育(21724)
技术(21593)
业经(21072)
问题(20364)
(19306)
国际(17427)
世界(16717)
技术经济(15463)
统计(14227)
(14185)
现代(12890)
(12720)
经济问题(12235)
共检索到423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师博  任保平  
本文基于Metafrontier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1992—2017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经验分析地区间财政支出策略性竞争行为在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收敛机制中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省际经济增长数量并未趋同,而经济增长质量却具有显著收敛特征;忽略空间效应会高估经济增长数量收敛性,经济增长质量年均收敛速度则会被低估38.4%。空间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策略性竞争行为体现在:一方面,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及民生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存在"逐底竞争",使地方政府缺乏"为增长质量而竞争"的激励。部分地区策略性地选择以牺牲经济增长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数量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财政支出带动经济数量增长,其他地区会对本地财政支出变动做出策略性反应,并通过空间反馈效应强化地区间的财政支出竞争。由于收入能力的差异,策略性竞争行为拉大了地区间财政支出差距,使经济增长数量难以收敛。同时,地方政府的策略性竞争行为也会引发有偏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而财政支出占比上升将抑制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晓丽  许垒  
中国式分权机制下,政治和经济双重激励使地方政府竞相降低税率吸引FDI流入,本文考察了这种税收竞争的策略性及其对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模型表明地区间策略性税收竞争将通过降低外资质量影响FDI经济增长效应。使用1999-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间外资企业实际所得税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税收优惠对FDI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并且税收优惠幅度越大,阻碍作用越强。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以使地方政府放弃对FDI的盲目追捧,转而注重FDI质量,提高FDI对国民福利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丽  
本文以我国1999~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地方政府FDI税收竞争的策略性,然后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考察这种策略性税收竞争对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Moran's I指数以及SEM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地区间外资企业实际税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地区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将随与之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税率的降低而降低;GLS回归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税收优惠能够显著阻碍FDI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且优惠幅度越大,阻碍作用越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少甫  陈哲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和中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东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人口流动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呈现负效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结构以及技术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和技术溢出趋于饱和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又因人才严重流失导致经济增长受到阻碍。因此,需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有利于人口流动合理科学的进行,使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强  
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 ,并且不同地区间的产出差距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一个重要结论是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在中国并没有起作用 ,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使资本劳动比率并没有出现应有的变化趋势 ,而且本文认为近年来形成的大规模劳动力的区际迁移 ,既是中国阶段性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重要诱发因素 ,事实上也是对区域差距扩大的一种解决办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刚  
本文目的在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检验 ,包括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还有收敛俱乐部 (convergenceclub) ,尤其是最后一种假设的检验。通过对这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验证 ,来给人们提供中国的一个实际现象。文章采用中国分省的改革开放以后的数据 ,进行横截面和面板数据的分析 ,并强调了面板数据分析的可信度 ,进行了各种检验 ,结果发现中国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收敛现象 ,而且这一结论和实际的经济现象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3个地区收敛速度的差异 ,无论用不同的模型得到的结果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这与传统的结论相反 ,并讨论了部分的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小朋  
近年来 ,学术界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日益升温 ,普遍认为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在上世纪 80年代收敛 ,90年代后呈现发散趋势。但改革开放后整体上是收敛还是发散争议颇大 ;并且针对 90年代后出现的发散趋势 ,认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已经不适用于中国经济现状 ;缺乏对收敛性分析的实质动因的实证探讨。本文希望通过“复古”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洛模型再次运用到中国经济现状 ,对其收敛性动因资本劳动比率进行实证分析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来的整体收敛性情况 ,为我国各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和判断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清  孙元元  
本文运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法,将中国省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四者的贡献,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分析各个增长源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作用以及空间溢出对其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性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由物质资本积累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增长的收敛,决定了国内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非趋于发散;技术效率改善、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使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趋于发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慧  
本文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中国各地区流通经济的增长是否具有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流通经济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从影响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促进中国流通经济趋同的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对中国流通经济收敛影响效应尚未显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慧  
本文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中国各地区流通经济的增长是否具有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流通经济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从影响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促进中国流通经济趋同的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对中国流通经济收敛影响效应尚未显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永友  沈坤荣  
本文基于财政视角,利用省际数据实证分析了为获取竞争的相对优势,辖区政府所采取的竞争策略及其随时间的转换特征,以及策略选择对FDI增长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竞争的外部性使辖区间财政政策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策略性,其中,粗放式的税价竞争一直是我国辖区间竞争的主要特征,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竞争策略正在由单纯的税价竞争向财政支出领域扩展。不仅如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辖区在竞争对象的选择上较竞争初期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辖区间激烈的财政竞争一方面使辖区内财政支出对非税收入的依赖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另一方面也使财政支出结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扭曲。辖区间财政竞争不仅使辖区吸收FDI溢出效应的能力下降,降低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梁剑雄  
本文旨在考察地方官员在中央调整经济结构时的增长行为。在理论上,本文证明了,当中央可信地从做大蛋糕转向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时,将采取偏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政策,地方官员会策略性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当调结构政策受惠面足够大时,发达地区官员会选择相对放缓辖区经济增长目标。在实证上,本文采用2001—2012年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所报告的增长目标和1996—2015年间五年规划所规划的增长目标,发现增长目标主导着省际差距的变动;当中央大规模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后,发达省份开始相对放缓辖区增长目标。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为中国经济增长近年所呈现出的新现象——东部经济增长放缓、省际经济差距缩小、中央实施偏向内陆的区域协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收敛的微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三个微观机制,分别为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978~2002年间,唯有技术收敛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劳动生产率机制与资本收敛机制只在1978~1989年间发挥了收敛作用,而在1989~2002年间起了发散的作用,但资本收敛机制统计检验上不太显著。同时,资本收敛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均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特征。尽管中国经济局部阶段出现了发散性,但总体仍表现出了一定的收敛性,收敛的主要原因是区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以及技术交流促使技术收敛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由于微观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云波  李锴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性及其能源消费强度随人均GDP变化的收敛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第一,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并且收敛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能源消费强度随产业结构的改善、能源价格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而降低,随FDI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第三,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随中国与八国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能源价格差异、技术进步差异的缩小而缩小,但随FDI差异的缩小而有微小的增加,与产业结构差异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第四,中国与八国人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风光  
文章利用基于方向性环境生产函数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框架,将中国省区2000-2015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MLTC)、环境技术效率(MLEC)、环境管制(EPC)、产业环境结构(IES)和要素投入(INP)五个部分,进而对各增长源泉进行了空间σ和空间β收敛检验。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虽是拉动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小于要素投入,而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还表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通过空间σ和空间β收敛检验发现,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所贡献的经济增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发散趋势,而要素投入所贡献的经济增长则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趋势。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要素投入是缩小我国省际经济差距的主要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