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80)
2023(18416)
2022(15773)
2021(14854)
2020(12480)
2019(28658)
2018(28675)
2017(55382)
2016(30328)
2015(33986)
2014(34077)
2013(32993)
2012(30368)
2011(27200)
2010(27447)
2009(24912)
2008(24236)
2007(21492)
2006(18670)
2005(16267)
作者
(86721)
(72230)
(71616)
(68450)
(45912)
(34571)
(32679)
(28285)
(27417)
(25951)
(24476)
(24335)
(23231)
(22866)
(22453)
(22343)
(21570)
(21547)
(20774)
(20545)
(17918)
(17855)
(17611)
(16587)
(16165)
(15989)
(15967)
(15952)
(14611)
(14337)
学科
(114935)
经济(114796)
管理(88213)
(83308)
(69912)
企业(69912)
方法(54162)
数学(47071)
数学方法(46249)
(32176)
(31336)
中国(30582)
业经(25908)
(25575)
(23195)
地方(22988)
理论(21568)
农业(21140)
(20758)
贸易(20750)
(20178)
(19893)
财务(19794)
财务管理(19750)
技术(18926)
企业财务(18685)
(18521)
(18497)
银行(18466)
(18157)
机构
学院(421871)
大学(420612)
管理(165819)
(163361)
经济(159640)
理学(143574)
理学院(141957)
研究(140391)
管理学(139084)
管理学院(138294)
中国(103750)
(89170)
科学(88172)
(76859)
(70811)
(70330)
业大(64530)
研究所(64245)
中心(64138)
(62747)
财经(61174)
北京(55895)
(55724)
(55694)
农业(55597)
师范(55127)
(51792)
(50435)
经济学(48145)
技术(47154)
基金
项目(290227)
科学(227422)
研究(210897)
基金(209043)
(183227)
国家(181719)
科学基金(155639)
社会(130108)
社会科(123187)
社会科学(123154)
(113920)
基金项目(109770)
自然(103078)
自然科(100702)
自然科学(100673)
自然科学基金(98831)
教育(98719)
(96499)
资助(87374)
编号(86818)
成果(70648)
重点(65092)
(63599)
(61384)
课题(60612)
(60193)
创新(56115)
科研(55698)
教育部(54236)
大学(54042)
期刊
(176919)
经济(176919)
研究(121140)
中国(80616)
学报(69019)
(64013)
科学(62237)
管理(61981)
(59141)
大学(52408)
教育(51683)
学学(49418)
农业(44057)
技术(39134)
(35923)
金融(35923)
业经(29984)
财经(29147)
经济研究(28389)
(24914)
(22899)
问题(22561)
图书(21352)
(20553)
科技(20327)
技术经济(19972)
统计(19517)
理论(19101)
现代(18465)
商业(18117)
共检索到613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昊  尹志锋  张锦  
知识产权竞争加剧容易滋生专利蟑螂。在专利拥有量急剧增长、专利保护日益增强的中国是否存在专利蟑螂值得关注。本文对中国可能已经存在的本土专利蟑螂的盈利机制、诉讼模式与行为特征展开分析,从理论层面阐明此类诉讼模式集中表现为发起多次诉讼,且每次索要较低赔偿以累积诉讼收益,进而基于2000—2014年中国专利民事一审诉讼案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可能存在的本土专利蟑螂所发起的诉讼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行业,具有多次发起、低赔偿额、低诉讼摩擦性、高胜诉比率等基本特征。上述结论与美国的经验证据存在鲜明反差,这与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昊  尹志锋  张锦  
知识产权竞争加剧容易滋生专利蟑螂。在专利拥有量急剧增长、专利保护日益增强的中国是否存在专利蟑螂值得关注。本文对中国可能已经存在的本土专利蟑螂的盈利机制、诉讼模式与行为特征展开分析,从理论层面阐明此类诉讼模式集中表现为发起多次诉讼,且每次索要较低赔偿以累积诉讼收益,进而基于2000—2014年中国专利民事一审诉讼案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可能存在的本土专利蟑螂所发起的诉讼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行业,具有多次发起、低赔偿额、低诉讼摩擦性、高胜诉比率等基本特征。上述结论与美国的经验证据存在鲜明反差,这与中国被诉主体专利意识薄弱、产业成熟度不足以及国家专利侵权惩罚力度较低紧密相关。本文认为,专利蟑螂的中国衍生模式客观上有利于打击专利侵权行为,但多次发起的"小"专利诉讼降低了国家专利制度和司法保护的运行效率。对此,本文提出,在辨明本土专利蟑螂诉讼模式和作用的基础上,应该高度警惕本土专利蟑螂对专利制度可能造成的损害,在专利维权和司法资源过度使用之间寻找有效平衡,构建更趋全面、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磊  张平  
由于专利主张实体对专利制度的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美国学者与政府机构对这类主体展开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根据最新研究数据,国内对专利主张实体与专利保护实际情况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和不足。鉴于此,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及最新实证数据基础上,研究专利主张实体类型、运营模式、诉讼策略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美国当前采取的诉讼制度改革等应对措施,提出适用于我国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勇  黄颖  
企业专利诉讼不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专利资源与企业竞争战略相结合的产物。在分析专利战略和企业专利诉讼行为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间专利诉讼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本文提出了专利诉讼行为的交易、掠夺、投资和防御四种模式,并进一步对四种模式的内涵、专利战略的运用、诉讼资源获取、资源集中程度、议价优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了企业专利诉讼模式与专利战略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联性,为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有效解决专利纠纷冲突、预防专利诉讼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荆然  尹志锋  张锦  
非专利实施企业(NPE)是指拥有专利但不以专利实施为目的,主要通过发起专利诉讼或许可专利而获益的主体。相较于专利实施企业(PE),NPE发起诉讼更具策略性。本研究在理论上对比了NPE与PE在诉讼策略上的差异,并基于我国专利侵权诉讼结案数据对所提出的定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在考虑了和解对诉讼数据的影响后,本文发现NPE发起的诉讼少于PE,且更侧重使用低价值专利发起诉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可  贺宁馨  肖冰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面临知识产权侵权时,越来越多的权利人选择通过诉讼来保护自身利益,专利侵权诉讼最能体现知识产权保护效果,其对企业的专利决策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造成影响。因此,研究专利诉讼对企业专利决策行为影响机理尤为重要。通过收集中国2006年至2009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民事专利侵权诉讼案例为基础样本,对不同规模企业专利诉讼后8年内(即2006—2017年的数据变量)的专利决策行为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发现,首次诉讼结果、赔偿额、诉讼地位对小企业后续专利申请量有着一定的促进;诉讼地位对小企业后续发明专利申请量有一定影响,首次诉讼结果、赔偿额、诉讼地位、诉讼次数对大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规模企业有着不同的专利决策行为,应采取不同的专利战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建  田燕梅  
基于2015—2020年著作权侵权司法判决书数据,实证探讨了策略性诉讼者的版权保护绩效。研究发现:策略性诉讼者充分利用制度规则,通过多次、标准化的诉讼策略获取收益,在胜诉率、获赔判决额及法官倾向性等三方面均高于一般当事人;在“黑洞照片”版权事件发生后,尽管法院判决金额有所下降,但其胜诉率仍旧较高,且图片策略性诉讼者的法官倾向性并没有显著降低。策略性诉讼者展现出了专业的维权水平,有效弥补了集体管理机构版权保护不力的空白,能充分发挥策略性诉讼者市场化的权利保护功能,促进我国版权保护水平的整体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志锋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企业专利调查数据,考察专利诉讼经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从诉讼发起人角度区分起诉、被诉;从诉讼结果角度区分作为原告且胜诉和被告且败诉;从诉讼赔偿方式角度区分法定赔偿、非法定赔偿,并结合赔偿金额大小,考察了诉讼经历对涉诉企业研发投入决策、专利维持决策、知识产权机构设置及专利管理经费投入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诉讼经历能够有效激励涉诉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持有更多有效专利,并促使企业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投入更多资金进行专利管理运营。相较而言,专利诉讼经历对企业专利持有结构(发明专利占比)的改善效果不明显。本文还从克服双向因果关系、诉讼经历效果的异质性等维度进行拓展分析,发现上述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隽  张虹颖  
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EDIT、CRSP和NTLA 3家典型生物科技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专利诉讼与研发活动对科技公司市场价值的短期动态影响。研究表明:专利、技术稳定性以及临床试验进展是中短期影响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市场对专利诉讼的一审判决最为敏感,随着诉讼局势明朗,技术稳定性和临床试验进展对公司市值的影响比重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对新创生物科技公司在专利诉讼策略、研发活动信息披露以及负面技术信息应对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玉蓉  
促进技术、专利与标准协同化发展,加强标准必要专利的战略布局与运用是中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现实要求。建立标准必要专利诉讼风险因素组态模型,有利于帮助企业优化标准化战略、规避诉讼风险。选取美国2003—2020年发生的207件标准必要专利诉讼案例作为样本,将TOE理论框架与案例相结合,从技术、组织、环境3个层面选取评估指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组态视角研究标准必要专利诉讼风险因素,利用不同因素的条件组合识别标准必要专利诉讼形成路径。研究发现,标准必要专利诉讼风险受专利价值、权利人企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国家环境对权利人友好度的综合影响。对新兴企业而言,规模越小或者持有的标准必要专利价值越高,诉讼风险越大。非NPE企业的规模越大,或持有的标准必要专利价值越高且国家环境对权利人越友好,诉讼风险越大。NPE企业即使规模小,持有的标准必要专利价值相对较低、国家环境对权利人不友好,也存在较高的诉讼风险。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标准必要专利管理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董怡敏  王龙伟  
以2010—2020年我国1 516家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竞争的“意识-动机-能力”框架,将专利战略分为专有专利战略、防御专利战略和杠杆专利战略3种,探讨不同专利战略所导致的专利诉讼风险差异,同时考察焦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强度、地方司法保护及政治联系3种外部因素如何通过影响竞争对手的意识、动机和能力调节其专利诉讼行为。结果表明:相比于防御和杠杆专利战略,实施专有专利战略的企业会面临更高的专利诉讼风险;市场竞争强度加强了焦点企业专有专利战略与其面临的专利诉讼风险之间的关系,而焦点企业所处的地区地方司法保护及其政治联系则会削弱上述关系;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够增强竞争对手对焦点企业专有专利战略带来的竞争与威胁的意识,促使竞争对手针对竞争信号发起专利诉讼。因此,企业要灵活选择专利战略以降低所面临的专利诉讼风险,特别是实施专有专利战略时需要提前做好应对专利诉讼的预案措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建涛  巨珣  董楠  苏鹏飞  
近年来我国保险诉讼案件增势不减,有的历经一审、二审,有的还要再审。从媒体披露的结果看,保险公司无论作为原告还是被告,似乎都是胜少败多。本文通过对北京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008年诉讼、诉讼预期数据的实证调研,探讨保险公司诉讼预期是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更理性、更具可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彦彦  吴福象  
全面深化改革专利侵权诉讼的审判机制是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司法判例及专利数据,研究了专利侵权诉讼的审理周期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较长的审理周期显著抑制原告中小企业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原告大企业非关键技术创新。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研发人员投入是审理周期抑制关键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诉讼次数是审理周期促进非关键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较长的审理周期主要抑制成长期中小企业的关键技术创新,促进成长期大企业的非关键技术创新,加剧了关键技术创新"规模错配"下的"阶段错配"困境。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瑞荣  赖奎魁  
[目的/意义]透过专利引用和专利诉讼资料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在知识流网络和诉讼网络中的位置与角色的文献越来越多,但都缺乏结构性的分析步骤。该研究旨在提出一套结构性方法识别企业在诉讼网络中的位置与角色。[方法/过程]首先计算网络中心性统计量,以了解网络结构与性质;其次运用多变量分析确定分群数目并检定集群位置的显著性;最后构建位置内与位置间诉讼关系强度与强度显著性检验之方法,进一步探讨行动者位置之角色。[结果/结论]研究以LED企业2000-2016年间的专利诉讼关系网络为实证,结果显示这种结构性的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湫君  郑友德  
专利侵权诉讼风险是每个从事具有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都可能面临的一种威胁,然而由于专利权的特殊性以及专利技术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在侵权时往往处于不知情状态,遭遇专利侵权诉讼时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本文基于行为法经济学系统解读企业可能遭遇的专利侵权诉讼的发生原因,期望能够给予国家和企业制订全面专利侵权预警策略以有益的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