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
2023(497)
2022(380)
2021(404)
2020(314)
2019(733)
2018(669)
2017(1565)
2016(813)
2015(852)
2014(879)
2013(821)
2012(808)
2011(767)
2010(700)
2009(719)
2008(727)
2007(705)
2006(645)
2005(582)
作者
(2068)
(1748)
(1737)
(1612)
(1158)
(816)
(803)
(665)
(632)
(617)
(610)
(585)
(583)
(578)
(573)
(553)
(527)
(527)
(507)
(500)
(440)
(418)
(392)
(385)
(384)
(381)
(376)
(376)
(371)
(347)
学科
管理(2988)
(2473)
(2345)
经济(2342)
(2181)
企业(2181)
(2056)
银行(2056)
(1937)
(1853)
制度(1298)
(1298)
业务(1263)
(1137)
银行制(1135)
方法(1088)
(1045)
金融(1045)
(961)
数学(959)
数学方法(955)
(824)
财务(824)
财务管理(821)
中国(791)
企业财务(783)
(629)
及其(618)
政策(616)
(589)
机构
大学(10268)
学院(10134)
(4647)
经济(4500)
管理(4187)
中国(4012)
理学(3329)
理学院(3297)
管理学(3261)
管理学院(3239)
研究(3159)
(3101)
银行(3023)
(3002)
(2885)
财经(2219)
(2186)
(2017)
中心(1923)
(1893)
(1833)
金融(1798)
(1675)
人民(1673)
财经大学(1672)
经济学(1551)
(1526)
科学(1493)
国人(1460)
中国人(1456)
基金
项目(5904)
科学(4787)
研究(4612)
基金(4557)
(3758)
国家(3738)
科学基金(3332)
社会(2955)
社会科(2846)
社会科学(2846)
基金项目(2317)
自然(2148)
教育(2125)
自然科(2095)
自然科学(2094)
自然科学基金(2060)
资助(2050)
(2043)
编号(1811)
(1731)
成果(1635)
(1580)
(1477)
(1460)
教育部(1336)
人文(1301)
课题(1255)
国家社会(1252)
重点(1241)
(1229)
期刊
(5649)
经济(5649)
研究(4191)
(4043)
金融(4043)
(2324)
中国(2044)
管理(1664)
(1348)
财经(1219)
科学(1115)
(1033)
学报(963)
经济研究(934)
教育(857)
大学(836)
业经(815)
学学(802)
技术(745)
理论(737)
农村(723)
(723)
实践(681)
(681)
问题(661)
国际(587)
农业(580)
现代(575)
农村金融(548)
(529)
共检索到18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买建国  
流动性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在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下,对资产与负债结构进行有效地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非预期变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使银行面临支付困难或流动性过剩压力。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金融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锡明  
在商业银行经营中,我们经常会讲到三个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而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一味追求效益性,银行的经营安全就会遭受威胁,这种经营也不一定具有可持续性,相反,一点风险都没有了,盈利肯定会受影响,这也不符合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原则。流动性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少明  陈东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商业银行存贷比持续下降、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差距拉大以及商业银行持有的央行负债比重不断上升。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及金融形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短期内难以缓解。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经营风险,陷入多重挤压的盈利和两难选择等经营困境。从现实来看,利率(货币市场收益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从预期看,一轮新的升息周期即将来临,利率市场化迫在眉睫,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暴露在了利率风险之下。然而,在持续8年的降息周期中,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榕  王咏明  
进入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表明实施了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但从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还应进行以下三方面改革: 第一,国债使用方向的转变,即从以增支为主向支持减税转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辛书举  
随着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日益严重,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它加剧了信贷市场过度竞争,加大了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导致银行经营效益受损。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策略,改变单纯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单一经营模式,引入效益导向型的负债业务管理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睿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突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使银行赢利减少、增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成本,商业银行要采取措施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汉市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  葛力伟  王汉金  曾浩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主要存在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和商业银行信贷反弹过快等四大表现。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造成一些危害,为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对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收益;以利率为主要变量,实施收益精细化经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零售和批发业务;加快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探索“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发展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志青  袁宜  
流动性过剩在宏观层面表现为货币供应增速超越名义GDP增速,在银行层面表现为存款与贷款余额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而这主要是由宏观上的宽松货币环境和银行体系相对审慎的信贷投放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宽货币、(相对)紧信贷"的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延续,这导致了银行体系资产收益率的降低以及投资风险的提高,对银行的稳健经营生产了威胁。为了突破流动资金过剩的困境,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利用国际国内货币环境变化的时间差,适当加大资金国际运用的比重;妥善选择金融创新突破口,恰当利用各种金融工具;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带动信贷业务的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应兆祥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描述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体系内庞大的资金得不到有效释放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面临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都富  
现有的对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多数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事实上,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复杂,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加以实证分析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宏观上的外汇占款过大、居民储蓄率过高等,也包括微观上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相对份额不高、商业银行在经营上过于依赖存贷业务等。因此,既要改革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抑制出口,同时也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消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小勇  吴地宝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极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稳定和金融稳定,文章阐述了如何在货币政策和银行流动性关系中找到解决流动性问题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时波  
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高效运转的关键,也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有效调节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运用Sys-GMM估计方法,探讨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效果。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差异,对中小商业银行更为显著;商业银行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数量型,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因此,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方式,增强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提高自发调节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形成货币政策调节的期限差异,对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亚梅   周晔  
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已经在宏观层面构建形成可供操作的监管体系,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维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以2007-2020年193家商业银行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促使商业银行直接减少流动性创造;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证实了“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流动性创造”这一间接传导渠道;“双支柱”调控的协同影响最终表现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减少,充分发挥出宏观政策对银行微观个体的金融稳定效应;当考虑经济周期时,相比于经济下行期,上行期宏观审慎政策收紧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符合逆周期调控的政策方向。研究结论为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相关监管机构把握“双支柱”调控的监管力度有较强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