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5)
2023(11366)
2022(9447)
2021(8448)
2020(6784)
2019(15139)
2018(14601)
2017(27374)
2016(14725)
2015(16436)
2014(15788)
2013(15919)
2012(15092)
2011(13773)
2010(13921)
2009(12771)
2008(12707)
2007(11580)
2006(10551)
2005(9626)
作者
(42898)
(36131)
(35689)
(33720)
(22717)
(16990)
(15924)
(13736)
(13611)
(12944)
(12201)
(11899)
(11629)
(11470)
(11172)
(11131)
(10557)
(10410)
(10276)
(10141)
(9116)
(8815)
(8717)
(8110)
(8101)
(8078)
(8049)
(7975)
(7321)
(7290)
学科
(71733)
经济(71691)
(48495)
管理(47392)
(38750)
企业(38750)
中国(23093)
地方(22898)
方法(22341)
(21047)
业经(18890)
数学(18512)
数学方法(18360)
技术(17324)
农业(13927)
地方经济(13109)
产业(13010)
(12797)
(12620)
贸易(12604)
(12458)
(12241)
银行(12219)
(12163)
金融(12161)
(12143)
(12112)
(11980)
(11487)
技术管理(11315)
机构
学院(211369)
大学(206251)
(94211)
经济(92431)
管理(81269)
研究(77731)
理学(68687)
理学院(67935)
管理学(67011)
管理学院(66604)
中国(58710)
科学(45282)
(45165)
(40373)
(39187)
(36967)
研究所(35142)
中心(34824)
(33869)
财经(30957)
业大(30506)
北京(28923)
农业(28726)
经济学(28473)
(28388)
(28225)
师范(28135)
(27971)
(27352)
经济学院(25539)
基金
项目(137692)
科学(109892)
研究(103290)
基金(97829)
(85197)
国家(84466)
科学基金(72868)
社会(67468)
社会科(64366)
社会科学(64357)
(57259)
基金项目(50733)
(46361)
教育(46019)
自然(44451)
自然科(43471)
自然科学(43462)
自然科学基金(42691)
编号(40818)
资助(39365)
(37215)
成果(32290)
(31728)
重点(31638)
发展(30609)
(30093)
课题(30015)
创新(29892)
(29322)
国家社会(28215)
期刊
(111747)
经济(111747)
研究(68245)
中国(51354)
(35646)
管理(34348)
(29688)
学报(29536)
科学(29143)
教育(26907)
农业(24883)
大学(22835)
(22422)
金融(22422)
技术(21750)
学学(21320)
业经(20731)
经济研究(18770)
财经(15133)
问题(14371)
(14325)
(13430)
技术经济(12554)
科技(11724)
商业(11646)
(10910)
世界(10468)
现代(10174)
(10108)
论坛(10108)
共检索到339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贤海   胡明   吴明民   张运智   左啸飞   俞能钟  
蔬菜是重要民生商品,关系到万千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价格保持稳定至关重要。但在人均消费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蔬菜价格在波动中持续上涨。展望“十五五”,蔬菜作为传统产业,也应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进行深度思考。对此,本文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引,从安徽省蔬菜价格变动特点与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出发,分析预测“十三五”与“十四五”安徽省蔬菜供需平衡情况,梳理存在的相关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种植规模分散与供应“扎堆”,产业链提升价值能力有待提振,地标特色农产品缺乏定价权,流通环节成本较高等。针对上述情况和问题,借鉴山东寿光和安徽和县经验,本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指导蔬菜产业链升级,以供需平衡为导向,提出坚持科技赋能、因地制宜、产业融合、协同推进、多元发展等工作思路;打造创新引领中心、生产供给中心、集散物流中心、精深加工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的具体工作举措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鹏   张路阳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关键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旺  
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导向、质量安全、流通高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调构、扩量、提质、增效、控污、安全、畅通"的基本思路,着力培植优质特色蔬菜,培育蔬菜市场经营主体,打造区域优质蔬菜品牌,加快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能有效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乡村振兴、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与外界互联互通。当前民族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五方面不足:品种较为单一,缺乏规模集聚效应;宏观规划缺失,整体发展协同性差;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无法形成快速联动效应;市场营销意识薄弱,缺少品牌带动效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引领、管理服务缺位。民族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好产业规划引领,统筹整体协同发展;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塑造区域特色品牌;出台各类支持政策,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加强各级政府指导,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士明  
<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历史性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仅揭示了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要义,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是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必须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努力推进适应“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和谐共生,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若男   宋香荣   陈海龙  
基于2012—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因素;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来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数字化水平下呈“边际递增”趋势;新质生产力对经济临近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大于西部地区;在创新型省份试点政策下,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稳健且更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邹新月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具有深刻意蕴的“新质生产力”,明确了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新飞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产业变革、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加剧,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关键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玉山   代栓平   杨秉瑜   程娜   王璐   黄晓野   汪苗苗   苏美文   张成甦   王云凤   刘美平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党对经济工作规律性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更是把这种认识推向了全新的高度。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明确指出“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课题,本刊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辉   唐琦  
<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因而需要从理论上总结概括先进生产力质态并指导发展实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
关键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红   陈云贤   常远  
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而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立足于中观经济学的区域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区域资源生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出,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是“新”与“质”的蜕变,是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跃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源泉;区域资源生成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资源生成领域的“三类资源”能催生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力量;资源生成领域的“三个层面”可以突破关键技术、保证基本民生、推动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新突破;资源生成领域的供给侧“三驾马车”从要素供给、环境供给、市场供给三个维度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典型模式,成为区域资源生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超前引领作用,以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邱斌   易昱玮   孙少勤  
人工智能(AI)从供给侧(生产要素配置的结构性调整)、需求侧(平台主导下的消费二元边际扩大效应)及技术端(劳动力技能结构再调整)等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与此同时,AI创新赋能下的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出口附加值、加强国内与国际生产网络的协同创新效应等,提升外贸企业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贸易模式创新,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作用下,数字经济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高质量、稳定的数字化支持提升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与法律法规建设,有效激励外贸企业的创新和协同;提升数字治理水平,确保数据在外贸和跨境电商领域的高效与安全应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超   刘相波  
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首先要厘清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人口负增长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孕育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角度指明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路径。论文以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通过构建包含干中学的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以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为特征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突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负向增长效应时的重要作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预期寿命延长通过鼓励生命周期储蓄增加了人工智能密度,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生育率下降虽然促进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了人工智能密度,但其直接负向增长效应大于间接正向劳动生产率效应,经济增长随生育率下降而放缓。论文进一步考察了生育支持政策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从人口发展视角阐释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舒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列成章,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大省,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势,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厚植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山西篇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慷慨  
新质生产力正在改变全球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经历了从被动反应到双向赋能的过程,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表征为提供高技能人才,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新发展阶段,类型地位的确立使职业教育发展更有底气但是特色不够鲜明、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未能很好体现动态性特征、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与技术智能化的双重挤压、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要坚持技能发展与“人”性的统一,既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又突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性和个体性;既锐意创新,激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又要内外兼修,持续优化环境支持系统,遵循多元共治的理念,通过外部条件优化助推职业教育内部整体质变,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牵引,以和谐的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钢   郭文旌  
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本文从实体性和渗透性两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时序演变方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水平及其构成要素的分项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空间分布方面,中国四大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因果关系方面,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存在直接促进作用,而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