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2)
- 2023(10382)
- 2022(8764)
- 2021(7927)
- 2020(7068)
- 2019(16483)
- 2018(16261)
- 2017(31273)
- 2016(17314)
- 2015(20031)
- 2014(20270)
- 2013(20366)
- 2012(19183)
- 2011(17748)
- 2010(18090)
- 2009(17070)
- 2008(16941)
- 2007(15415)
- 2006(13736)
- 2005(12535)
- 学科
- 济(90149)
- 经济(90041)
- 管理(46873)
- 业(43098)
- 企(34816)
- 企业(34816)
- 方法(34462)
- 数学(30395)
- 数学方法(30106)
- 地方(20493)
- 农(20078)
- 中国(19933)
- 学(19535)
- 财(18231)
- 业经(16502)
- 制(15869)
- 地方经济(13522)
- 贸(13417)
- 贸易(13410)
- 农业(12972)
- 易(12919)
- 和(12100)
- 融(11876)
- 金融(11874)
- 银(11693)
- 银行(11647)
- 理论(11630)
- 体(11370)
- 行(11148)
- 环境(11075)
- 机构
- 大学(262387)
- 学院(262219)
- 济(113199)
- 经济(110793)
- 研究(94865)
- 管理(93729)
- 理学(79710)
- 理学院(78777)
- 管理学(77338)
- 管理学院(76860)
- 中国(70712)
- 科学(59425)
- 京(54968)
- 所(50993)
- 财(50898)
- 农(50021)
- 研究所(46369)
- 中心(42248)
- 江(41235)
- 业大(41162)
- 财经(40047)
- 农业(39736)
- 经(36013)
- 经济学(35929)
- 北京(34992)
- 院(33620)
- 范(33351)
- 师范(32894)
- 州(32127)
- 经济学院(32074)
- 基金
- 项目(167491)
- 科学(127937)
- 研究(118689)
- 基金(118121)
- 家(105398)
- 国家(104526)
- 科学基金(86073)
- 社会(73663)
- 社会科(69613)
- 社会科学(69586)
- 省(66600)
- 基金项目(61931)
- 划(56411)
- 自然(55500)
- 教育(54441)
- 自然科(54131)
- 自然科学(54110)
- 自然科学基金(53136)
- 资助(49902)
- 编号(47794)
- 成果(39876)
- 重点(38908)
- 发(37519)
- 部(36751)
- 创(34252)
- 课题(34159)
- 科研(32483)
- 计划(32303)
- 创新(32243)
- 大学(30840)
共检索到398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佐安 谭克非 张明 李大成 李华琳 王笑月
为分析养殖过程中各项成本(扇贝成本、劳动力成本、养殖设备成本等),讨论筏式虾夷扇贝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的经济效益。2013年5月9日—2014年4月9日,在一龄虾夷扇贝养成至二龄贝期间,设置10枚/层、15枚/层、20枚/层、25枚/层和30枚/层5个密度组,测量统计扇贝壳高和累积死亡率等指标评价其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不同养殖密度生长测量结果表明:低密度养殖组别(10枚/层、15枚/层)平均壳高大于高密度养殖组别(20枚/层、25枚/层和30枚/层)(P<0.05),一龄至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佐安 李大成 王庆志 李华琳 于笛 刘项峰 滕炜鸣 王笑月 周遵春
为分析筏式养殖虾夷扇贝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症状形成机制,讨论虾夷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和褐色沉积症状相关性。2017—2019年3—10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虾夷扇贝褐色沉积症症状发生过程和出现比例,统计虾夷扇贝累积死亡率;设计防咬合扇贝养殖笼,统计褐色沉积症扇贝出现比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褐色沉积物质成分,讨论内在形成原因。研究表明,防咬合扇贝养殖笼内养殖扇贝累积死亡率为87.6%,褐色沉积症状出现比例为74.5%,扇贝间咬合导致的损伤不是褐色沉积症出现原因;褐色沉积物质红外光谱谱型与牛血清白蛋白粉末谱型一致,且具备蛋白质特征峰酰胺1带和酰胺3带,揭示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虾夷扇贝褐色沉积症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6月中下旬出现症状后持续至8月份,与扇贝开始死亡时间吻合;2017—2019年褐色沉积症状比例为85.7%、1.54%和10.9%,扇贝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0.4%、49.2%和48.16%,和筏养虾夷扇贝夏季死亡具有相关性(r=0.992),其形成原因可能与病原菌感染相关。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褐色沉积症 死亡 流行病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鹏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刘志鸿 李霞 李德军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群体存在2种壳色个体,简称白贝和褐贝。本研究通过近交和杂交方法建立了褐贝(♀)×褐贝(♂)、白贝(♀)×褐贝(♂)、褐贝(♀)×白贝(♂)和白贝(♀)×白贝(♂)4个家系,分别用1F、2F、3F和4F代表,每家系设3个平行,共12个家系。对各家系的卵径、幼虫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建立了各个家系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方程,并利用微卫星标记比较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壳色家系间卵径大小、幼虫的孵化率、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家系4F幼虫期壳长和壳高日生长速率均高于1F、2F和3F,且差异显著(P...
关键词:
虾夷扇贝 F1幼虫 生长 壳色 遗传结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帅 王晓梅 赵春暖 任利群 吴玉萍 陈洋 郑言鑫 于涛 韩海英 李波 张明燡 吴楠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交群体和虾夷扇贝自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以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数量性状对比、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在4月龄和20月龄时的杂交群体与自交群体的数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杂交群体各数量性状的均值大于自交群体;4月龄时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小于20月龄时。4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831;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452、0.574。20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630、0.547和0.523;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836、0.934和0.933。在通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形态性状对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线性回归方程,总决定系数(R2)在0.690~0.939。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不同目标的人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有助于虾夷扇贝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李志辉 李天会 周国福 吴志华 周群英
通过分析1993年设立于广西东门林场的桉树人工林5种造林密度(1)2222株.hm-2、(2)1667株.hm-2、(3)1250株.hm-2、(4)883株.hm-2和(5)667株.hm-212年的生长数据,计算了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材种出材量、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结果显示,6.3 a前5种密度蓄积生长量的差距达到极显著水平,8.3 a以后差异就不再显著;密度2222株.hm-2、1667株.hm-2和1250株.hm-2的数量成熟均为6 a,密度883株.hm-2为6.5a,密度667株.hm-2为7 a;造林密度越大,纸浆材的出材比例越高,而大、中径材出材比例越小,造林密度小,锯材...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密度 蓄积生长量 经济效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述锡 崔金元 林勇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浮筏养殖自然稀疏效应和科学养殖密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不同密度梯度的3个贝龄虾夷扇贝进行浮筏养殖现场实验。在自然稀疏条件下,逐月调查浮筏养殖不同贝龄的虾夷扇贝壳长生长、湿重增长和累计死亡率,并估算了适宜的扇贝浮筏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3个贝龄扇贝周年壳长生长都没有显著差异;1龄贝壳长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9.53 mm;2龄贝壳长年均增长23.50mm;3龄贝壳长增长较慢,年均增长15.47 mm;3个贝龄扇贝周年湿重增长都没有显著差异,3龄贝和2龄贝湿重增长较快,3龄贝的年均增长约54.07 g,2龄贝的年均增长约37.80 g,1龄贝的年均...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自然稀疏 养殖密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涛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DNA甲基化率与壳宽、总重等表型值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壳长、壳高、软体重和闭壳肌重4个性状表型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闭壳肌重与甲基化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虾夷扇贝、栉孔扇贝、F1代、F2代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2.79%、24.13%、19.98%、20.18%,杂交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秀俊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RAPD技术对两种壳色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研究。用筛选出的22个随机引物对白色贝和褐色贝各40个个体进行RAPD扩增,进行群体内及群体间的遗传学分析。白色贝共检测出128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9.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4;褐色贝共检测出127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8.9%,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23。白色贝和褐色贝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为0.961和0.039,二者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52,遗传分化的程度较低。结果表明,白色贝和褐色贝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秀俊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王卫军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闭壳肌进行了同工酶检测分析与比较。8种同工酶(MDH、ADH、ME、SOD、EST、GDH、SDH和α-AMY)共检测出17个位点,其中白色贝有7个多态位点,褐色贝有6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P0.99)的比例分别为41.18%和35.29%,白色贝和褐色贝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目(Ae)分别为1.1421和1.1040,预期杂合度分别(He)为0.0919和0.0674,实际杂合度(Ho)分别为0.1275和0.0907,多态位点的遗传偏离指数表明,白色贝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和多样性水平。位点Est-3可以作为鉴定白色贝和褐色贝的...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同工酶 多态性 遗传变异 壳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珍立 黄晓文 孙凤芝 邢强 王静 刘平平 安行健 吕佳
为了解AMPK基因家族在虾夷扇贝中的特征、进化及生物学功能,实验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虾夷扇贝AMPK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基因与蛋白结构分析、系统发生分析以及时空表达分析,通过虾夷扇贝亚致死温度胁迫实验,研究了AMPK基因家族在高温胁迫时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虾夷扇贝基因组中共存在3个AMPK家族基因,即PyAMPKα、PyAMPKβ、PyAMPKγ。时空表达分析发现,PyAMPK的3个家族基因在D型幼虫期之前均呈现较高的表达量,其中PyAMPKα基因在受精卵时期表达量最高,PyAMPKβ基因在囊胚时期表达量最高,PyAMPKγ基因在受精卵和2~8细胞时期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PyAMPK在虾夷扇贝成体器官中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肾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受高温胁迫后,肾脏和鳃中的PyAMPK基因短时间内呈现显著的上调表达,并随着时间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AMPK基因家族参与了虾夷扇贝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能量代谢调节以及机体面对高温胁迫的应激调节过程。本研究有助于理解贝类AMPK基因的功能和进化,并为深入阐明贝类应对高温胁迫时的能量调节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程 欧阳林男 陈少雄
[目的 ]通过监测3种初植密度桉树人工林16 a的生长情况,分析其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为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和分析桉树人工林3种初植密度1 250、883、667株·hm-2 16 a的生长数据,计算材种出材量,同时分析平均生长量、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结果 ]密度1 250株·hm-2与密度883、667株·hm-2的胸径生长均差异显著(p 0.05)。中径材出材量及其年均出材量在7~12 a和第16年以密度883株·hm-2的林分最大,7~12 a密度667株·hm-2> 1 250株·hm-2,第16年密度1 250株·hm-2超过密度667株·hm-2。密度883株·hm-2在第16年开始出现大径材。密度1 250株·hm-2的轮伐期为7 a,密度883、667株·hm-2均为9 a。9 a时密度1 250、883株·hm-2的净现值达到峰值,密度667株·hm-2在8 a时达到峰值,密度1 250、883、667株·hm-2的最大净现值分别为30 994、40 193、31 288元·hm-2,对应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7%、41%、42%。[结论 ]初植密度883株·hm-2有最高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较高的生长潜力,667株·hm-2次之,1 250株·hm-2最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涛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刘志鸿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F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315个位点,其中311个为多态位点,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98.73%。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F1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77 1±0.260 6、0.423 9±0.277 7、0.548 8±0.220 9;3个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9 1±0.185 0、0.289 7±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继红 吴文广 刘毅 蔺凡 王巍 牛亚丽
本研究旨在建立虾夷扇贝的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数值模型,为进一步构建北方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奠定基础。根据DEB理论,以水温和叶绿素浓度作为强制函数,基于现场及室内实验收集DEB模型参数,针对桑沟湾养殖环境和虾夷扇贝生长的数据,利用STELLA软件构建了虾夷扇贝的DEB模型,以长海县养殖环境和1龄、2龄、3龄虾夷扇贝生长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1)构建的DEB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的生长,反映了不同时间的能量分配情况;(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丹 周丽青 郑言鑫 孙秀俊 吴彪 刘志鸿 吴宙 吴磊
Foxl2是叉头状转录因子(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卵巢发育和性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Foxl2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性腺发育中的表达调控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虾夷扇贝Foxl2的序列特征;采用半定量PCR(RT-PCR)检测了Foxl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ISH)揭示了Foxl2在性腺发育4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排放期)的时空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虾夷扇贝Foxl2序列包含Fox基因家族共有的FH结构域;多重序列比较分析显示,虾夷扇贝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欧洲大扇贝(Pecten maximus)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9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在不同物种以及进化的过程中,Foxl2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定量分析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在虾夷扇贝的鳃、肾、肝胰腺、精巢中,都可检测到少量Foxl2转录本的存在,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且在卵巢成熟期达到最高值。随着性腺发育和精细胞的逐级分化,Foxl2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原位杂交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Foxl2在虾夷扇贝卵巢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其是雌性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调控中的关键基因,可为今后阐明其在虾夷扇贝性别分化进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晏琳 刘俊荣 田元勇 闫丽新 王选飞 徐昙烨
为探索捕后初期处置对虾夷扇贝活品品质的延迟效应,将捕后虾夷扇贝分易逝期及后易逝期两个阶段进行研究,分别模拟海上及陆基两个处置环节。易逝期处置条件为冷却干露,分别设置12、24及48 h 3个处理组,即E12、E24及E48;后易逝期处置是将经易逝期的活体扇贝重新置于海水中复水24 h,分别为E12’及E24’。以失重率、存活率、闭壳肌pH、糖原、ATP关联化合物、AEC值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为指标,对活品品质进行跟踪分析。结果显示:①易逝期干露处置的扇贝品质有不同程度下降,E48全部死亡;E12和E24具有100%的存活率,糖原含量在易逝期初期快速下降,由初始点的18.95降至12 h时的14.66 mg/g。②易逝期处置对后易逝期的扇贝活体有延迟效应,复水12 h内,体质量和糖原显著恢复,同时SOD活性显著下降,表明了应激状态的缓解;随着复水时间的延长,各项生化指标反映出活体再次进入应激状态时,E12’的活品货架期明显优于E24’。研究表明,扇贝从采捕至陆基暂养净化存在一个品质易逝期,易逝期处置对后易逝期的活品品质有延迟效应。经易逝期处置的扇贝可恢复,短时间12 h的易逝期处置更有助于扇贝恢复。有效控制易逝期条件参数,复水后活品可表现出很好的恢复性;易逝期胁迫程度越大,即便在易逝期结束时仍具有良好指标,但在后易逝期会呈现持续衰竭趋势,其活力、品质及活品货架期亦将会受影响。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捕后 易逝期 干露 复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