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3)
- 2023(10244)
- 2022(9135)
- 2021(8665)
- 2020(7172)
- 2019(16832)
- 2018(16715)
- 2017(32097)
- 2016(17693)
- 2015(19900)
- 2014(19825)
- 2013(19829)
- 2012(18006)
- 2011(16207)
- 2010(16026)
- 2009(14465)
- 2008(13997)
- 2007(11923)
- 2006(10418)
- 2005(8957)
- 学科
- 济(69526)
- 经济(69454)
- 管理(49402)
- 业(48062)
- 企(39298)
- 企业(39298)
- 方法(33818)
- 数学(29009)
- 数学方法(28692)
- 农(19491)
- 学(17874)
- 中国(16664)
- 业经(15818)
- 财(15665)
- 地方(14520)
- 农业(13317)
- 贸(12421)
- 贸易(12412)
- 环境(12361)
- 和(12207)
- 易(12042)
- 理论(11963)
- 技术(11171)
- 制(10612)
- 务(10051)
- 划(10020)
- 财务(9993)
- 财务管理(9977)
- 企业财务(9442)
- 教育(9335)
- 机构
- 大学(250396)
- 学院(248987)
- 管理(102460)
- 济(94423)
- 经济(92277)
- 理学(89453)
- 理学院(88450)
- 管理学(86941)
- 管理学院(86524)
- 研究(83574)
- 中国(60357)
- 科学(55609)
- 京(54389)
- 农(44982)
- 所(42495)
- 业大(42258)
- 财(40341)
- 研究所(39296)
- 中心(37224)
- 农业(35410)
- 江(35011)
- 北京(34373)
- 财经(33222)
- 范(32959)
- 师范(32653)
- 院(30689)
- 经(30314)
- 州(28687)
- 经济学(26865)
- 师范大学(26564)
- 基金
- 项目(179875)
- 科学(140313)
- 基金(129979)
- 研究(128632)
- 家(114678)
- 国家(113779)
- 科学基金(97165)
- 社会(78725)
- 社会科(74522)
- 社会科学(74500)
- 基金项目(70169)
- 省(70131)
- 自然(65711)
- 自然科(64120)
- 自然科学(64105)
- 自然科学基金(62948)
- 划(59464)
- 教育(57930)
- 资助(53502)
- 编号(52647)
- 成果(41229)
- 重点(40089)
- 部(38783)
- 发(38240)
- 创(37114)
- 课题(35515)
- 创新(34598)
- 科研(34565)
- 计划(33358)
- 大学(32930)
共检索到349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学军,李秀彬
等高线植物篱技术是近一、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坡地改良利用的一种生物措施。本文简要阐述了等高线植物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主要科学问题;从篱笆植物种类选择、布设与管理、效益评价、农林政策等方面,对等高线植物篱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并对该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潜力与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坡地,等高线植物篱,持续生产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元村
寻求一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提高土地生产潜力、防止水库淤积的坡地利用改良途径 ,是三峡库区环境、资源、研究人员和经济建设者努力的方向。采用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 ,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秭归县的试验表明 ,7a的植物篱 ,篱坎高度几乎都在 90cm以上 ,坡度从 3 0°~ 3 4°减缓至 15°~ 18° ,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从 0 .9%增至 1.61%以上 ,篱间脐橙的产量高于同类石坎梯田脐橙产量约 2 0 %以上 ,高于旱坡地上的脐橙产量约 2 5 %以上 ,达到完全防治土壤侵蚀 ,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农业产量目的 ,是三峡库区值得推广的一项农业技术体...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坡地 农业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礼清 张维 易建文
本研究通过25°紫色土坡地果园的定位试验观测,探讨了不同植物篱模式对坡地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技术科学合理地解决了坡地果园用地和养地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植物篱根系吸收土壤深层养分并以刈割茎叶返还土壤,促进了养分的循环与再分配,发挥了养分泵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植物篱的阻滞和坡面覆盖,减少了由径流与侵蚀泥沙携带的养分损失,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性状。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肥力 坡地果园 川中丘陵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辉 谢嘉穗 唐亚
研究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在植物篱 -桑树 -脐橙坡地复合经营系统中不同位置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 :植物篱树种新银合欢根系主要在植物篱带垂直分布 ,深度超过 1 0m ,分布于植物篱带的≥ 1mm粗根数量、根长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该树种粗根总数量、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6 2 %、6 6 %和 86 % ;套种在植物篱中的桑树的根系沿植物篱带分布 ,≥ 1mm粗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粗根总数、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5 0 %、4 9%和91% ;脐橙根系较浅 ,主要分布在作物种植带中间上下 0 6m的范围内 ,深度不足 0 6m ,分布于作物带中央上下 0 6m范围的≥ 1mm粗根数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雪莲 赵永志 廖洪 李晓娜 张国芳 文方芳 刘自飞 张梦佳
坡耕地极易发生土壤侵蚀,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制约了丘陵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坡面构建植物篱或过滤带可通过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增强土壤入渗、拦截径流和泥沙、过滤氮磷及污染物,是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整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不同植物篱和过滤带对径流、泥沙、氮、磷,以及污染物的阻控效果,分析了该技术阻控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深刻阐述了植物篱对水土流失的阻控机理,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以期为植物篱或过滤带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为丘陵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雪霞 陈建林 查丁石 朱为民
阐述了一氧化氮(NO)的产生途径(即一氧化氮合酶途径、硝酸还原酶途径和非酶促途径),NO在植物生长发育、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以及NO的信号转导途径和NO与其他信号分子的协同作用,并对以后的研究做了一些展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幸 张洪江 程金花 黎建强 吕文星
【目的】从土壤改良指标中找出差异明显、对植物篱土壤改良作用研究贡献大的指标,为以后植物篱土壤改良研究中指标的选取提供参考,并筛选出适宜于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改良作用较好的植物篱模式。【方法】从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根系状况和水土保持特性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作为土壤改良作用指标,根据信息熵理论确定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利用熵权决策法计算6种植物篱模式(柑橘、沙梨、花椒、黄荆、桑树、紫背天葵)与理想植物篱模式的贴近度,比较其土壤改良作用的大小。【结果】研究不同植物篱模式的土壤改良效果时,可考虑选择熵权大的指标来进行比较;15个土壤改良指标中,饱和导水率的熵权最大,为0.123,其次是水解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植物篱 土壤改良 熵权决策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全九 王力 李世清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论述了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特征、下垫面条件、土壤特征、管理措施等,表明坡地土壤养分迁移与流失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坡地养分迁移与流失的形态和途径,主要为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的养分随径流液(溶解态)和泥沙(结合态)流出坡地和部分养分的淋溶;强调了坡地养分流失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而且污染范围很广,在污染河流和地下水的同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因反硝化过程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对大气也形成了污染。最后介绍了坡地养分流失的预测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坡地养分迁移与流失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智伟 伍世良
早在1990年代初,湖北省秭归县政府和技术人员已着手研究如何在坡耕地上使用等高植物篱以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可惜的是过去大部分的研究多集中分析其水保表现,对于它的经济持续性和可行性则较少讨论。研究对等高植物篱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了解其经济表现。结果指出,在每年10%折现率和15年投资年期的假设下,坡度25°的山耕地若没有任何水土保持设施,净现值为-0 2266元 m2,反映如果任由水土流失的问题持续下去而不加以治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是,单靠植物篱而没有其它农业投入的辅助,并未能有效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其经济表现甚至比没有任何水土保持设施为差。植物篱结合使用化肥能带来最高的净现值,达1 8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兴 付昌斌 高聪芬 王兴林
对新发现的一种杀虫植物砂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的资源、化学、药理学及杀虫活性等方面研究情况及进展作了论述.通过对砂地柏药理学及杀虫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为害虫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砂地柏 植物性杀虫剂 资源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海林 徐力刚 姜加虎 许加星 邓建明 王晓龙
湿地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研究一直是湿地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由于其独特的水文特征与潜育化土壤环境,湿地植物根系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近年来更是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总结了近年来湿地植物根系生长动态研究方面的已有成果,综合论述了湿地环境对湿地植物根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重点归纳了湿地水文过程、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其他因子对湿地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加强植物根系对湿地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过程与机制研究的归纳总结,有助于掌握湿地环境根际微生态系统研究动态,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及演化机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睿儿 张艳丽 刘苗
植物生殖分配调控着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从而影响种群的更新速度,最终改变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因此,研究植物生殖分配对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地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殖分配的相关研究理论及影响因素,学者们先后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生活史理论和生物量分配理论提出光合补偿机制、养分循环假说、时间限制假说、r/k策略、资源可用性假说等,以解释自然环境因素、植物自身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等调控植物生殖分配的机制。然而,草地植物对诸多因素(植株形态性状、自然灾害、放牧、刈割、外源养分添加等)的生殖分配响应仍存在争议,且复杂因素(气候变化、生境条件、植物间竞争等)及多因素协作的过程和驱动机制不清晰。基于此,本文建议应从多维度解析草地植物生殖分配策略及驱动机制,以期为促进草地生态系统更新及正向演替,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心胜 蔡云鹤 王华静 邓正苗 李峰 侯志勇 谢永宏
繁殖库由土壤基质中有活力的种子(种子库)和具有营养繁殖潜力的芽(芽库)共同组成。繁殖库是潜在的植物群落,其物种组成、密度和动态直接影响地表群落组成、更新潜力及演替方向。当前湿地植物繁殖库研究主要关注种子库,而对芽库研究较少,限制了对湿地植物群落更新和演替机理的认识。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湿地植物繁殖库进行了归纳研究。1)繁殖库的建成机制,主要包括种子库和芽库的形成方式、寿命和扩散能力。2)繁殖库的规模、空间格局和季节动态。繁殖库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0-10cm),物种组成及密度呈明显季节性变化。种子库密度一般高于地表群落,但芽库密度可能会低于地表群落,表明地表群落更新和替代可能会受到芽库限制。3)繁殖库对水位、泥沙淤积、土壤含水量以及动物取食等湿地生境变化的响应。植物可通过调节繁殖库中种子和芽的产生、萌发、休眠和死亡等适应一定程度的湿地生境变化。将来应加强种子库与芽库生产的权衡、预测模型、繁殖库在湿地演变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湿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种子库 芽库 湿地植被 演替 种群更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阎喜武 何志辉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的主要因子。磷是虾池营养盐的第一限制因子,氮是第二限制因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泉 徐一清 付顺华 吴家森 郑红平
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温室植物体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吸收600~700nm的红光和400~520nm的蓝光进行光合作用。光同时是植物形态形成的信号源。600~700nm的红光能降低植物体内赤霉素的质量分数,从而减小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而700~800nm的远红光能提高体内赤霉素的质量分数,从而增加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基于温室植物对光的需求,分析了目前使用的温室传统人工光源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发光二极管(LED)光源较传统人工光源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受限于单颗提供的光照度有限,必须组合使用才能满足温室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对光的需求。尽管LED光源已成功应用于组培苗栽培,但组培室中组培苗的受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