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3)
2023(7573)
2022(6347)
2021(5654)
2020(4665)
2019(10224)
2018(9760)
2017(18191)
2016(9996)
2015(10754)
2014(10141)
2013(10061)
2012(9206)
2011(8317)
2010(8114)
2009(7261)
2008(7041)
2007(6149)
2006(5360)
2005(4639)
作者
(32749)
(27473)
(27289)
(25543)
(17326)
(13374)
(12041)
(10738)
(10529)
(9467)
(9393)
(9057)
(8909)
(8680)
(8611)
(8528)
(8395)
(8186)
(7862)
(7829)
(7105)
(6736)
(6468)
(6337)
(6258)
(6021)
(5952)
(5833)
(5604)
(5597)
学科
(41017)
经济(40966)
管理(28318)
(28207)
(21186)
企业(21186)
方法(19935)
数学(18135)
数学方法(17972)
(11723)
中国(10299)
(10101)
(10094)
业经(9529)
(9173)
贸易(9171)
(8945)
农业(8229)
技术(6834)
(6724)
环境(6477)
地方(6464)
(5920)
财务(5918)
财务管理(5903)
产业(5665)
企业财务(5622)
(5606)
(5604)
金融(5604)
机构
大学(146702)
学院(144169)
(61284)
经济(60304)
研究(54973)
管理(53816)
理学(47810)
理学院(47225)
管理学(46281)
管理学院(46051)
中国(39556)
(37739)
科学(37376)
(31349)
农业(30642)
业大(29952)
(29661)
研究所(27717)
(24645)
中心(24139)
(20610)
财经(20447)
农业大学(20304)
(19743)
经济学(19488)
北京(19097)
(18879)
科学院(17900)
经济学院(17812)
(17366)
基金
项目(108520)
科学(85011)
基金(81689)
(76849)
国家(76267)
研究(68209)
科学基金(63461)
社会(45620)
自然(44656)
自然科(43681)
自然科学(43665)
社会科(43384)
社会科学(43372)
基金项目(43200)
自然科学基金(42954)
(41201)
(36508)
资助(33062)
教育(30130)
重点(25112)
编号(23686)
计划(23655)
(23633)
(23127)
(23052)
科研(21926)
创新(21681)
(21365)
科技(20893)
国家社会(20263)
期刊
(58543)
经济(58543)
研究(37946)
学报(34975)
(32926)
科学(28782)
中国(26275)
大学(24924)
学学(24090)
农业(22561)
管理(19045)
(17517)
(12967)
经济研究(11193)
业大(10640)
(10611)
金融(10611)
技术(10227)
财经(10113)
业经(9623)
农业大学(9042)
(8780)
教育(8772)
(8749)
问题(8095)
科技(8041)
技术经济(7331)
林业(6878)
(6766)
商业(6722)
共检索到201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萍  杨贵宝  王怀义  李燕  梁淑敏  桑月秋  尹自友  
【目的】研究低纬高原山区早春马铃薯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生产率、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降水与土壤耕作层湿润深度等变化情况对马铃薯产量差异的影响。【方法】以当地马铃薯品种合作88号为材料,试验设置3个处理:T_1处理,等高横向聚土单垄地膜覆盖种植;T_2处理,等高横向平作半膜覆盖种植;T_3处理,以当地顺坡面平作半膜覆盖种植方式为对照(CK)。【结果】T_1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湿润深度和水分生产率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3.8%~54.8%、2.2~58.1 cm和6.43~11.46kg/m~3。T_1处理的出苗率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19.6%~22.3%。T_1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82.6%~101.3%和130.8%~172.4%。【结论】T_1和T_2处理,尤其是T_1处理可明显促进早春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经济、生产效益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慧杰   霍利光   李盛   梁素明  
为探究不同灌溉和垄作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明确适宜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耕作和灌溉处理组合模式,进一步为旱作马铃薯生产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9—2020年连续2个马铃薯生长季,在山西省岚县地区,以并薯26号为材料,设置水力驱动带状喷灌(G_1)和滴灌(G_2)2种灌溉处理和常规垄型种植(M_1)、凹型垄面种植(M_2)和露地平作种植(M_3)3种种植方式的二因素试验,深入研究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相互效应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田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M_2处理较M_1和M_3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在G_1处理下,M_1和M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分别比M_3处理增加了14.08%,13.58%和23.28%,21.92%;在G_2处理下,M_1和M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分别比M_3处理增加了11.88%,11.50%和22.05%,20.45%,且以凹型垄作+水力驱动带状喷灌处理组合G_1M_2产量最高;相同垄作处理下,G_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高。综合考虑,灌溉方式和垄作种植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凹型垄面种植+水力驱动带状喷灌处理组合(G_1M_2)可作为适宜山西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灌溉与耕作处理组合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胜涛  刘景辉  张磊  陈勤  李倩  陈峰  
【目的】探明干旱半干旱条件下,不同土壤改良剂单施及其复配对马铃薯水分生产效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研究了聚丙烯酸钾(PAA)、聚丙烯酰胺(PAM)和腐殖酸(HA)3种土壤改良剂单施和复配处理对马铃薯水分生产效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复配和单施均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0~4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增加马铃薯产量,且PAM与HA复配的增产效果最好,达32.89%。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水分生产效率,单施最高为PAA,较CK增加16.78kg/(mm.hm2),提高了20.08%,与单施PAM差异不显著;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玉明  
马铃薯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通过滴灌、喷灌及管灌对马铃薯水分生产率及效益对比试验表明,马铃薯滴灌比喷灌667m~2产值高61.7%,比管灌高22.4%;单位水的水分生产率和效益,滴灌比喷灌提高7.8%和61.7%,比管灌提高5.3%和22.6%。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含悦  张润清  王哲  
[目的]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我国第四次主粮革命的新趋势,我国马铃薯产业具有良好的产能基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但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产业发展面临诸如加工能力低、经营模式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现实问题,为实现我国主粮多元化需要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方法]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2011—2016年我国马铃薯16个主产区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利用Moran's I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动态变化。[结果]马铃薯产业整体技术效率偏低且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逐渐从技术进步转变到更加注重提高技术效率且主导因素存在区域性差异;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新区"、南北连通的"西区"和强强联手的"北区"三大集聚区。[结论]马铃薯产业区域性明显,打破地理界线跨地区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后从技术效率提升、区域产业布局、市场对接等方面对我国马铃薯产业优化调整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澳雪   高明杰   罗其友   李国景  
[目的]开展科技进步对马铃薯单产的影响,为提升单产水平提供路径借鉴。[方法]使用2011—2021年16个主产省份的马铃薯成本收益数据,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广义科技进步对马铃薯单产的贡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来源构成。[结果](1)2021年广义的技术进步对马铃薯单产的贡献份额为59.25%,处于较高水平。(2)2011—2021年我国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持续下降而后恢复上升并保持稳定的特征。其中,2011—2012年降幅最大,源于技术进步贡献率下降;2020—2021年的上升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双驱动。(3)五大产区分析显示,南部产区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年均上升态势,年均涨幅2.1%,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其余四个产区呈现年均下降态势,其中西南产区年均降幅最大,为2.9%,技术进步的下降起到决定作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对东北产区下降都有作用,但仍以技术进步变化影响为主。(4)2011—2021年16个主产省份中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出现涨幅的省份有6个,按排名分别为新疆、四川、宁夏、湖北、黑龙江、山西,但增长来源不同,新疆和黑龙江以纯技术效率贡献为主,四川和山西以规模效率贡献为主,技术进步变化主导宁夏和湖北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其余11个主产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变化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下降来源存在差异,华北产区的河北和山东、西南产区的贵州和云南、西北产区的甘肃和青海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源于技术进步,重庆和陕西则是受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双重拖累。[结论]加大优质脱毒种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精准控药,加快高产技术的研究和提高薯农的技术知识水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道才  佟延旭  陈涛涛  郑俊林  陈伟  邰恩博  
为了探究多生育期连续控水对水稻的影响,挖掘水稻节水生产的潜能,以水稻品种"沈农976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测筒栽培条件,研究分蘖期[淹灌(T1)、轻控(T2)、重控(T3)]、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淹灌(J1)、轻控(J2)﹞、乳熟期﹝淹灌(M1)、轻控(M2)、重控(M3)﹞及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J的主效应及T*J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T2相比,T1、T3产量分别减少5.65%和16.27%。与J1相比,J2产量增长2.9%,且T2J2的组合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M对产量影响不显著,M2产量稍高于M1、M3;有效穗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华兰  彭亚丽  李婷  谢鹰飞  唐丽梅  王榕  熊兴耀  王万兴  胡新喜  
为揭示南方马铃薯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以金湘为材料,研究马铃薯连作对南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开垦土壤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为43.69 t/hm~2,未见块茎发生疮痂病,连作土壤马铃薯产量显著降低,为25.63 t/hm~2,疮痂病薯率显著增加,为6.7%;种植1季春马铃薯后,连作土壤和新开垦土壤pH均降低,有效磷、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放射菌总数降低,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增加,转化酶活性降低;与新开垦土壤和第1季土壤相比,连作土壤的pH值及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碱解氮含量降低,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细菌总数和放射菌总数减少,真菌总数增加,真菌总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降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金达  何卫  李天  王克秀  胡建军  陈萍萍  高燕  
试验采用L16(2×43)正交设计安排试验,研究三因素四水平和一因素两水平(即:定植密度4种、不同KH2PO4用量4水平、不同多效唑浓度4水平、不同品种2个)对秋季马铃薯原原种(小薯)生长和产量及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有显著降低株高的作用,除CK外,不同浓度对植株的矮化效果差异不显著。产量通径分析表明,基质栽培中的株高对产量、主茎粗对产量的正效应均较小;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KH2PO4用量存在不同水平的显著性差异;不同多效唑浓度之间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E4F3G2无论是平均产量和结薯个数来说都是较好的处理组合,平均薯重最低的为2.92 g,最高的达4.39 g,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佩华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和烯效唑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生长,能够改善马铃薯株型结构,降低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提高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同时可提高块茎数量、大中薯个数及小薯个数,增加单株块茎鲜重和单薯鲜重,最终增加马铃薯产量。过量氮肥和烯效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抑制作用。马铃薯产量以中氮(183.75 kg/hm2纯氮)和低浓度烯效唑(10 mg/kg纯量)处理组合最高。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为:茎>根>块茎>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炫臻  张恒嘉  邓浩亮  杨晓婷  李晶  巴玉春  
为了确立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绿洲农业马铃薯科学种植的最佳灌溉策略,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绿洲膜下滴灌马铃薯全生育期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根据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调亏设5个水分调亏处理和1个对照,分别为块茎形成期轻度(55%~65%田间持水量,FC,Field capacity)水分调亏处理WD1,块茎膨大期轻度(55%~65%FC)水分调亏处理WD2,淀粉积累期轻度(55%~65%FC)调亏处理WD3,块茎形成期中度(45%~55%FC)调亏处理WD4,膨大期中度(45%~55%FC)水分调亏处理WD5及全生育期充分(65%~75%)供水对照CK。研究结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颖  张胜  郝云凤  马军成  王春梅  韩海军  高磊  高嘉勃  
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水时期组合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确定膜下滴灌马铃薯适宜的灌水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总灌水量为1 725 m~3/hm~2、灌水次数均为7次的情况下,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4个不同灌水时期组合,分别为B1(6月15日灌水300 m~3/hm~2、6月25日灌水225 m~3/hm~2、7月5日灌水300 m~3/hm~2、7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25日灌水225 m~3/hm~2、8月4日灌水225 m~3/hm~2、8月14日灌水150 m~3/hm~2)、B2(6月5日灌水150 m~3/hm~2、6月15日灌水300 m~3/hm~2、6月25日灌水225 m~3/hm~2,7月5日灌水300 m~3/hm~2、7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25日灌水225 m~3/hm~2、8月4日灌水225 m~3/hm~2)、B3(6月5日灌水150 m~3/hm~2、6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5日灌水300 m~3/hm~2,7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25日灌水225 m~3/hm~2、8月4日灌水225 m~3/hm~2、8月14日灌水225 m~3/hm~2)、B4(6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5日灌水300 m~3/hm~2、7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25日灌水225 m~3/hm~2、8月4日灌水225 m~3/hm~2、8月14日灌水225 m~3/hm~2、8月24日灌水150 m~3/hm~2)。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叶及叶柄和茎的干物质累积量以B1处理最高,均在出苗后65 d达到最大值;块茎干物质累积量在收获期达最大值,B1处理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1处理的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分别达到53 246 kg/hm~2,89.6%,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淀粉含量以CK最高,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ro含量及MDA含量均以B1处理最低,显著低于CK。综上,B1灌水时期处理组合可作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灌水时间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磊  徐胜涛  米俊珍  白建明  刘霞  刘景辉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对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营养液均能增加马铃薯保护酶活性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与各自对照相比,马铃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10.56%~28.68%,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6.43%~44.3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13.48%~79.06%,丙二醛(MDA)含量降低1.73%~20.65%,马铃薯产量增加3.19%~33.33%。随着供水量的减少,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的影响加大,其中重度胁迫和旱作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增幅最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文  范祺祺  叶亦心  秦玉芝  熊兴耀  胡新喜  
以‘费乌瑞它’为材料,在南方冬闲田设计5个施氮水平(N1、N2、N3、N4、N5,分别施0、75、150、225和300 kg/hm~2纯N)和5个施钾水平(K1、K2、K3、K4、K5,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 K2O),研究不同施氮、施钾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氮、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块茎膨大期叶片SPAD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块茎形成期叶片SPAD值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马铃薯的株高与茎粗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块茎成熟期马铃薯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及总干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相关性不显著;马铃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在225 kg/hm~2时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28707.25kg/hm~2;马铃薯产量、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单株块茎质量、单株块茎数、干物质含量与施钾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冯文强  廖鸣兰  
氮、钾是马铃薯吸收最多的两种营养元素。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钾肥配比对川芋56和白花洋芋2个马铃薯品种产量、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配比对马铃薯的养分吸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2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都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升高,高钾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川芋56最佳施钾量比白花洋芋高;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中氮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钾肥的施用显著增加2个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氮、钾营养对马铃薯维生素C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