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0)
- 2023(11601)
- 2022(10056)
- 2021(9597)
- 2020(7708)
- 2019(17760)
- 2018(17666)
- 2017(33548)
- 2016(18022)
- 2015(20222)
- 2014(20033)
- 2013(19654)
- 2012(17709)
- 2011(15775)
- 2010(15610)
- 2009(13951)
- 2008(13290)
- 2007(11409)
- 2006(9694)
- 2005(8185)
- 学科
- 济(67229)
- 经济(67152)
- 管理(49299)
- 业(46241)
- 企(38434)
- 企业(38434)
- 方法(31776)
- 数学(27445)
- 数学方法(27101)
- 农(18707)
- 中国(17805)
- 学(16888)
- 财(15881)
- 业经(15807)
- 地方(14696)
- 农业(12787)
- 理论(12377)
- 和(11539)
- 贸(11434)
- 贸易(11428)
- 环境(11187)
- 易(11054)
- 制(10990)
- 技术(10877)
- 务(10279)
- 财务(10219)
- 财务管理(10204)
- 教育(10080)
- 企业财务(9690)
- 划(9579)
- 机构
- 大学(250788)
- 学院(250019)
- 管理(100902)
- 济(91782)
- 经济(89576)
- 理学(88280)
- 理学院(87280)
- 管理学(85639)
- 管理学院(85203)
- 研究(82174)
- 中国(58954)
- 科学(54601)
- 京(53302)
- 所(40856)
- 财(40767)
- 农(39972)
- 业大(39453)
- 研究所(37874)
- 中心(37414)
- 江(34673)
- 范(34449)
- 师范(34005)
- 财经(33627)
- 北京(33476)
- 农业(31468)
- 经(30651)
- 院(30611)
- 州(28775)
- 师范大学(27689)
- 技术(27388)
- 基金
- 项目(182750)
- 科学(143025)
- 研究(133137)
- 基金(131345)
- 家(115115)
- 国家(114153)
- 科学基金(97920)
- 社会(81066)
- 社会科(76659)
- 社会科学(76639)
- 省(72038)
- 基金项目(71000)
- 自然(65325)
- 自然科(63781)
- 自然科学(63767)
- 自然科学基金(62600)
- 教育(61155)
- 划(60963)
- 编号(54785)
- 资助(52923)
- 成果(43779)
- 重点(41116)
- 部(39140)
- 发(39011)
- 创(37989)
- 课题(37883)
- 创新(35337)
- 科研(35147)
- 大学(34381)
- 项目编号(33947)
共检索到345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莲英 李艳洁 徐泳
为考察等径球颗粒流动特性以便正确地设计模型试验或简化离散元计算,进行了透明可视的二维(单层紧密排列)平底仓钢珠卸料实验、拟二维矩形料槽玻璃球卸料实验和三维半圆柱平底仓玻璃球卸料实验。结果表明:二维(单层)精确等径球颗粒床具有微晶格效应,因此流动是畸变的;半圆柱仓的三维流动不出现畸变;而第3方向取几个球厚度的拟二维流动也避免了微晶格效应和畸变。透明半圆柱平底仓的玻璃球卸料实验表明用它取代圆柱仓可以较好反映圆柱仓内颗粒流动规律。拟二维和半圆柱仓的简化对诸如球床式核反应堆堆芯内球流一类问题的模型实验和离散元模拟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颗粒 球流 模型实验 料仓 离散元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文彬 徐泳 Guoping Lian
挤压流动中流体在壁面的滑移发生在某些非牛顿流体或存在润滑层的牛顿流体情形 ,此现象对黏性力的影响值得研究。基于润滑理论 ,导出了壁面滑移时刚性球间牛顿流体挤压流动的压力分布和黏性力的解析解。通过引进滑移修正系数 ,解析解可分解成无滑移解和滑移修正系数的乘积。该系数是滑移参数和量纲 1积分上限的复杂函数 ,但数值试验表明 ,对充分大的量纲 1积分上限和给定的滑移参数 ,该系数趋于常数 ,由此可大大简化黏性力的计算 ,从而明显减小湿散体离散元模拟的计算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先进 于贵瑞 高艳妮 王秋凤
河流是连接海洋和陆地两大碳库的纽带,其碳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的数据为基础,就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5-2005年,中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平均为29.57 TgC.yr-1,占河流入海碳通量的42%,其中有机碳占36.02%,无机碳占63.98%,长江、黄河和珠江的颗粒态碳通量占全国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的96.25%。从2003年开始,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颗粒态有机碳通量在河流入海颗粒态碳通量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2009年,全国通过河流泥沙输送到海洋中的碳仅为6.59 TgC,为1965-2005年平均输碳量的22.3%。由此可见,颗粒态碳通量在河流碳通量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准确评估中国河流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应对颗粒态碳通量进行细致研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俊磊 许淑惠 王曦 徐荣吉
该文设计了"高压脉冲电场中细颗粒物电凝并实验"。在设定条件下,通过改变高压脉冲电源的电压、频率和占空比,研究它们对粒径为0.3μm、0.5μm、1.0μm的细颗粒物凝并效率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粒径细颗粒物的凝并效率随着高压脉冲电压的增加在10%的范围内上下波动,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逐渐下降,随着脉冲占空比的增加逐渐上升。并得出,在实验风速1.6 m/s、直流电压15 kV、脉冲正电压20 kV、脉冲频率70 Hz、脉冲占空比50%时,0.3μm、0.5μm、1.0μm细颗粒物的凝并效率分别为84.1%、84.3%和86.8%。该文还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进行了拓展。
关键词:
脉冲电场 细颗粒物 电凝并 拓展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文彬 徐泳
为在填隙幂律流体的湿颗粒系统离散元模拟中迅速精确地求出法向黏性力 ,根据笔者导出的刚性球颗粒间幂律流体挤压流动的积分形式的法向黏性力表达式 ,利用因子分解和级数展开发展了一套拟合算法以取代数值积分。拟合结果与数值积分结果比较表明 ,该方法计算量小且精度很高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杜万光
为了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调控和改善作用,本研究基于城市公园、公园内绿地斑块、绿地斑块内植物群落、群落中植物个体4个不同尺度,开展多角度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北京城市公园绿地阻滞颗粒物的影响机制,系统剖析了公园绿地内大气颗粒物的变化动态,构建了植物个体滞尘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量化了公园绿地阻滞颗粒的作用与生态环境因子及结构因子的关系,优化出几种有效阻滞颗粒物的城市公园绿地模式,为城市绿地结构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1种植物滞尘能力差异明显。植物单叶滞尘量最高的是黄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晓旭 胡亚芬 高月 华锦欣
【目的】本文以杭州国家半山森林公园和采荷社区为研究地点,揭示城市森林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TSP、PM_(10)、PM_(2.5)和PM_1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浓度进行了周期为1年的定点监测,通过对比分析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半山监测点的TSP、PM_(10)、PM_(2.5)以及PM_1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早上9:00到达最大值,然后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减少,在下午14:00到达最小值,分别为:182.2、124.2、68.2、20.6μg·m~(-3);在采荷社区,4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由早上9:00开始降低但到下午17:00时又基本上升到早上9:00的水平;在半山监测点相比采荷,PM_(2.5)和PM_1浓度年变化的峰值均延迟了1个月的时间,城市森林区和城区的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存在明显的不同。【结论】4种不同类型大气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均为半山森林公园高于采荷社区;在半山和采荷2个监测点的PM_(2.5)和PM_1浓度的差异分别显示为有高度统计意义和有统计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睿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受到边界振动的粒径呈幂律分布的颗粒气体中的颗粒分离行为特性.研究发现当系统受到振动时,模拟区域出现温度梯度,系统出现颗粒分离现象,所有的颗粒都会朝着温度低的区域移动,且大颗粒比小颗粒更趋向于聚集在低温区域;系统大颗粒和小颗粒间的粒径差越大,系统的颗粒分离行为越显著.同时,系统的子区域中的局域粒径分布函数仍然为幂律分布.
关键词:
颗粒气体 粒径幂律分布 颗粒分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庆福 赵兰坡 齐广
利用颗粒分形理论对东北黑土土壤无机颗粒和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无机颗粒分形维数主要分布在2.80~2.90,与各粒级均呈极显著相关。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分形维数主要分布在2.66~2.93,与黏、粉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无机颗粒和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分形维数间的回归方程y=88.18x-60.73x2+10.57x3,表明无机颗粒复合有机质可降低土壤的分形维数,但受低温的影响,也可能使土壤复合度降低,进而增加土壤的分形维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肥力的相关分析证实无机颗粒复合有机质后,可增强土壤养分的保蓄能力,并...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卫 汪博浩 赵运天 潘坚文 金峰
胶结颗粒料是由胶结流体填充密实堆积颗粒体部分孔隙得到,硬化后的胶结流体限制颗粒的转动和移动,赋予颗粒材料整体性力学行为。该文基于自流可控灌浆技术制备胶结颗粒料试样,其中采用高强度的陶瓷球作为颗粒料骨架,胶结流体为自密实水泥净浆。通过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胶结基质含量对胶结颗粒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声发射量测系统对试样加载过程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胶结颗粒料以脆性破坏为主,峰值前的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压密阶段和线弹性段;峰值后,低胶结量的试样存在应变硬化现象和第二峰值,第二峰值强度远低于材料的峰值强度,随着胶结基质含量的提高,应变硬化现象逐渐消失。胶结颗粒料的峰值强度随胶结基质体积分数线性变化且拟合直线通过原点。压密阶段应变长度随着胶结基质体积分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而胶结基质体积分数对线弹性段应变长度无明显影响。当胶结颗粒料的胶结基质含量较低时,其声发射信号主要集中在峰值点附近;提高胶结基质含量,声发射信号产生时间前移至线弹性段;进一步增加胶结基质体积分数,声发射事件在压密阶段中期出现,并在线弹性段快速增强后维持在高水平。该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胶结颗粒料的力学行为,同时对砂岩、砾岩、堆石混凝土和灌浆胶结砂土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晓朦 姚云 何丙辉 秦伟
为研究径流小区紫色土在不同坡长下人为扰动地表后土壤微团聚体及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20、40和60m坡长下扰动地表与自然坡长下土壤微团聚体及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中的优势粒级是0.2500.050 mm,含量在33.21%22.55%。土壤微团聚体中的优势粒级是0.2500.050mm,次级优势粒级是0.0500.010mm。扰动地表下的土壤分形维数小于自然坡长下的分形维数,坡长越长分形维数越高。坡长越长土壤养分含量越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文军 王成 张昶 宋阳 郝泽周 徐心慧 金一博 王子研
研究不同生境类型城市森林内空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休闲保健型城市森林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于2015年夏季对深圳园山山麓(SL)、河谷(HG)和山脊(SJ)3种典型生境类型城市森林内的空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进行昼夜24 h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3种森林内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深圳园山3种生境城市森林内TSP、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都达到二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其中HG、SJ的TSP质量浓度甚至达到一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120μ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社奇 刘云鹏 刘建军 王国栋
为了全面了解人工林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地不同深度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在油松人工林凋落物和根系等的作用下,人工林能够提高林地土壤的团聚能力,降低土壤的分形维数;不同深度油松人工林地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土壤剖面趋于均一,而且小于同种质地的其他土壤;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反映森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因而可作为评价森林土壤生态特征的指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翁君山 段宁 张颖
为了对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进行防治和控制,了解长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有必要对其颗粒物的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形成机制。采用Partisal-plus2025型连续空气采样机在嘉兴双桥农场(长三角中心)进行采样,利用对采样样品化学分析的结果,分析了PM10、PM2.5的化学组成、质量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对关系。PM2.5和PM10中19种无机元素质量浓度的总和约占其质量浓度的23%和25%,其中Al、Si、Ca是主要贡献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总和约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51%和43%,其中NO_3~-和SO_4~(2-)是主要贡献成分;有机碳的质量浓度约占PM2.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耀 方建光 孙慧玲 宋云利 匡世焕
根据 1993年 11月至 1994年 10月间 9个航次的调查结果 ,讨论了桑沟湾养殖海域POC的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 ,受海水养殖生产及风搅动等因素的影响 ,该湾的POC有显著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但其POC的垂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该湾的POC与Chl 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与其它海域的估算结果相符 ,POC与POCB比值的较高值出现在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的季节 ,反之 ,因温度降低或营养物质缺乏使浮游植物生长受限时 ,该比值降至最低点。该湾单位水柱下真光层中POC的τ值为 2 9d。
关键词:
悬浮颗粒态有机碳 分布与特征 桑沟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