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8)
- 2023(10362)
- 2022(9228)
- 2021(8768)
- 2020(7445)
- 2019(17276)
- 2018(17415)
- 2017(33651)
- 2016(18600)
- 2015(20699)
- 2014(20776)
- 2013(20586)
- 2012(18870)
- 2011(16819)
- 2010(16532)
- 2009(14934)
- 2008(14331)
- 2007(12337)
- 2006(10675)
- 2005(9099)
- 学科
- 济(70424)
- 经济(70351)
- 管理(51539)
- 业(48620)
- 企(41223)
- 企业(41223)
- 方法(34952)
- 数学(30333)
- 数学方法(29986)
- 农(18111)
- 学(17893)
- 中国(17809)
- 财(17575)
- 业经(15403)
- 地方(14640)
- 制(12571)
- 理论(12488)
- 和(11941)
- 农业(11867)
- 贸(11862)
- 贸易(11857)
- 务(11551)
- 易(11502)
- 财务(11487)
- 财务管理(11469)
- 技术(11219)
- 环境(11162)
- 企业财务(10903)
- 银(10295)
- 银行(10235)
- 机构
- 大学(258062)
- 学院(256622)
- 管理(103563)
- 济(96552)
- 经济(94327)
- 理学(90571)
- 理学院(89568)
- 管理学(87915)
- 管理学院(87477)
- 研究(85711)
- 中国(61394)
- 科学(56895)
- 京(55414)
- 农(44165)
- 所(43536)
- 财(42954)
- 业大(42188)
- 研究所(40319)
- 中心(38282)
- 江(36045)
- 财经(35213)
- 北京(34903)
- 农业(34833)
- 范(33581)
- 师范(33183)
- 经(32018)
- 院(31875)
- 州(29654)
- 技术(28605)
- 经济学(28111)
- 基金
- 项目(184687)
- 科学(143598)
- 基金(132382)
- 研究(132355)
- 家(116666)
- 国家(115719)
- 科学基金(98527)
- 社会(80511)
- 社会科(76220)
- 社会科学(76199)
- 省(73249)
- 基金项目(71275)
- 自然(66302)
- 自然科(64685)
- 自然科学(64665)
- 自然科学基金(63485)
- 划(61711)
- 教育(60649)
- 资助(55204)
- 编号(53833)
- 成果(43149)
- 重点(41404)
- 部(39915)
- 发(38859)
- 创(38268)
- 课题(37432)
- 科研(35794)
- 创新(35696)
- 计划(34533)
- 大学(33856)
- 期刊
- 济(100562)
- 经济(100562)
- 研究(72465)
- 学报(45619)
- 中国(44085)
- 科学(40528)
- 农(39174)
- 管理(36781)
- 大学(33452)
- 学学(31596)
- 财(31153)
- 教育(28691)
- 农业(27705)
- 技术(22271)
- 融(18450)
- 金融(18450)
- 业经(16826)
- 财经(16139)
- 经济研究(15997)
- 业(14360)
- 图书(14307)
- 科技(13763)
- 经(13633)
- 问题(13147)
- 理论(12953)
- 林业(12274)
- 技术经济(12206)
- 实践(12089)
- 践(12089)
- 版(11994)
共检索到358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文渊 黄宝龙 谢泽轩 谢周华 刘厚源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分配为 31.94 %、37.0 1%、13.30 %、16 .2 4 %、1.5 1% ;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 4 2 .72 % ,枝 5 .82 % ,叶 6 .5 2 % ,根 6 .70 % ,鞭 2 7.13% ,篼11.11%。(3)筇竹无性系分株生物量在笋 -幼竹生长时期符合Logistic增长 ;叶生物量...
关键词:
筇竹 无性系种群 生物量 动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冲 董文渊 郑进烜 段春香
对云南省彝良县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水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生物量与胸径、株高及胸径平方与株高乘积的关系密切.2)水竹无性系种群分株各构件单位含水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升后降,无性系种群分株含水率1,2,3年生水竹均高于4,5年生水竹.3)水竹无性系种群分株各构件单位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秆,鞭,枝,蔸,根,叶;地上部分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在不同年龄由大到小依次为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其中以1年生水竹最大,5年生最小.
关键词:
水竹 无性系种群 生物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清 苏光荣 段柱标 何开红 郭永杰 王正良 孙启祥 彭镇华
【目的】为版纳甜龙竹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云南省勐仑镇人工栽培的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版纳甜龙竹单株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种群生物量结构,并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结果】版纳甜龙竹秆、枝、叶3种器官含水率随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竹叶的含水率变化较小。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141 598 kg/hm2,其秆、枝、叶、地下部的生物量分别为74674,23381,8071,35472 kg/hm2,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52.74%,...
关键词:
版纳甜龙竹 生物量 种群结构 回归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文渊
从竹类无性系种群增长及结构动态、无性系生长格局、形态可塑性、生理整合作用和生态对策等方面 ,对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提出以生态高效整合理论及技术为核心的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研究方向 ,在 2 1世纪竹林资源培育与利用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泽民 王开运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5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研究密度对缺苞箭竹生物量、C及养分贮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中,缺苞箭竹生物量、净生产量、平均单株生物量、植物及土壤的C、养分贮量在(80±5~260±9)株.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高密度(310±15)株.m-2时有所降低,210~260株.m-2是缺苞箭竹最适密度范围。各密度缺苞箭竹养分元素贮量排序总体上均为K>N>Ca>P>Mg。在密度较低时,地下部分C及养分贮量分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其占据土壤空间资源,而随密度的增高,地上部分比例增高,有利于其占据地上空间资源,反映了缺苞箭竹随密度变化的克隆生长生态适应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志芳 张全胜 潘金华
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对烟台芦洋湾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实验设立固定样方观测了鼠尾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生境因子对鼠尾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鼠尾藻分布在低潮线以上50~125cm的中潮带和低潮带之间;(2)生物量消长和平均藻体长度消长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曲线(7月份和12月份达到峰值,9月份达到最低值);(3)生活周期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休止期、生长期、繁殖期和衰退期,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为有性生殖期;(4)营养生殖贯穿全年,并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5)快速生长期内(5-7月),其大小级层次明...
关键词:
鼠尾藻 大小级结构 生物量 逐步回归分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艳荣 陈双林 杨清平 李迎春 郭子武 陈珊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贾风勤 张娜 纳森巴特
于2015年5月采用野外生态学实验方法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伊犁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四爪陆龟保护区和林地生境内短命植物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种群生物量分配和生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样地角果毛茛种群株高、总生物量、叶、花葶和果序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林地(P0.05);但根、叶和花葶生物量分配却显著低于林地(P<0.05),仅果序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林地(P<0.05),而在林地内仅极显著影响着生殖生物量(P<0.01)。角果毛茛种群通过调节营养构件和生殖构件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群英 陈少雄 韩斐扬 陈文平 李天会 吴志华 简明
对广东廉江石岭林场尾细桉等5种7.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均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枝、根、皮介于中间;5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的生物量排序为:赤桉、尾细桉、巨尾桉为干>根>枝>皮>叶,雷林1号桉为干>根>皮>枝>叶,尾叶桉为干>枝>根>皮>叶。人工林生物量现存量的排列顺序为尾细桉(161.60 t.hm-2)>巨尾桉(127.96 t.hm-2)>尾叶桉(112.60 t.hm-2)>赤桉(83.81 t.hm-2)>雷林1号桉(71.36 t.hm-2)。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各不相同,以叶最高(4.08%~6.88%),干最低(0.17%~...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生物量 能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小洪 陈启贵 汪海 温中斌
依据Harper的构件生物结构理论和种群生态学方法,对实心狭叶方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和地下茎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实心狭叶方竹种群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配置为:秆(36.30%)>叶(21.13%)>枝(17.82%)>篼(13.43%)>鞭(10.18%)>根(1.14%)。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75.25%,主要集中在1~3龄;不同年龄地上部分各构件单位的生物量分配有较大差异。秆、枝、叶的含水率均以1年生新竹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2)实心狭叶方竹秆基、秆柄和竹鞭等地下茎各构件较小;秆基和竹鞭上萌芽转化为壮芽的成功率较低;竹鞭主要生长在0~15 cm的土层,幼壮龄鞭有趋浅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宇明 辉朝茂
本文根据作者在云南南部筇刺竹集中分布地区所做的调查观测,对筇刺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个体结构规律和发笋率与竹丛结构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筇刺竹是我国南部热区的适生竹种,尤其适于在河谷地带、盆地边缘和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筇刺竹秆形指标(f1.3)为0.695,明显大于其它相近竹种或树木;竹秆最大直径和最长节间出现于秆之中部;胸径与秆高呈指数函数关系,可用H=2.246473D0.926725来表达;胸径与秆重呈正线相关,可用W=0.193395(D2H)0.690404来表达;竹丛发笋率、成竹率与秆丛密度和竹丛平均秆径有较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竹笋采收指数与老秆采伐...
关键词:
筇刺,竹生物学特性,个体结构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春全 王世绩 王富国 张启 钮利民 袁国文
六个杨树无性系苗木(2年生根1年生于)叶面积、苗高和地径的季生长用Richards方程模拟,根据模拟参数分别计算最大绝对生长速率,平均绝对生长速率,生长期和拐点。结果为:六个无性系之间在生长速率、拐点和生长期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最好的欧美杨64号生长季末的总生物量是赤峰杨34号的六倍多;六个无性系的总生物量与它们的总叶面积、平均单个叶片的面积、叶面积的平均生长速率和每株树的日净光合总量等呈正相关,而与单位叶面积的日净光合总量呈负相关;总生物量生产依赖于叶面积、苗高、直径的生长速率及其生长期。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苗,生长,生物量,光合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英楠 芦静 张启昌 王国胜 邵殿坤 施莹
采用直接收获法、快速灰化法和量热法对引进的4种7个能源柳无性系(钻石柳AS625、AS287,旱×白柳AAUSC、AAUSL,欧洲红皮柳AFC190、AFC189,毛枝柳ASV1)和2个对照本地柳(旱柳和杞柳)的生物量、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能量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AAUSC的生物量最高,为92.9 t/hm2,其次是AAUSL,生物量为65.13 t/hm~2,AS287的生物量最小,仅为4.31 t/hm~2。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为:树叶8.28%~12.70%,树枝1.98%~4.17%,干2.51%~3.82%;去灰分热值为树叶15 636.29~18 840.77 J/g,树枝...
关键词:
能源柳 灰分含量 去灰分热值 能量现存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薇 赵涵 黄欣 侯卓梁 姜在民 蔡靖
【目的】探究杨树无性系叶片水力及经济性状与生物量的关系,以期探寻预测无性系生物量的可靠指标,对早期选育高产速生无性系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来源于同一父母本具有不同生长速率的8个4年生白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7—9月)测定叶片水力性状(叶片维管水力导度K_(leaves HPFM)、叶片水力导度K_(leaf EFM)、叶脉密度V_D、导管直径D_v、导管水力直径D_h、气孔密度SD和气孔长度SL)、叶片经济性状(比叶面积SLA、叶片全碳含量C、全氮含量N和全碳氮比C/N),生长季结束时(10月)计算地上部分生物量AGB,分析无性系间生物量、叶片水力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差异,探究三者间的关系。【结果】无性系间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片水力性状、经济性状存在显著差异。AGB总体排序为:K1>K2>K3>Z2>Z1>M3>Z3>M1,大部分无性系的生长趋势与母体树(8年生)保持一致。与叶经济性状变异系数(2.0%~12.0%)相比,水力性状变异系数范围较大(4.5%~13.2%)。叶片水力性状和经济性状不相关,但二者均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关。在水力性状中,K_(leaves HPFM)、VD、D_v和D_h越大,AGB越高,均呈显著正相关,而SD、SL和K_(leaf EFM)与AGB无相关性。在经济性状中,SLA和AGB呈显著负相关,而C、N和C/N与AGB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VD是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主要指标(t=2.957)。【结论】白杨无性系具有稳定的生长趋势,且无性系间叶水力及经济性状存在差异。这为找寻预测生物量指标提供了可能。与经济性状相比,水力性状可以较好地预测该无性系的地上生物量,且叶脉密度(VD)可能是预测地上生物量的关键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力 王海洋
对重庆缙云山向阳砂岩陡坡、黄壤土、岩石表面腐殖质土、黄色沙壤4个野外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生长形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与生物量组成均有所差异。其中,向阳砂岩陡坡的茎和根状茎的相对生物量最大,黄壤土生境下头花蓼生物量最大,岩石表面腐殖质土居群的根、不定根生物量最大,黄色沙壤居群的总生物量最小。同时分析了各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在不同器官的相对投入差异和同一居群相同器官在各个枝级的相对生物量投入的差异,并研究了不同居群头花蓼植株的生长特征。
关键词:
头花蓼 分枝格局 生物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