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0)
2023(7687)
2022(6563)
2021(5935)
2020(4802)
2019(11265)
2018(10586)
2017(19251)
2016(10416)
2015(11807)
2014(11692)
2013(11895)
2012(11801)
2011(11313)
2010(11405)
2009(10738)
2008(10382)
2007(9031)
2006(8694)
2005(8160)
作者
(34215)
(28602)
(28343)
(27143)
(18379)
(13710)
(12665)
(11193)
(11056)
(10171)
(10069)
(9548)
(9524)
(9313)
(9294)
(8982)
(8447)
(8291)
(8225)
(7842)
(7343)
(7080)
(7040)
(6691)
(6525)
(6502)
(6236)
(6035)
(6015)
(5676)
学科
(69241)
经济(69196)
管理(27758)
(23824)
方法(22020)
数学(19323)
数学方法(19151)
地方(18174)
(17954)
企业(17954)
中国(16051)
(14326)
(12870)
地方经济(12858)
业经(12097)
(10175)
(9450)
农业(8987)
环境(8720)
(8630)
贸易(8621)
(8265)
(8250)
金融(8250)
(8188)
经济学(7905)
(7773)
(7565)
(7223)
银行(7193)
机构
大学(163307)
学院(160059)
(79633)
经济(78181)
研究(69697)
管理(55561)
中国(51798)
理学(46512)
理学院(45833)
管理学(45022)
管理学院(44722)
科学(40955)
(36775)
(36504)
(33322)
研究所(33158)
(31942)
中心(29653)
经济学(26056)
(25723)
财经(25659)
(25296)
农业(25084)
业大(24460)
北京(23633)
(23366)
经济学院(22988)
科学院(21554)
(21119)
(20921)
基金
项目(102369)
科学(80017)
基金(75302)
研究(70801)
(68474)
国家(67949)
科学基金(56000)
社会(47118)
社会科(44723)
社会科学(44711)
(38290)
基金项目(38283)
自然(35967)
自然科(35098)
自然科学(35081)
自然科学基金(34442)
(33852)
资助(32015)
教育(31219)
编号(25510)
重点(24274)
(24237)
(22957)
成果(20999)
国家社会(20720)
(20290)
计划(19502)
发展(19454)
科研(19424)
课题(19334)
期刊
(96614)
经济(96614)
研究(57388)
中国(38526)
学报(29141)
(28477)
科学(27048)
(25323)
管理(24423)
大学(21798)
学学(20582)
农业(19503)
经济研究(16896)
(15210)
金融(15210)
教育(14797)
技术(14520)
财经(14417)
(12807)
问题(12577)
业经(11783)
(11615)
世界(10405)
(10404)
技术经济(10130)
国际(9888)
统计(8649)
资源(7888)
经济问题(7833)
经济管理(7619)
共检索到270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Ф.瓦秀金  吕浩江  陈佳源  
消灭了从革命前遗留下来的生产力的极端不平衡配置,这是苏联的主要成就之一。在革命前的俄国,3/4以上的工业生产集中在四个地区:莫斯科、彼得堡、伊凡诺夫和乌克兰南部。1913年顿巴斯和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B.A.克罗多夫  潘长江  蔡光柏  李德长  
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关于1956一1960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示中,明确地反映出正确配置生产力的英明的列宁主义原则,所规定的配置,保证工业接近原料产地、燃料和动力资源以及消费地区。工业向东部推进早已开始了:在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东西伯利亚发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出现了数以十计的大城市与工人住宅区,修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И.П.格拉西莫夫  刘华训  
全面地研究地球表面的热量和水分狀况以及这种狀况的地理变化乃是自然地理学在其發展現阶段中一个極为重要的理論問題,对于这个問題的有成效的探討是为地理科学的全面性进步所必需的,因为这有助于自然地理学总理論中一些最重大的中心問題的解决,并且可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中村泰三  张豪禧  沈象仁  
苏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从六十年代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到了七十年代其变化则更为显著。这种变化的明显表现,是苏联的经济地理学,已从生产配置科学变成社会经济地理学。现在的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不仅研究对象有所扩大,而且研究方法与以往的经济地理学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在这里,仅以苏联的地理学文献为主。对七十年代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动向作一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伏洛比也夫  О.基巴尔契奇  М.斯切潘諾夫  章良猷  
苏联地理学会莫斯科分会经济地理学部于1955年10-11月组织了关于苏联生产力配置和经济区划的当前问题的讨论会。В.Ф.瓦秀金作了关于苏联生产力配置的重要问题的分析的报告。报告人指出,在最近几年中除了发展东部地区外,国家生产力配置的最巨大的任务之一,便是必须大力加强苏联欧洲部分地区的煤炭、泥煤和天然气的开采及水电站的建设,因为这个地区的燃料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Д·С·吉莫什金  吟如  
"全苏地理学会会刊"上所展开的关于经济地理学基本问题的争论,无疑是我们科学中的重大事件。可惜,个别参加者除提出有科学论据的批评,对自已的观点有明确的说服性论证的自我批评以外,对有对自已的论点用"放冷箭"的错误方法和沾辱他人的情况,这与真正的科学争论是毫无共同之处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刘卫东  金凤君  刘彦随  张文忠  刘慧  王成金  王岱  
为跟踪世界科技的最新进展,解决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性和突出性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如科技支撑计划等。气候变化、地表过程、土地利用、自然灾害是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参与最广、研究最深的领域,在地表过程的人文驱动机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为政府编制规划、开展环境外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上述研究计划的基本概貌,以及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从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人文地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土地利用重点问题咨询与决策、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总结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其中做出的主要贡献和社会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加宁  
日本政府于1992年6月决定了新的经济计划:“生活大国五年计划”,计划期从1992到1996年。在此以前,日本先后共制定过11次期限不同、名称各异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其中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最为著名。然而,以往的历次计划,尤其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计划,大都是以生产为中心,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伴随着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由高而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在近几次的经济计划中,虽然也一再提到提高生活质量问题,但是,象这样冠以“生活大国”的经济计划,尚属首次(该计划的英语翻译名称被定名为:“BETTER QUALITY OF LIFE FOR ITS PEOPLE”,意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才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是任何学科发展首先面临的,也是经常关注的问题。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的发展必须继承地域性、综合性与地域综合思想的地理学传统。区域经济地理学又是地理学中非常年轻而又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一是说明这门学科富有活力,面对当今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活力很大;二是要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搞清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自觉地发展地理科学。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和学科建设与参与实践关系。文本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评析,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新发展,但不是主流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模型和一些新的概念有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但须经过消化、吸收、改造,使它变为地理学的理论内容方有意义。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阮震  
“我国经济地理学界在表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时,常用的定义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虽然在个别词句的表述上可能存在一些分歧,但就本质内容而言,生产力布局作为经济地理学的核心问题则是毫无疑义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生产力布局总倾向于面临不同的任务。正因为如此,经济地理学若要保持其理论活力,就须不断地根据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调适研究角度,发展研究方法,发掘新的研究课题,以期正确认识与反映客观实践并指导实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峰华  贺灿飞  
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再次关注。本文在介绍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回顾比较了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前沿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融合潜力。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全面回应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并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消除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误解。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者们仍然在努力完善模型,试图使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从而结论更加可靠。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地理学的学术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尽管经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同于经济学家,但是,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够揭示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可以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思路。在涉及政策方面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模型的假设严重偏离现实,因此其政策推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同时,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案例研究非常具体而全面,但是案例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得到一般化的结论。在两者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的情况下,鼓励两者的交流和合作必然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的深入,并且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反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典的办法,可以用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每个职工每年或每日、每时生产所得的粮食或钢、汽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提供粮食9~17万斤,肉6千到1万3千斤(不包括禽类)。印度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提供粮食1,700斤,肉8斤,对比十分明显。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缺点是不同的产品不能相加,无法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水平。要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借助货币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