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6)
- 2023(6626)
- 2022(4963)
- 2021(4555)
- 2020(3772)
- 2019(8467)
- 2018(8892)
- 2017(18216)
- 2016(9921)
- 2015(11603)
- 2014(12094)
- 2013(11766)
- 2012(10775)
- 2011(9821)
- 2010(10197)
- 2009(10045)
- 2008(10218)
- 2007(9234)
- 2006(8709)
- 2005(8204)
- 学科
- 济(46046)
- 经济(45991)
- 业(28081)
- 管理(27682)
- 企(21534)
- 企业(21534)
- 中国(17869)
- 方法(17594)
- 农(15084)
- 数学(14459)
- 数学方法(14331)
- 制(12133)
- 业经(11773)
- 财(10595)
- 银(9582)
- 银行(9574)
- 农业(9439)
- 行(9259)
- 学(8831)
- 贸(8477)
- 贸易(8470)
- 理论(8386)
- 易(8242)
- 体(8178)
- 融(8129)
- 金融(8129)
- 地方(7797)
- 发(7626)
- 策(7226)
- 和(6796)
- 机构
- 大学(155948)
- 学院(154398)
- 济(68039)
- 经济(66577)
- 管理(56515)
- 研究(52267)
- 理学(47669)
- 理学院(47202)
- 管理学(46454)
- 管理学院(46184)
- 中国(41246)
- 财(34905)
- 京(33575)
- 科学(28660)
- 财经(27252)
- 所(26067)
- 经(24520)
- 江(23375)
- 研究所(23131)
- 中心(22553)
- 经济学(22162)
- 北京(21848)
- 农(21565)
- 范(20896)
- 师范(20740)
- 财经大学(20037)
- 经济学院(19905)
- 州(18948)
- 业大(18834)
- 院(18412)
- 基金
- 项目(89206)
- 科学(70194)
- 研究(69588)
- 基金(64036)
- 家(54311)
- 国家(53836)
- 科学基金(45524)
- 社会(45045)
- 社会科(42562)
- 社会科学(42551)
- 省(33962)
- 基金项目(32838)
- 教育(32405)
- 编号(29661)
- 划(28358)
- 资助(26254)
- 自然(26154)
- 成果(25795)
- 自然科(25505)
- 自然科学(25496)
- 自然科学基金(25042)
- 课题(20791)
- 部(20714)
- 重点(20215)
- 发(20082)
- 国家社会(18663)
- 性(18382)
- 教育部(18137)
- 创(18001)
- 项目编号(17827)
共检索到242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遥 雷良海
第二次现代化标志着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紧迫的瓶颈压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决定着我国新型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必然是第二次现代化道路。我国新型现代化的发展应在以要素组合优势推动技术竞争优势提升、以知识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以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现代化发展战略建构三个路径上实现突破,以推动我国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进步与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凤,何传启
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向知识社会迈进。如果说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是第一次现代化 ,那么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是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 ,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国家创新系统是促进和进行创新的国家系统 ,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动机 ,是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本文分析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阐述了我国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 ,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 ,是我国21世纪初的正确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毅 王玉林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启第二次现代化征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要求、任务、动力、举措、体制五个方面,在实践中需要准确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现代化起步晚,在建设中既要补第一次现代化的课,又要实现第二次现代化,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六项任务为基础,重点从科技、新经济、分区域部署、开放、制度等的协同推进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系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第二次现代化 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乃荣 ,杨魁信
第二次全国人口理论科学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我国四个现代化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与会同志解放思想,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七个专题的分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农民群众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在“五期同至”新的历史阶段,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探索“多权合一的纯集体模式”、“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两权合一的新经典模式”、“两权合一的现代模式”和“两权分离的混合模式”等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形式,努力实现“第二次飞跃”,以推动乡村振兴,有效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三重挑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佳慧
20世纪初期,我国进行现代化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现代化所固有的历史特点也决定了现代化路线选择的复杂性。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为谋求现代化的胜利曾作出不懈的探索,最后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既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导向与价值主张,也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路线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惠恩 王志明
产业化: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战略选择武惠恩,王志明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自强自立,实现腾飞的必由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引导千家万户农民进入日益发育的市场,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强自立的高效益产业,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又一次重大而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布权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与科技这"三驾马车"实现的,而我国农业发展却在制度、市场与科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为此,必须以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机理 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艳军 陈秧分
环境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生态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应寻求发展、环境、公平的有机统一,注重从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维协调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双管齐下"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推动农业生产地方化,以有助于解决区域农业发展失衡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艳军 陈秧分
环境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生态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应寻求发展、环境、公平的有机统一,注重从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维协调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双管齐下"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推动农业生产地方化,以有助于解决区域农业发展失衡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蓝定香 丁任重
国内外关于现代化的问题有很多种理论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二次现代化理论。这三种理论都很有道理 ,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实际上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动态的概念 ,是指当时世界的“先进化”。目前 ,中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现代化还处于孕育和准备阶段。根据中国面临就业压力大、人均资源贫乏、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化与现代化双重任务交叉等特殊国情 ,中国现代化应当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现代化带动工业化、现代化与工业化交融进行的路子。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特色 现代化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鲍小平
如果从解放生产力角度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业的第一次大变革,那么从发展生产力角度说城镇化就是我国农业的第二次大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是我国农业一定时期内的增产,而城镇化所带来的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城镇化的条件,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相关政策、抓住机遇大胆改革,我国就能够实现农业的第二次大变革。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富余劳动力 户籍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振华
本文在归纳和梳理世界城市理论发展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以及陈述个人的倾向性意见,并结合我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出一些战略性的理论思考。一、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及其变化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讲,世界城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15年Patrick Geddes就提出过这个概念,它是指那些在世界商业活动中占有不成比例数量的城市。在当时,那些世界商业活动高度集聚的城市便被视为世界城市。但对世界城市开始进行比较深入的系统研究,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中经过了一系列的理论演进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明 杜林盛
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化内涵的研究,得出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结合林业的基本特征,提出林业现代化的定义,对其内涵展开讨论。同时,探讨了何传启的二次现代化,阐述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依据林业的现实情况,得出林业现代化需要二次现代化的指导的结论。
关键词:
现代化 林业现代化 林业现代化指导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