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4)
2023(15575)
2022(13338)
2021(12537)
2020(10527)
2019(23928)
2018(23747)
2017(46727)
2016(25261)
2015(28286)
2014(28114)
2013(27991)
2012(25684)
2011(23073)
2010(23336)
2009(22006)
2008(21753)
2007(19368)
2006(17544)
2005(15491)
作者
(72008)
(59998)
(59301)
(56632)
(38164)
(28537)
(26954)
(23486)
(22691)
(21521)
(20245)
(20149)
(19182)
(18906)
(18432)
(18084)
(17774)
(17720)
(17159)
(17059)
(14994)
(14809)
(14506)
(13866)
(13546)
(13387)
(13300)
(13269)
(12010)
(11879)
学科
(105480)
经济(105348)
(101088)
管理(83334)
(82690)
企业(82690)
(48562)
方法(45493)
数学(36175)
数学方法(35749)
业经(33388)
农业(32321)
(31328)
中国(26541)
(22021)
财务(21952)
财务管理(21926)
(21792)
企业财务(20754)
(20537)
技术(20241)
地方(19606)
(19223)
贸易(19213)
理论(18823)
(18705)
(18583)
(18400)
(17189)
(16069)
机构
学院(363568)
大学(358288)
管理(151397)
(151049)
经济(147916)
理学(130577)
理学院(129323)
管理学(127460)
管理学院(126799)
研究(117557)
中国(91528)
(75684)
科学(69934)
(68928)
(68721)
(58285)
业大(56026)
(55302)
财经(54531)
中心(54302)
农业(52523)
研究所(52498)
(49584)
北京(47519)
(45831)
师范(45519)
(43965)
经济学(43046)
(41970)
经济管理(41065)
基金
项目(241061)
科学(191207)
研究(181971)
基金(175321)
(150167)
国家(148725)
科学基金(129694)
社会(115352)
社会科(109039)
社会科学(109011)
(95057)
基金项目(93111)
自然(83048)
教育(81775)
自然科(81121)
自然科学(81104)
自然科学基金(79681)
(77929)
编号(76496)
资助(71449)
成果(61436)
(53614)
重点(52521)
(52104)
(51617)
课题(50815)
创新(47508)
国家社会(46532)
(46200)
教育部(46107)
期刊
(175957)
经济(175957)
研究(108545)
(68990)
中国(68800)
管理(57037)
(53265)
学报(51566)
科学(50178)
农业(46815)
大学(40626)
学学(38387)
教育(37505)
(35754)
金融(35754)
业经(34254)
技术(32359)
财经(26139)
经济研究(25633)
(23934)
问题(23096)
(22339)
技术经济(19764)
现代(18105)
世界(17750)
科技(17387)
理论(17352)
(17313)
商业(16825)
图书(16806)
共检索到543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倩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食品进口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国内面临食品短缺的局面。英国政府以国家干预的方式积极扩大国内农业生产,通过开垦运动、价格调节机制、补充农业劳动力等政策,使英国的农业生产基本满足了战时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农业政策扭转了英国农业长期的经济萧条,使农业机械和化肥得到积极推广,同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转折点,英国政府开始致力于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倩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食品进口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国内面临食品短缺的局面。英国政府以国家干预的方式积极扩大国内农业生产,通过开垦运动、价格调节机制、补充农业劳动力等政策,使英国的农业生产基本满足了战时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农业政策扭转了英国农业长期的经济萧条,使农业机械和化肥得到积极推广,同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转折点,英国政府开始致力于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鹏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农业经济获得了一次高速发展的良机。伴随着战争经济的推动,美国农业出口量空前增长,长期生产过剩所蓄存下来的大量农产品几乎全部售空,持续了20多年的美国第二次农业经济危机得到了彻底解决。利润推动了美国国内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总值猛增,农业从业者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农业生产科技化的水平都出现了质的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呈现出的"战争景气"现象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特殊现象,但对于美国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В.П.巴拉诺夫  朱蓓蓓  朱显平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这已经是学术界毋庸置疑的一致结论。但是,对"九·一八事变"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俄罗斯历史学博士巴拉诺夫教授依据大量历史事实提出了始于"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二战开端的观点。日本策划和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就已经制定了分步骤占领远东、亚洲和世界的全面战争计划,并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付诸实施。为此,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欺骗手段来掩饰最终霸占世界的目的。"九·一八事变"真相的暴露迫使日本撕下伪装、退出国联。可以看出,日本始于"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动与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所施行的计划一脉相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早起点。同时,也奠定了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侵略同盟的基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海霞  
[目的/意义]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欺骗理论研究进展,有助于把握其演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夯实情报学领域欺骗问题研究的基础。[方法/过程]采用历时性文献分析,梳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欺骗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其研究态度、内容、概念、范围等发展脉络,揭示其演化特征及趋势图景。[结果/结论]西方欺骗研究内容自史料汇编到经验总结,再到原理阐释,逐渐系统、成熟化,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欺骗概念经“虚假+信息优势”到“误导+操纵决策”,再到“损害+影响行动”,逐渐清晰、明确化,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欺骗研究范围由传统战争到信息战、网络战和数字战,逐渐扩大、泛在化,成为情报领域应加大重视的一个风险议题,未来研究更加关注反欺骗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雅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日本国情出发,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本文基于战后日本城乡差距的演变,分析日本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从法律制度、公共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入手,探寻战后日本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戴德铮  
“经济力量”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戴德铮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许许多多因素促成的结果。其中,日本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是根本原因,但经济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暴力的胜利与否,“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季莫宁·维亚切斯拉夫·彼特罗维奇  朱显平  沈浩  许金秋  
《田中奏折》揭示了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路线图"。日本在中国境内燃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把战火。日本扩张战略具有深层次的历史根源,日本今日仍然不时表现出对外扩张的企图。先于德意两国,日本最早开始实施旨在称霸全球的战争侵略计划,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扩大殖民版图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次行动。美、英、法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实现全球扩张战略的野心。应重视历史教训,重新武装并向邻国提出领土要求的日本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永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战场是和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相并列的世界三大反法西斯侵略战场。忽视了中国战场,就忽视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貌,就忽视了当年日本法西斯国家和军队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的侵略。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坚持斗争和作战时间最长的战场。中国是受法西斯国家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付出的牺牲也最为惨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别战场,其战争特点是点、线、面同时进行,长期胶着。中国极大地支援了苏联战场,使苏联得以专心致志对付德国,避免了再同日本进行两线作战的局面。对于美国而言,由于中国战场的泥沼作用,日本无法全力以赴地增兵太平洋战场,也没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对付东南亚战场。中国在二战时期大国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中国战场的巨大作用和地位使然。由于中国坚持抗战,日本法西斯军队深陷中国的泥潭,因此其失败是一种必然。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日本的侵略恰恰促进了这种觉醒。中国军队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火力薄弱。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俞章银  
美国五、六十年代何以会发生黑人民权运动?通常的回答是黑人不堪再忍受其在这个国家中的二等公民地位所致。然而,在此之前,美国黑人的状况显然更糟,其不满情绪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广翔  
在20世纪的技术发明中,坦克以其防护力、机动性和火力被誉为"战争之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装甲部队完成了武器从轻型坦克经中型坦克到重型坦克、战术从坦克的单一防守反击到陆空火力立体合成和在战略上逐渐全面实践大纵深作战这三个层次的发展,最终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正是在二战苏德坦克战中,人类战争彻底迈入了新的阶段。苏德坦克的旷世交锋不仅塑造了战后至今70年间机械化战争的形态,也为未来军事科学向信息化战争演进指明了方向,其影响不仅延至今日,也将远及未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乐一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在周期性波动中增长,但是,这一阶段出现的新的经济条件,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发生了一些变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危机深度相对减弱,危机和衰退持续时间所占比重较战前下降;周期四个阶段的界线不如过去明显;危机的同期性与非同期性交错出现。其中第一个特征的突出表现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海燕  汪善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通过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和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三次转型,保持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即使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德国经济也表现抢眼。当前,为了在新的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探寻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德国实施了工业4.0计划。认真总结德国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必良  李孔岳  
环境的机遇与威胁、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优劣势只是战略选择的必要条件,企业控制权掌握人的价值观才是决定战略选择的内在深层因素;战略选择并非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计划过程,而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企业内部参与者相互博弈的演进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企业控制人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选择相应的战略;面对不同企业的战略竞争,企业控制人也会根据战略实施的结果来反思价值观,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做有限度的战略调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凤玉  都本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一流大学群体崛起,使美国成为了世界的高等教育中心。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美国一流大学群体之所以能崛起,是因为他们重视大学文化范式的创新;营造多元和开放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为一流大学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撑;善于抓住历史的偶然机遇;任用具有卓越领导力的大学校长。我国要想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可以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群体崛起的经验,在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高等教育模式的本土创新;必须要建构起大学-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必须要建立起充足、稳定和多元的投资渠道;必须重视选拔任用卓越的大学领导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