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36)
- 2023(4087)
- 2022(3643)
- 2021(3349)
- 2020(2962)
- 2019(6814)
- 2018(6651)
- 2017(12500)
- 2016(6976)
- 2015(7716)
- 2014(7774)
- 2013(7682)
- 2012(7164)
- 2011(6341)
- 2010(6539)
- 2009(6235)
- 2008(6174)
- 2007(5477)
- 2006(4875)
- 2005(4400)
- 学科
- 济(26718)
- 经济(26695)
- 管理(21003)
- 业(20472)
- 企(15328)
- 企业(15328)
- 方法(13064)
- 数学(11769)
- 数学方法(11604)
- 险(10731)
- 保险(10638)
- 环境(10175)
- 中国(8600)
- 地方(8231)
- 财(7663)
- 农(6549)
- 制(6507)
- 划(6492)
- 学(6365)
- 银(6363)
- 银行(6359)
- 行(5959)
- 融(5461)
- 金融(5461)
- 务(5452)
- 财务(5445)
- 财务管理(5431)
- 企业财务(5176)
- 业经(4837)
- 各种(4604)
- 机构
- 大学(96861)
- 学院(96812)
- 管理(38896)
- 济(37269)
- 经济(36413)
- 研究(32738)
- 理学(32687)
- 理学院(32306)
- 管理学(31637)
- 管理学院(31489)
- 中国(28962)
- 京(22129)
- 江(22080)
- 科学(21907)
- 财(19714)
- 农(17075)
- 所(16995)
- 业大(16241)
- 中心(16130)
- 研究所(15649)
- 财经(15222)
- 经(13683)
- 农业(13285)
- 北京(12915)
- 省(12765)
- 院(12720)
- 州(12619)
- 范(11697)
- 师范(11548)
- 财经大学(11290)
- 基金
- 项目(67773)
- 科学(53052)
- 基金(48891)
- 研究(46811)
- 家(43288)
- 国家(42950)
- 科学基金(36900)
- 社会(29850)
- 省(28509)
- 社会科(28195)
- 社会科学(28179)
- 基金项目(26013)
- 自然(25244)
- 自然科(24551)
- 自然科学(24543)
- 自然科学基金(24094)
- 划(22634)
- 资助(20973)
- 教育(20290)
- 编号(17949)
- 重点(15624)
- 部(14441)
- 江(14180)
- 发(13950)
- 成果(13737)
- 科研(13675)
- 课题(13179)
- 创(13055)
- 计划(12965)
- 创新(12370)
共检索到149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伟 刘景双 王洋
利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选取1995—2004年水质监测数据,对第二松花江干流10个断面由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二松干流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化学致癌物Cr(VI);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的个人年风险;1995—2004年有毒有害物质健康总风险超标的断面健康风险值普遍呈现减小的趋势,但2004年仍然有6个断面健康风险超标,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r(VI)和As的浓度过高,因此对排入二松干流的含Cr(VI)和As废水进行控制和治理是降低水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水环境 水质 健康风险评价 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芹 冯仲科 刘惠清 周嘉 孟昭虹
该文依据第二松花江干流的地形、水文、水质信息及其干流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选用合理的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模型,将水环境纳污能力与水环境的地理、水文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第二松花江干流水环境承载力的地域分异特征,探索水环境承载力与其水体动力特征、环境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深入探讨第二松花江流域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并提出减污、增水、污水资源化等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的建议和措施,进而为该流域污染控制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爱琴 杨宝
松花江的生态保护是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组成部分,特别是干流流域的治理越来越受到全省的重视。近年来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显著,但黑龙江省松花江目前的生态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联动性不够等困境,而联动性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强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生态保护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文章从对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治理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松花江干流流域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松花江干流流域 生态保护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肖华 张国清
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可能会影响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的评价。本文以"松花江事件"的肇事者"吉林化工"所属化工行业的79家A股公司为样本,探讨重大环境事故对相关行业的公司股价和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花江事件发生后,吉林化工和样本公司的股票累积超常收益率显著为负,样本公司后2年的环境信息披露相比前2年显著增加,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前2年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与股票累积超常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因此,股票市场对公司的正当性受到威胁和未来可能承担更大的管制成本作出了负面反应,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取决于时期和事件,基本上可以解释为一种为生存"正当性"辩护的自利行为,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志坤 关亚新
松花江以北中共控制区日侨俘的遣返,是东北日侨俘遣返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战败后,松花江以北地区滞留的日侨俘20余万人等待遣返。为顺利地完成遣侨,国共美三方多次会商,签订《遣送东北中共管制区日人之协定书》。东北民主联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遣侨工作,从1946年8月20日至10月初,共遣返日侨俘18万余人。这一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裘浪 郝春旭 葛察忠
将系统科学中表征系统要素重要性程度的信息熵理论引入到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分配领域,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总量减排因素情况下,遴选出人均GDP、人均排放强度、重点行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废水COD处理率、生活废水COD削减率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六项分配依据指标,构建一个定量化的基于公平性的流域间水污染物总量的公平分配模型,并以松花江流域"十二五"总量分配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松花江流域的各地区之间COD削减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庆市COD削减率最高(22.55%),辽源市削减率最低(6.34%),10个地区的COD削减率高于目标削减率(12.43%),COD削减量最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富亿 宋凤斌 邵庆春
松花江上游地区位于吉林省境内。该区日照时间和日照时数均高于南方地区,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50mm,高于东北地区;各类水域面积54.61万hm2,分别占东北地区和吉林省的38.7%和81.3%,其中可养鱼面积23.18万hm2,占东北地区的31.6%;水质的主要水化学指标均在中、高产指标范围。鱼类种类多样,大型凶猛鱼类较少。结合渔业资源特征,可采用6个途径进行开发利用。即:1自然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2大、中型水域增养殖开发;3开发江河水域,发展河道渔业;4利用冷水资源,发展冷水性鱼类增养殖;5建立水域资源复合生态渔业开发模式;6退田还湖水面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松花江上游 渔业资源 特征 合理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陈保华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中华 陈保华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永刚
1大江大河堤防建设标准的确定要适合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在黑龙江省境内总长1899km,达到百年一遇标准的仅26km,50年一遇标准的仅80km,20年一遇标准的693km,20年以下标准的1100km。嫩江干流堤防面临1998年大洪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相利
黑龙江省松花江经济走廊开发建设构想吴相利(黑龙江省绥化师专地理系)松花江是我国较大的河流之一,其干流从肇源县三汊河入黑龙江省境内到同江市同江口汇入中俄界河黑龙江。干流长938km,流经7市12县,横切黑龙江省腹地,贯穿松嫩平原、小兴安岭及东南山地和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霍堂斌 宋聃 刘伟 唐富江 王继隆 张澜澜 李喆 赵荣伟
为掌握松花江下游富锦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和产卵场位置,于2016—2018年6—7月对富锦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8916粒,仔鱼31232尾。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鱼卵和仔鱼共计3目7科33种,其中包括产漂流性卵和浮性卵鱼类12种。2016—2018年调查期间,估算通过富锦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分别为85.58×10~8粒、57.43×10~8粒和60.51×10~8粒。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潘氏鳅鮀(Gobiobotia pappenheimi)和蛇鮈(Saurogobio dabryi),3年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43.35×10~8粒、15.62×10~8粒和7.19×10~8粒,3种鱼类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64.56%。大型产漂流性卵的鲢、翘嘴鲌和产浮性卵的鱤、鳜卵苗发生量(产卵量和鱼苗量的总和)分别为1.36×10~8粒、3.19×10~8粒、2.77×10~8粒和0.32×10~8尾。根据发育期和流速分析,鲢卵来源于桦川县嘟噜河口至代亮子江段和苏窝棚至中和村江段的产卵场。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显示,贝氏?卵漂流密度与水体透明度显著相关,鲢、翘嘴鲌和鱤卵漂流密度与水温和径流量显著相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松花江下游的鱼类资源,建议增加草鱼、青鱼、鲂、蒙古鲌等鱼类增殖放流数量;建立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降低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对鱼类栖息生境的影响;制定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预警、评估体系,对重点区域和重点种群进行监控,基于监测结果的科学研判,进一步调整优化松花江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关键词:
松花江下游 种类组成 卵苗密度 产卵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林哲 牛腾 于强 岳德鹏 马骏 裴燕如
【目的】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导致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空间网络的破坏,因此合理构建生态空间网络可以促进生态源地之间能量的流动,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方法】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生态源地,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MCR模型,筛选生态源地及潜在生态廊道;其次,基于复杂网络方法计算生态源地“度”,运用引力模型计算松花江流域潜在生态廊道“边权”,依据复杂网络中“边权”和“度”得到研究区生态源地“权重”;最后,通过权-度相关性对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进行模拟增边优化,分析生态空间网络鲁棒性。【结果】(1)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由450个生态源地和1 019条潜在生态廊道组成。(2)在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中,齐齐哈尔市、大庆市、松原市生态源地斑块聚集度低,生态廊道结构简单,呼伦贝尔市、牡丹江市斑块聚集度高,生态空间网络错综复杂。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出现两极分化,生态环境亟需优化。(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模拟增边优化。共识别增边节点20个,模拟增边24条,模拟增边优化后,网络连接鲁棒性有了明显的增强,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网络连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有很大提升。【结论】基于MCR模型构建生态空间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松花江流域进行增边优化,提升生态空间网络的鲁棒性,为松花江流域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庠,秦丽杰,吕康银,孔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佳 周祖昊 王浩 刘佳嘉
利用松花江流域内及周边的56个气象站点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布整体呈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多出现在3月,且高纬度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均大于低纬度地区。1960-2004年松花江流域年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率为-8.25 cm/10a,与冻土同期的年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变化率为0.41℃/10a。年最大冻土深度在1980s中期发生突变,突变年前后最大冻土深度减小了35 cm。此外,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年均气温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呈显著负相关,高纬度地区最大冻土深度比低纬度地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滞后。
关键词:
最大冻土深度 变化趋势 突变 松花江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