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6)
- 2023(15402)
- 2022(13310)
- 2021(12419)
- 2020(10469)
- 2019(23924)
- 2018(23360)
- 2017(45859)
- 2016(25035)
- 2015(27576)
- 2014(27297)
- 2013(26927)
- 2012(24835)
- 2011(22353)
- 2010(22201)
- 2009(20249)
- 2008(19834)
- 2007(17220)
- 2006(15130)
- 2005(13100)
- 学科
- 济(97383)
- 经济(97268)
- 管理(73619)
- 业(71729)
- 企(59419)
- 企业(59419)
- 方法(47872)
- 数学(42402)
- 数学方法(41961)
- 财(27952)
- 农(26822)
- 中国(24727)
- 业经(21238)
- 学(20750)
- 贸(19488)
- 贸易(19483)
- 地方(19242)
- 易(18907)
- 务(18281)
- 财务(18215)
- 财务管理(18189)
- 制(18024)
- 农业(18016)
- 企业财务(17354)
- 技术(15668)
- 环境(15161)
- 理论(14675)
- 银(14642)
- 银行(14573)
- 和(14447)
- 机构
- 大学(353355)
- 学院(351887)
- 管理(141391)
- 济(141044)
- 经济(138103)
- 理学(123715)
- 理学院(122366)
- 管理学(120267)
- 管理学院(119651)
- 研究(117333)
- 中国(85996)
- 京(73967)
- 科学(73798)
- 财(65667)
- 农(62024)
- 所(58931)
- 业大(56256)
- 研究所(53918)
- 财经(53084)
- 中心(52967)
- 江(50276)
- 农业(49067)
- 经(48537)
- 北京(46483)
- 范(44580)
- 师范(44067)
- 院(42598)
- 经济学(42113)
- 州(40658)
- 财经大学(39736)
- 基金
- 项目(246332)
- 科学(193125)
- 基金(179737)
- 研究(175669)
- 家(158248)
- 国家(156948)
- 科学基金(134429)
- 社会(110740)
- 社会科(105100)
- 社会科学(105075)
- 基金项目(95683)
- 省(95470)
- 自然(89925)
- 自然科(87853)
- 自然科学(87827)
- 自然科学基金(86295)
- 划(81142)
- 教育(80428)
- 资助(74602)
- 编号(70609)
- 成果(56297)
- 重点(54942)
- 部(54432)
- 发(51786)
- 创(51205)
- 课题(48155)
- 创新(47726)
- 科研(47626)
- 教育部(46435)
- 大学(45602)
- 期刊
- 济(147388)
- 经济(147388)
- 研究(101410)
- 中国(60730)
- 学报(60590)
- 农(55138)
- 科学(52889)
- 管理(50027)
- 财(48944)
- 大学(45167)
- 学学(42918)
- 农业(37823)
- 教育(35094)
- 融(32014)
- 金融(32014)
- 技术(27811)
- 财经(25643)
- 业经(24776)
- 经济研究(24420)
- 经(21719)
- 业(19417)
- 问题(19335)
- 科技(17660)
- 理论(16885)
- 版(16693)
- 图书(16607)
- 技术经济(16562)
- 商业(15844)
- 业大(15581)
- 贸(15438)
共检索到501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瑞稳 孟婧 戴立平
本文以2004、2005年派现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存在实质性第二大股东的目标公司和剩余一般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均值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目标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公司。由此推断,实质性第二大股东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控股股东的利益转移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一般公司股利支付水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且盈余管理的动机强于目标公司;目标公司股利支付水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差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
第二大股东 股利政策 股权制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进中
以2011年629家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检验了第二大股东身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第二大股东身份会影响企业价值,这种影响依赖于家族企业执行控制权的方式,并且当其他大股东更具有竞争力的时候,第二大股东身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会显著增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茜
本文以第二大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切入点,从现金分红的视角为第二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提供证据,并选取2007—2017年深沪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第二大股东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大股东与公司的现金分红显著正相关;第二大股东通过现金分红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控股股东特别是第二大股东应该通过现金分红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勇 曾晓涛
本文以763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公司绩效与第二大股东持股之间的经验关系,考察了第二大股东持股的治理功能。通过结合上市公司数据建立一个多元模型来说明第二大股东是如何监督第一大股东、影响公司价值的。研究发现,第二大股东的存在没有显示出积极的治理激励功能及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激励作用;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相对控股是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忠海 张涤新
在控制权公利和控制权私利的分析框架下,本文从第二大股东持股的视角研究证券投资基金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有利于提升对应公司的经营绩效,其持股比例越高,对应公司的经营绩效越高,且公司经营绩效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特别地,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为证券投资基金,其对该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大股东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双重身份强化了股权制衡的效果。因此,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叶燕华
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当第一大股东攫取私利时,第二大股东成为能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表明第二大股东监督制衡的必要性;其次具体分析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动因,具体来说,现金流权、投资者法律保护、股权性质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意愿,股权比例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最后本文合理解释在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什么要去制衡第一大股东的私利行为。结论为化解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结构 第二大股东 制衡动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叶燕华
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当第一大股东攫取私利时,第二大股东成为能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表明第二大股东监督制衡的必要性;其次具体分析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动因,具体来说,现金流权、投资者法律保护、股权性质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意愿,股权比例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最后本文合理解释在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什么要去制衡第一大股东的私利行为。结论为化解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结构 第二大股东 制衡动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洪金明 徐玉德
一、引言会计稳健性(Conservatism),又称会计谨慎性(Prudence),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估计中包含的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IASB,2008)。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以20072015年间中国深沪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面板回归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上一年业绩显著负相关;第二大股东引入关系股东、派驻董事并没有显著增强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区分了股权结构后,在多个大股东结构下,第二大股东引入关系股东显著增强了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而在单一控股股东结构下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以2007~2015年间中国深沪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面板回归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上一年业绩显著负相关;第二大股东引入关系股东、派驻董事并没有显著增强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区分了股权结构后,在多个大股东结构下,第二大股东引入关系股东显著增强了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而在单一控股股东结构下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汪茜 王淑贤
文章以中国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为背景,借鉴西方多个大股东的相关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选取两组五家具有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一组:西藏药业和锦州港;第二组:ST景谷、天科股份和中百集团)进行案例内纵向研究、组内跨案例对比和组间跨案例对比研究,探讨第二大股东进行制衡的路径。研究发现:第二大股东主要采取引入关系股东、争取董事会席位的制衡路径;无论第二大股东采取何种制衡路径,第二大股东自身会获得一定好处,但并不能保证公司整体效率;国有企业的民营参股股东进行制衡总体上没有违反效率原则。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化成 李春玲 卢闯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的概念出发,以控股股东的经济性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以及集团控制性质作为控股股东的特征变量,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的上述3个特征显著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
关键词:
控股股东 现金股利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慧婷 张俊瑞
上市公司分派现金股利是股东从公司获利的方式之一。本文以2004-2006年房地产行业、批发零售业和综合类行业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和产生的现金流后果。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影响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并存在"超能力派现"现象,即公司派现后未分配利润和现金流量净额小于零,说明大股东通过现金股利分派转移了公司现金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阳阳
本文选取2008年沪、深地产类上市公司有关变量数据,对沪、深两市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进行统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沪、深地产类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结合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及对股东利益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翔 邓可斌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隧道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引入外资股东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现金股利隧道效应角度实证检验引入外资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证结果证明:(1)外资直接持股能够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持股则没有明显作用;(2)直接持股外资大股东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持股比例密切相关,当持股比例适度时,外资股东能够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第一大股东隧道效应。但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成为第一大股东
关键词:
外资大股东 现金股利 隧道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