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49)
- 2023(22397)
- 2022(18867)
- 2021(17748)
- 2020(15022)
- 2019(34890)
- 2018(34335)
- 2017(65552)
- 2016(35731)
- 2015(40284)
- 2014(40217)
- 2013(39918)
- 2012(36733)
- 2011(33075)
- 2010(33240)
- 2009(31139)
- 2008(31258)
- 2007(27890)
- 2006(24519)
- 2005(22298)
- 学科
- 济(149333)
- 经济(149139)
- 业(116621)
- 管理(113602)
- 企(101928)
- 企业(101928)
- 方法(67209)
- 数学(56129)
- 数学方法(55382)
- 财(45126)
- 农(42917)
- 中国(39806)
- 业经(38667)
- 制(32687)
- 务(30185)
- 财务(30091)
- 财务管理(30036)
- 学(29164)
- 农业(28911)
- 企业财务(28526)
- 贸(27609)
- 贸易(27594)
- 地方(27321)
- 易(26834)
- 理论(25561)
- 和(24690)
- 技术(24226)
- 银(23580)
- 银行(23511)
- 体(23174)
- 机构
- 大学(513994)
- 学院(513822)
- 济(210584)
- 经济(206144)
- 管理(201109)
- 理学(172563)
- 研究(172436)
- 理学院(170658)
- 管理学(167652)
- 管理学院(166695)
- 中国(133410)
- 京(110088)
- 科学(104969)
- 财(100901)
- 所(87295)
- 农(85604)
- 财经(79460)
- 研究所(78816)
- 中心(78343)
- 江(77260)
- 业大(75233)
- 经(72168)
- 北京(70087)
- 农业(67080)
- 范(65773)
- 师范(65156)
- 经济学(63609)
- 院(62324)
- 州(61597)
- 财经大学(58824)
- 基金
- 项目(338535)
- 科学(266685)
- 研究(247788)
- 基金(246289)
- 家(214163)
- 国家(212362)
- 科学基金(182690)
- 社会(156416)
- 社会科(148216)
- 社会科学(148177)
- 省(131343)
- 基金项目(129472)
- 自然(118547)
- 自然科(115812)
- 自然科学(115779)
- 教育(114373)
- 自然科学基金(113724)
- 划(110413)
- 资助(102231)
- 编号(100928)
- 成果(82746)
- 重点(75694)
- 部(75152)
- 发(71531)
- 创(70692)
- 课题(69778)
- 创新(65689)
- 科研(64743)
- 教育部(64532)
- 国家社会(64420)
- 期刊
- 济(236052)
- 经济(236052)
- 研究(154018)
- 中国(101537)
- 财(82048)
- 学报(80109)
- 农(78990)
- 管理(77738)
- 科学(74008)
- 大学(61438)
- 学学(57779)
- 教育(55478)
- 农业(53847)
- 融(47778)
- 金融(47778)
- 技术(46494)
- 财经(39807)
- 业经(38599)
- 经济研究(37639)
- 经(34138)
- 问题(30659)
- 业(30451)
- 技术经济(26404)
- 贸(25277)
- 版(24737)
- 统计(24262)
- 图书(24084)
- 理论(23685)
- 现代(23317)
- 科技(23117)
共检索到773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汪茜 王淑贤
文章以中国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为背景,借鉴西方多个大股东的相关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选取两组五家具有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一组:西藏药业和锦州港;第二组:ST景谷、天科股份和中百集团)进行案例内纵向研究、组内跨案例对比和组间跨案例对比研究,探讨第二大股东进行制衡的路径。研究发现:第二大股东主要采取引入关系股东、争取董事会席位的制衡路径;无论第二大股东采取何种制衡路径,第二大股东自身会获得一定好处,但并不能保证公司整体效率;国有企业的民营参股股东进行制衡总体上没有违反效率原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叶燕华
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当第一大股东攫取私利时,第二大股东成为能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表明第二大股东监督制衡的必要性;其次具体分析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动因,具体来说,现金流权、投资者法律保护、股权性质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意愿,股权比例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最后本文合理解释在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什么要去制衡第一大股东的私利行为。结论为化解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结构 第二大股东 制衡动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叶燕华
随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当第一大股东攫取私利时,第二大股东成为能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博弈矩阵,表明第二大股东监督制衡的必要性;其次具体分析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动因,具体来说,现金流权、投资者法律保护、股权性质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意愿,股权比例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最后本文合理解释在多个大股东结构的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什么要去制衡第一大股东的私利行为。结论为化解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结构 第二大股东 制衡动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陈小悦
本文以 1 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 50 8个上市公司 1 997— 2 0 0 0年 4年间的2 0 3 2个观察值为样本 ,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 ,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效力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 ,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 ,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另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 ,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 ,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秀 刘清军
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考察了我国上市企业大股东性质、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的影响作用。选取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恶性增资的影响不明显;前两大股东性质均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存在正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大股东之间合谋;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制衡股东非国有性质时,虽然股权制衡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恶性增资显著负相关,这充分说明我国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时,为获得私人利益而进行恶性增资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恶性增资 股权制衡 大股东性质 制度背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进中
以2011年629家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检验了第二大股东身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第二大股东身份会影响企业价值,这种影响依赖于家族企业执行控制权的方式,并且当其他大股东更具有竞争力的时候,第二大股东身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会显著增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寿义 田园
由于代理问题的影响,公司经营资源随着业务量增减变动的不对称变化可能会引发成本费用的粘性行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探讨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对于费用粘性以及粘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越高,管理费用粘性越高,销售费用粘性则越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越能有效抑制负面管理费用粘性,而对于销售费用粘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寿义 田园
由于代理问题的影响,公司经营资源随着业务量增减变动的不对称变化可能会引发成本费用的粘性行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探讨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对于费用粘性以及粘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越高,管理费用粘性越高,销售费用粘性则越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越能有效抑制负面管理费用粘性,而对于销售费用粘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亚民 姜诚
本文以2014~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年度数据,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程度对于现金股利支付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选择会受到内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程度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的公司,不仅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还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比率,公司内部的股权制衡程度则会造成相反的影响。
关键词:
第一大股东 股权制衡 现金股利 创业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以20072015年间中国深沪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面板回归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上一年业绩显著负相关;第二大股东引入关系股东、派驻董事并没有显著增强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区分了股权结构后,在多个大股东结构下,第二大股东引入关系股东显著增强了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而在单一控股股东结构下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汪茜 郝云宏
以2007~2015年间中国深沪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面板回归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上一年业绩显著负相关;第二大股东引入关系股东、派驻董事并没有显著增强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区分了股权结构后,在多个大股东结构下,第二大股东引入关系股东显著增强了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而在单一控股股东结构下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栋 杨淑娥 杨红
以1999-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治理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呈倒"U"型关系;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家作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2)内部治理中的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无显著关系。(3)企业外部治理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越小,金融业市场化水平越高,执法水平越高,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低;同时产品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
关键词:
第一大股东 治理机制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茜
本文以第二大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切入点,从现金分红的视角为第二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提供证据,并选取2007—2017年深沪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第二大股东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大股东与公司的现金分红显著正相关;第二大股东通过现金分红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控股股东特别是第二大股东应该通过现金分红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毓 焦丽娜
以2003年110家上市家族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控制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企业规模及财务风险等因素后,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并在分析个中原因后提出,对将要上市或增发新股而面临股权稀释的家族企业来说,没有普遍适用的最佳持股比例,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相机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赫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更换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采用大样本Panel数据(2008—2012),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行业变量,研究发现:(1)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具有负向影响,随着公司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经营绩效降低;因此,一味地通过提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试图牵制控股股东,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价值;与此对应,本文发现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2)第一大股东的更换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绩效;第一大股东的更换带来的经营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效应以及公司治理方法的改变、战略的转移,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但是第一大股东的更换对于公司绩效提升的正向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