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7)
- 2023(11590)
- 2022(10248)
- 2021(9654)
- 2020(8211)
- 2019(19087)
- 2018(18886)
- 2017(35890)
- 2016(20125)
- 2015(22709)
- 2014(22437)
- 2013(22245)
- 2012(20608)
- 2011(18708)
- 2010(18545)
- 2009(16873)
- 2008(16379)
- 2007(14326)
- 2006(12563)
- 2005(10786)
- 学科
- 济(74550)
- 经济(74455)
- 管理(53358)
- 业(50540)
- 企(42246)
- 企业(42246)
- 方法(35806)
- 数学(30665)
- 数学方法(30205)
- 学(22590)
- 农(19722)
- 中国(18959)
- 财(17579)
- 业经(16724)
- 地方(14868)
- 理论(13786)
- 农业(13370)
- 和(12893)
- 制(12872)
- 贸(12781)
- 贸易(12776)
- 易(12362)
- 环境(12013)
- 技术(11810)
- 务(11098)
- 财务(11036)
- 财务管理(11014)
- 教育(10954)
- 划(10458)
- 企业财务(10451)
- 机构
- 大学(289878)
- 学院(284807)
- 管理(109536)
- 济(103221)
- 研究(102828)
- 经济(100801)
- 理学(95332)
- 理学院(94173)
- 管理学(92102)
- 管理学院(91636)
- 中国(72366)
- 科学(70680)
- 京(64162)
- 农(57233)
- 所(54928)
- 业大(51116)
- 研究所(51075)
- 财(45599)
- 农业(45264)
- 中心(44404)
- 江(41641)
- 北京(40756)
- 范(38889)
- 师范(38381)
- 院(37945)
- 财经(37170)
- 经(33871)
- 州(33698)
- 技术(32218)
- 省(31625)
- 基金
- 项目(204913)
- 科学(157983)
- 基金(147032)
- 研究(141717)
- 家(132986)
- 国家(131950)
- 科学基金(109704)
- 社会(84559)
- 省(80478)
- 社会科(79786)
- 社会科学(79759)
- 基金项目(78455)
- 自然(76199)
- 自然科(74350)
- 自然科学(74320)
- 自然科学基金(72970)
- 划(69670)
- 教育(64592)
- 资助(61500)
- 编号(56498)
- 重点(47004)
- 成果(46071)
- 部(43684)
- 发(43236)
- 创(41971)
- 计划(41164)
- 科研(40435)
- 课题(40043)
- 创新(39230)
- 科技(37115)
- 期刊
- 济(111902)
- 经济(111902)
- 研究(80628)
- 学报(59181)
- 中国(52227)
- 科学(51368)
- 农(51266)
- 大学(42837)
- 学学(40525)
- 管理(39298)
- 农业(35827)
- 财(32321)
- 教育(32314)
- 技术(23051)
- 融(19815)
- 金融(19815)
- 业(18657)
- 业经(18289)
- 财经(17339)
- 林业(17120)
- 经济研究(17091)
- 业大(16711)
- 图书(16454)
- 科技(16096)
- 版(15603)
- 问题(14754)
- 经(14636)
- 理论(13815)
- 资源(13080)
- 技术经济(12975)
共检索到408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雪蔓 刘世荣 尤业明
以广西凭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第二代桉树人工纯林(PP2)及其与降香黄檀混交的混交林(MP2)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两种林分土壤呼吸组分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PP2和MP2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各呼吸组分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处的温度季节变化相似,峰值出现在6—8月份,谷值出现在12月底至次年1月初,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无关;PP2全年土壤总呼吸为1 147.41 g·m-2,比MP2(844.07 g·m-2)增加了26.44%,MP2的自养呼吸(RR)累积量(136.87 g·m-2)比PP2(506.72 g·m-2)降低72.9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海燕 莫晓勇 梅嘉仪 刘丽婷
【目的】研究桉树人工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长状况、蓄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索适于桉树生长的最佳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省雷州半岛,选择尾巨桉(DH32-29)分别与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混交的试验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各树种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并在各样地四角以及中心设5个土壤采样点,采集表层0~20 cm的土壤,测定试验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含量。【结果】(1)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均可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促进作用大小表现为马占相思>团花>湿加松;4个林分间桉树胸径存在显著差异,树高、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团花和马占相思的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皆大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而湿加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单株材积均远小于同一林分内的桉树。(3)各类型混交林中,桉树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桉树湿加松混交林>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桉树团花混交林,混交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团花>马占相思>湿加松,总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则以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最大,桉树团花混交林次之。(4)桉树与团花混交后,林地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林地有机质、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桉树与湿加松混交后,林地仅土壤pH和全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地。【结论】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桉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最好,林分整体蓄积最大,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林分质量最好,林分结构最稳定。
关键词:
尾巨桉 混交林 林分生长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燕羽 崔宇鸿 樊容源 潘彩铃 蒋晨阳 郝静伟 叶绍明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全氮(Total nitrogen, TN)及有机氮组分变化的影响,分析TN及有机氮组分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氮素良性循环及桉树人工林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均为9年生的巨尾桉-米老排混交林、巨尾桉-格木混交林、巨尾桉纯林,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按沙维洛夫干筛法筛分为 2.00 mm 4类团聚体,测定不同桉树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粒径占比及稳定性、全氮和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混交林中凋落物质量、> 2.00 mm粒径土壤团聚体占比、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 GMD)均显著高于桉树纯林(P 2.00 mm粒径占比与土壤TN及有机氮组分(除HUN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稳定的土壤团聚体条件有助于土壤氮素的形成和保存。【结论】营造桉树混交林可使凋落物质量增多,并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促进大团聚体形成,因而提高土壤TN及有机氮组分含量,实现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氮素良性循环及桉树人工林土壤可持续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雪蔓 刘世荣 尤业明
为了探究固氮树种对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第二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结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分别在干季和湿季研究了第二代桉树纯林和第二代桉树/固氮树种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0 10 cm)的有机碳含量、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凋落物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7.77%、41.62%、85.59%、25.38%、19.12%,除土壤有机碳外,其它在统计学上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混交林的细菌生物量显著增加,但其真菌生物量显著减少;同时,混交林的总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相对百分含量在干季显著提高,真菌的相对百分含量却显著降低;但在湿...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竹万宽
桉树(Eucalyptus)是中国华南区营造人工林普选树种之一。速生丰产的特性使其在非科学经营管理下逐渐显现出众多生态问题。土壤呼吸作为地下碳排放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森林的碳收支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影响要素调控下的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精确预测人工林土壤碳排放规律及估算人工林土壤碳排放通量。目前,对不同树种桉树细分下的土壤呼吸研究工作相对缺乏。本研究选取雷州半岛北部立地条件类似的5个桉树林和1个湿加松林(对照):尾叶桉林(EU)、粗皮桉林(EP)、托里桉林(ET)、赤桉林(EC)、尾巨桉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存宇 周国逸 王迎红 张德强 刘世忠 王跃思 孙扬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观测研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为(400±29)mg(CO2)(m2·h),其中由凋落物分解释放的CO2占土壤总呼吸的年平均比例为42%;土壤呼吸速率与林内气温、地表温度、地下5、10、15和20cm土壤温度都呈显著指数相关,用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间的指数模型得出对应于以上各温度的Q10值变动在1.92~2.81之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依观测点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模式在雨季和旱季有明显区别,相对于温带陆地生态系统而言,该林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较差较小...
关键词:
鼎湖山 土壤呼吸 Q10值 土壤温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胡炳堂 封剑文 刘化桐 蔡宏明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睿 姜春前 白彦锋 刘秀红 汪思龙
为了探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杉木纯林及3种杉木-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杉木-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混交林、杉木-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混交林)的土壤温室气体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二氧化碳(CO_2)的排放通量(490.48 mg·m~(-2)·h~(-1))高于杉木-栲树混交林(254.27 mg·m~(-2)·h~(-1))和杉木-桤木混交林(331.51 mg·m~(-2)·h~(-1)),杉木纯林(32.29μg·m~(-2)·h~(-1))和杉木-桤木混交林(32.24μg·m~(-2)·h~(-1))土壤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通量高于杉木-栲树混交林(2.66μg·m~(-2)·h~(-1))。在杉木-栲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中,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线性相关,杉木人工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呈极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杉木-栲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的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指数增长关系, 4种林分中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森林的树种组成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有影响。杉木纯林转换为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后,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减少。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变化来源于样地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嘉麒 邓海燕 张港隆 胡中洋 莫晓勇
【目的】探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最佳桉树-红椎混交模式。【方法】在广东雷州半岛石岭林场种植了4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桉树-红椎混交林: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3,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3∶1,桉树与红椎行间混交1∶1,桉树与红椎带状混交5∶1,以桉树纯林(CK)作为对照,经过5 a生长后,对林木生长因子和林地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4种不同比例桉树-红椎混交林林分保存率均比桉树纯林高,且带状混交3∶3和行间混交1∶1桉树-红椎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养分;带状混交3∶3、带状混交3∶1和行间混交1∶1桉树-红椎混交林均可有效促进桉树生长,带状混交5∶1桉树-红椎混交林抑制桉树生长;各混交林中红椎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大小表现为带状混交5∶1>带状混交3∶3>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1;4个林分间桉树和红椎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各林分类型中,桉树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为纯林(CK)>带状混交3∶1>带状混交5∶1>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3;红椎单位面积蓄积量为带状混交3∶3>行间混交1∶1>带状混交3∶1>带状混交5∶1,林分单位面积总蓄积量以带状混交3∶1桉树-红椎混交林最大,带状混交3∶3桉树-红椎混交林次之。【结论】带状混交3∶3桉树-红椎混交林的营造模式可作为种植桉树-红椎混交林推荐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延杰 翟明普 武觐文 贾黎明
测定了 2 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 5 0 %~ 10 0 % ;但对于根际土壤 ,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 ,而刺槐则有所下降 .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转化 ,并且杨树得益大于刺槐
关键词:
杨树 刺槐 混交林 土壤 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立 王维枫 马雪红 王祥福 李玉 李丽 于水强
【目的】研究间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可深入了解该地区间伐对森林土壤异养呼吸造成的碳损失情况,为研究区森林经营碳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秦岭松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未间伐样地(ck)、间伐4a、间伐12 a的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速率的月变化,并计算各处理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结果】(1)相比ck,间伐4 a、间伐12 a的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pH均显著上升(P<0.05),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在间伐4 a的样地中显著下降(P<0.05)。间伐12 a样地的理化指标相比间伐4 a的样地更接近ck。(2)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呈现“双峰型”变化规律,峰值分别出现在6和10月。异养呼吸累计通量在间伐后略有上升但不显著,不同样地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伐12 a、间伐4 a、ck。(3)土壤温度与异养呼吸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P<0.001);间伐后Q_(10)降低,不同样地Q_(10)从大到小依次为ck、间伐12 a、间伐4 a。【结论】土壤温度是影响松栎混交林异养呼吸的关键因素。间伐没有导致秦岭松栎混交林异养呼吸通量显著增大。图3表2参3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强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张君 李金功
为分析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3—2015年5—10月,在吉林省蛟河红松阔叶混交林地表无雪期间,使用LI-8100土壤CO2全自动通量测量仪器测量定不同采伐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深5 Cm处温、湿度,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轻度采伐15%、中度采伐25%、重度采伐50%。结果表明:采伐使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降低。不同采伐强度处理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在研究的第1年与第2年,轻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中度采伐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要显著高于轻度采伐处理和重度采伐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P<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春 王立海 沈微
采用LI-810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和与之配套的土壤温度、湿度传感器,对小兴安岭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观测样地不同强度择伐后,测定林地生长季土壤分室呼吸速率以及10cm土深处的温度和湿度,探讨生长季土壤各分室呼吸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层土壤呼吸速率生长季平均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观测期内枯枝落叶层土壤呼吸速率均值与采伐强度呈二次相关的关系(R2=0.806);根系呼吸速率生长季平均值逐年变化较复杂,差异较大,观测期内根系呼吸速率均值与采伐强度亦呈二次相关的关系(R2=0.415);矿质土壤呼吸速率生长季平均值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采伐强度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石德
在未来气候变化中严重干旱事件将更加频发,这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施加重大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的土壤呼吸,分析延长干旱及土壤重新获得降水后,土壤呼吸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呼吸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有助于弄清土壤呼吸对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设计了4种不同的处理方式:①零降水去除凋落物(NPNL);②零降水保留凋落物(NPCL);③自然降水去除凋落物(CPNL);④自然降水保留凋落物(CPCL)。结果表明:在零降水条件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仅为8.6%,显著低于同期自然降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凯 陈乾 王希贤 汪国彬 沈秋水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为了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福建柏纯林与混交林林下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阐明福建柏纯林和混交林中土壤肥力随林龄的变化规律,选取不同林龄(15、21、33 a)福建柏纯林和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福建柏纯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以21年生最高,33年生最低,15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全磷含量在20~40 cm土层最低,40~60 cm土层最高.15年生和21年生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分别比同龄纯林降低了8.98%和68.52%,而33年生混交林比同龄纯林高3.60%.15年生混交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比同龄纯林高出29.29%,而21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水解氮含量比同龄纯林降低了35.04%和15.43%.15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同龄纯林提高了20.06%,21年生和33年生混交林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同龄纯林降低了4.77%和4.86%.各林龄福建柏人工林土壤养分基本上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中上层有机质含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还显示出一定的土壤磷限制,导致福建柏各器官磷元素养分偏低.因此,在福建柏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应适当添加含有一定量磷元素的速效肥,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维持地力的同时,促进福建柏人工林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福建柏 林龄 蓄积量 土壤养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