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7)
- 2023(14384)
- 2022(11832)
- 2021(10510)
- 2020(8975)
- 2019(20518)
- 2018(20283)
- 2017(39783)
- 2016(21509)
- 2015(24612)
- 2014(25069)
- 2013(25068)
- 2012(23759)
- 2011(21667)
- 2010(21939)
- 2009(20418)
- 2008(20406)
- 2007(18508)
- 2006(16511)
- 2005(15176)
- 学科
- 济(107002)
- 经济(106894)
- 业(60941)
- 管理(59625)
- 企(47597)
- 企业(47597)
- 方法(43803)
- 数学(38416)
- 数学方法(38122)
- 中国(30977)
- 农(29779)
- 地方(28351)
- 业经(24338)
- 财(23367)
- 农业(20242)
- 学(19529)
- 贸(18640)
- 贸易(18627)
- 制(18367)
- 易(17930)
- 银(16373)
- 银行(16334)
- 融(16229)
- 金融(16227)
- 行(15702)
- 地方经济(15608)
- 发(15512)
- 技术(15004)
- 产业(14972)
- 环境(14715)
- 机构
- 学院(321129)
- 大学(320767)
- 济(137904)
- 经济(135050)
- 管理(120402)
- 研究(114339)
- 理学(102734)
- 理学院(101497)
- 管理学(99812)
- 管理学院(99204)
- 中国(86407)
- 京(68847)
- 科学(68808)
- 财(62908)
- 所(58842)
- 农(57025)
- 研究所(53050)
- 中心(52026)
- 江(51083)
- 财经(49457)
- 业大(46964)
- 经(44809)
- 农业(44459)
- 北京(43855)
- 范(43721)
- 师范(43282)
- 经济学(43156)
- 院(40892)
- 州(40577)
- 经济学院(39020)
- 基金
- 项目(207333)
- 科学(163284)
- 研究(152179)
- 基金(149190)
- 家(129608)
- 国家(128469)
- 科学基金(109570)
- 社会(97824)
- 社会科(92813)
- 社会科学(92790)
- 省(82003)
- 基金项目(78674)
- 教育(69754)
- 自然(68707)
- 划(68658)
- 自然科(67140)
- 自然科学(67121)
- 自然科学基金(65957)
- 编号(61682)
- 资助(61400)
- 成果(50562)
- 发(50219)
- 重点(47304)
- 部(46146)
- 课题(43701)
- 创(42827)
- 发展(40754)
- 国家社会(40405)
- 展(40110)
- 创新(40096)
- 期刊
- 济(159441)
- 经济(159441)
- 研究(97822)
- 中国(68209)
- 农(53353)
- 学报(49790)
- 财(48150)
- 科学(46368)
- 管理(44869)
- 大学(37547)
- 农业(35711)
- 教育(35302)
- 学学(35229)
- 融(33244)
- 金融(33244)
- 技术(28428)
- 业经(27323)
- 经济研究(25624)
- 财经(25240)
- 问题(22044)
- 经(21816)
- 业(19467)
- 贸(17104)
- 技术经济(17040)
- 商业(16152)
- 统计(15570)
- 世界(15144)
- 图书(14936)
- 版(14917)
- 理论(14553)
共检索到495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孔杰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老工业城市山东省淄博市为例,探讨其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第二、三产业对淄博市城镇化进程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法构建了回归模型,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第二、三产业对淄博市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第二、三产业 城镇化 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发元 邓娜
为了准确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湖北省1978~2011年数据,通过坐标图直观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分析等对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从短期来看,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城镇化进程,但城镇化并不能带动第三产业就业的发展;城镇化对于第三产业产值的影响可以立即显现出来,而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城镇化进程并不完全表现出惯性特征,并具有后发优势。因此,必须努力培育新兴工业企业,逐步推动农村人员转移,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计量检验 动态互动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琴 辛尧
本文以河北省1990-2012年数据为样本空间,依次经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非农产业结构存在长期同向协整而短期反向抑制的不同关系,并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探讨,提出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增加科技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晓菊 郭倩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加快农村城镇化、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必须走发展非农产业即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道路。我国城镇化建设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联系,这为解决我国现今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
城镇化 第三产业 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刊社 刘大为 洪建昌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也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西藏解放以来,第二、三产业从无到有得到飞速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近几年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产业结构和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藏医药、矿泉水等优势产业伴随发展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本文重点分析西藏不同时期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地区GDP的结构比例等,探讨了西藏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比例结构,并提出以后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常亮 成吟
文章通过对城镇化率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别通过对全国和贵州建立以城镇化率为应变量,以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GDP的比例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两个模型参数的不同来分析贵州一、二、三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
城镇化率 多因素分析 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本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地区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三产业 河南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倪超军
本文以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98-2011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互促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要弱于城镇化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长期看,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为14.44%,城镇化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02%。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经济发展 VAR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琼
在城镇化金融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新型城镇化指标,将金融发展分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运用1998—2012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数据和中国金融发展数据,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不同金融种类对新型城镇化各个方面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表明,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政策性金融更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水平发展,而商业性金融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水平;两种金融支持对城市环境水平发展推动均不明显;良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进一步推动金融水平的整体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刚 蔡平
文章通过对全域旅游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指数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进行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范围内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相互影响的协调关系,大部分省区协调具有很大提升空间,全域旅游有利于推进城镇旅游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城镇化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产业 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龙奋杰 王雪芹 王爵 邹迪
利用全国、贵州省域和县域三个层面的数据,构建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回归计量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实证研究了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与城镇化率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率影响第二产业就业结构,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影响城镇化率;从贵州省看,其城镇化率对产业就业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而产业就业结构却显著影响城镇化率;贵州省城镇化率受产业集聚影响的强度和作用幅度大于全国平均值,其中最显著的是教育发展的集聚程度。建议贵州省应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和集聚程度,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导向,推动以产业发展为动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晓青 张晓婉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越高。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运用鲁苏浙闽粤五省2005年~2012年第三产业细分层次和城镇化率等基础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第三产业各层次对城镇化具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第二层次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最大,约为第一层次的2.4~3.3倍,而第一层次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是第四层次的1.3~1.8倍;第三层次表现出对城镇化的负效应。为此,应发挥传统服务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正确把握政府角色,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引领作用;完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加大进出口贸易支持和对第三产业的金融支持等。
关键词:
城镇化 第三产业 鲁苏浙闽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方勇华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金融规模的增长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剩余方面均具有正向影响。实证分析发现,金融系统中存贷款比率上升对城镇化具有负向的影响,表明我国存贷款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会对城镇化推进不利,应加强存贷款比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洁 冯春梅
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如何避免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困境?文章从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注重综合发展的城镇化影响因素模型,探寻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终提出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之策:从"扩张型"向"内涵型"转变,从对经济增长"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发展"质"的关注。
关键词:
中部 城镇化 影响机制 主成分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方勇华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金融规模的增长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剩余方面均具有正向影响。实证分析发现,金融系统中存贷款比率上升对城镇化具有负向的影响,表明我国存贷款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会对城镇化推进不利,应加强存贷款比率上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