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5)
2023(7040)
2022(5680)
2021(5279)
2020(4372)
2019(9562)
2018(9080)
2017(17952)
2016(9753)
2015(10488)
2014(10772)
2013(10553)
2012(9744)
2011(8861)
2010(8929)
2009(8408)
2008(8537)
2007(7779)
2006(6661)
2005(6445)
作者
(28580)
(23687)
(23591)
(22597)
(15226)
(11502)
(10864)
(9179)
(8940)
(8588)
(8265)
(8136)
(7678)
(7630)
(7515)
(7476)
(6976)
(6960)
(6802)
(6793)
(5821)
(5720)
(5610)
(5452)
(5368)
(5325)
(5232)
(5010)
(4954)
(4537)
学科
(38467)
经济(38423)
(29476)
管理(28212)
(22931)
企业(22931)
方法(18816)
数学(16920)
数学方法(16758)
(13052)
中国(12786)
(11583)
(11217)
银行(11209)
(10878)
保险(10786)
(10685)
(10098)
金融(10098)
(9451)
(8417)
财务(8407)
财务管理(8381)
(8121)
企业财务(8095)
业经(7606)
(7190)
贸易(7181)
(6945)
(6485)
机构
大学(141379)
学院(139048)
(59052)
经济(57753)
管理(54503)
研究(46890)
理学(45695)
理学院(45186)
管理学(44498)
管理学院(44195)
中国(42248)
(33164)
(29220)
科学(26435)
财经(25768)
(23558)
(23314)
中心(23076)
(22646)
(21466)
研究所(20821)
财经大学(19752)
经济学(19498)
业大(18653)
北京(18388)
经济学院(17595)
农业(17555)
(17459)
(17092)
金融(16814)
基金
项目(91136)
科学(72337)
基金(69274)
研究(64426)
(60724)
国家(60258)
科学基金(52007)
社会(43475)
社会科(41240)
社会科学(41226)
基金项目(35407)
自然(33699)
自然科(33016)
自然科学(33006)
(32837)
自然科学基金(32469)
教育(29098)
资助(28975)
(28630)
编号(24551)
(21059)
成果(20561)
重点(20210)
国家社会(18919)
(18756)
教育部(18456)
(18442)
(17870)
科研(17694)
人文(17464)
期刊
(63185)
经济(63185)
研究(45513)
中国(27652)
(26636)
(25725)
金融(25725)
学报(22457)
管理(20236)
科学(20154)
(19866)
大学(17133)
学学(16520)
财经(14067)
农业(12450)
(11920)
经济研究(10408)
教育(9933)
技术(9898)
业经(8606)
问题(8183)
理论(8106)
(7322)
实践(7234)
(7234)
(6759)
(6659)
统计(6653)
图书(6402)
技术经济(6288)
共检索到218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清华  程垒  
市场交易行为在时间上的不同步和空间上的不同域往往容易产生无法避免的交易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是通过契约方式加以规避的。但是,依据现代契约理论,任何契约都具有不完全性,尤其公共信用市场上的公共信用更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契约。不同于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的第三配置作为一种"软约束"力量,能够通过隐性承诺规范不完全契约背景下的交易行为,这是第三配置力量在公共信用市场上所发挥的独特功能,是第三配置规避公共信用市场风险的隐性逻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隐性债务源于政府承担公共风险而产生的潜在支出义务,化解隐性债务的关键是治理诱发政府潜在支出义务的公共风险。隐性债务治理不仅要防范政府部门债务风险向私人部门的溢出,还要降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冲击。公共风险视角下隐性债务治理的关键是从疏堵结合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核心是在厘清隐性债务内涵并明确政府权责边界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与化解的制度体系,其中建立隐性债务报告制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向预算内转变、深化政府直接融资制度改革、加大隐性债务内外部监督力度、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巨灾保险制度等是构筑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的重要着力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文琼  
通过对Z省S县和H省X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基层政府存在一定的制造风险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逾越上级政府对其行为所设定的规范或要求,其背后的动机往往是为了增加财政可支配收入或扩大对基层有限财政的支配权,从而缓解财政供需之间的矛盾;该行为生成于县域财政资金匮乏与横向竞争结构下政绩压力的双重挤压,由于“资源密集型”政绩的路径依赖,政府产生了大量的财政资源诉求,然而这种需求却难以通过当前匮乏的财政资源得到满足;为了将制造的风险限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迎检、维稳和精英俘获都是基层转而采取的风险规避行为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明忠  陈江华  
通过对农民合作社形成逻辑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伴随农业生产现代化与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社形成具有必然性,但合作收益共赢只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前提条件,并不必然促使农民合作社的产生。现实中,小农基于风险规避与技术扩散的考虑,具有加入合作组织的需求与倾向,但其在资源禀赋的约束下,难以自发地内生出农民合作社,而大农或农村精英才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逻辑起点,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农业面临的风险及其技术特性不同,决定其风险规避和技术扩散的方式不一,合作社的股权结构、组织治理及其运作模式必然不同,需要在未来的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同舟  
政治锦标赛下的地方官员晋升机制、公共政策对象的权利意识觉醒,以及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双重压力,使得"风险规避"成为了地方政府的现实选择。以"地方政府行为动机"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强度"作为一组关键变量,可以架构四类治理情境;在不同的治理情境中,地方政府会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茂波  唐欣宇  游子欢  
我国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是为平衡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实现的紧迫性与发展过程的渐进性之间的张力,应对类型属性实现环境复杂性的重要举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意在彰显人才培养的独特性,探索人才培养路径,树立人才培养范例,奠定全面实施的基石。但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试点院校将面临社会认同偏离、培养路径不适切、培养效果不可预见及培养模式普适性不强等风险。为规避风险,需落实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夯实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精准实现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注重经验措施的可推广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斌  葛扬  
追逐与实现技术创新是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隐性逻辑和潜在主线。发达完备的资本市场高度契合技术创新特点,也就是资本市场筛选评价技术创新的规律在发挥作用。美国硅谷和纳斯达克强力驱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现代化分工与协作视域下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适用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要紧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机制、环境、条件,与创新驱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贯通起来,立足我国资本市场"新兴+转轨"特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统筹用好"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着力锻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宝庆  张善超  樊亚峤  
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招生体系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回归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然而,多元行动主体基于自身制度逻辑展开的博弈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隐含了一定风险。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包括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自我变革、吸纳系统外力量的参与、加强对程序制度设计及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多中心"的规避风险方式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玉德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止风险累积演化为系统性风险,推动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必须在厘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基于公共风险视角溯清隐性债务产生的动因及其演化机理,揭示政府、市场和公民个人之间跨部门风险传播并最终汇聚形成隐性债务的风险逻辑。隐性债务主要来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产生的公共财政支出责任和政府部门风险私人化后的再次回流,其实质是公共风险引致的非法定的政府潜在支出义务。据此可以进一步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以消除隐性债务理解上的歧义且能更好地发挥现实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严清华  程锦晖  
公共信用不同于传统的关系信用和市场交易中的契约信用,它是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中通过不完全契约或者隐形契约方式体现的信用关系与信用形式。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公共信用供给的情形下,由市场和政府之外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和习俗惯例等第三种力量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第三配置通过理性自律和理性依从的双核内在机制,能对公共信用的供给发挥更为直接和有效的作用。理性自律通过道德约束和对信誉资产的追求主动供给公共信用,理性依从则在第三方监督约束下使公共信用"被供给"。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理想的公民社会建设等配套体系能确保第三配置发挥有效的作用。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忠民  
"宝万之争"引发市场对杠杆收购的热议,而其本质是金融体制的转轨与市场化的更深入发展,这也对监管体制提出挑战。本文分析了杠杆并购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逻辑的变化,并对监管提出建议,希望监管转变为"负面清单"式行为监管。"宝万之争"引出了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杠杆运用及监管问题:杠杆作为一种金融资源,如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苏野  
首先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法律特征,进而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合同在实践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基于此提出了第三方物流合同法律风险的规避措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巍  
分析了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法律责任及其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提出了规避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法律风险的相应对策,包括完善了PL经营人,完善了PL法律法规和建立行业组织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金丽  
简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合同的概念及特征,并对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类,从理论与实务上对第三方物流合同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明确法律规范、厘定归责原则、加强合同风险管理、通过商业保险转嫁责任、构建企业法务团队等规避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娜   黄明理  
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之举,是一种高度依赖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成员自愿分配资源的特殊模式,其生成蕴含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理论的人本逻辑与公平正义原则,在反思当前生产及分配方式内生矛盾的过程中重塑了分配的叙事议题及框架。文化逻辑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观念嵌入城乡、社区与圈层内所形成的乡土文化中的“爱乡”情结、社区文化中的“爱邻”情结以及圈层文化中的“爱人”情结,构成第三次分配走出西方“慈善悖论”的文化基础与内生的道德动力。实践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以开创“先富带后富”新路径、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准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动因,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考察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第三次分配这种特殊模式“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