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3)
2023(3817)
2022(3255)
2021(3420)
2020(2648)
2019(6102)
2018(6267)
2017(9543)
2016(6722)
2015(7787)
2014(8191)
2013(7172)
2012(6945)
2011(6419)
2010(6767)
2009(6017)
2008(6139)
2007(5805)
2006(5306)
2005(4989)
作者
(17164)
(14354)
(14142)
(13797)
(9239)
(7075)
(6719)
(5726)
(5439)
(5380)
(5076)
(4747)
(4601)
(4591)
(4584)
(4580)
(4511)
(4321)
(4288)
(4219)
(3909)
(3560)
(3541)
(3435)
(3324)
(3270)
(3222)
(3053)
(2995)
(2975)
学科
教育(19165)
(16186)
经济(16158)
管理(12547)
中国(12051)
(9356)
理论(7879)
(7698)
企业(7698)
(7497)
教学(7032)
方法(5969)
(4829)
数学(4767)
(4619)
数学方法(4549)
地方(4473)
(4222)
发展(4125)
(4002)
研究(3757)
(3725)
技术(3571)
(3474)
思想(3460)
学法(3398)
教学法(3398)
政治(3360)
高等(3324)
学校(3310)
机构
大学(89421)
学院(83448)
研究(34582)
教育(28288)
(23378)
师范(23240)
(22068)
管理(22041)
(21886)
科学(21402)
经济(21126)
中国(19839)
师范大学(19324)
理学(18082)
(17989)
理学院(17681)
管理学(16960)
管理学院(16774)
研究所(16270)
(15754)
北京(14788)
技术(14746)
中心(14513)
职业(13600)
(12644)
(12335)
(12247)
(11724)
业大(10856)
教育学(10724)
基金
项目(48427)
研究(41975)
科学(38526)
基金(30219)
教育(28647)
(25882)
国家(25475)
社会(22435)
社会科(20777)
社会科学(20772)
科学基金(20347)
(20315)
编号(20089)
成果(20003)
(19555)
课题(18015)
(15640)
基金项目(14596)
重点(12802)
资助(12741)
规划(12627)
(12289)
自然(11937)
项目编号(11917)
自然科(11674)
自然科学(11671)
(11556)
自然科学基金(11434)
(11390)
(11261)
期刊
教育(48598)
研究(36889)
中国(31225)
(29014)
经济(29014)
学报(14040)
技术(12121)
(11825)
大学(11774)
职业(11738)
科学(11605)
(9669)
学学(9133)
管理(8909)
农业(8133)
技术教育(7692)
职业技术(7692)
职业技术教育(7692)
(6198)
论坛(6198)
高等(5771)
(5623)
(5561)
金融(5561)
图书(5435)
成人(5214)
成人教育(5214)
高等教育(5036)
(4557)
财经(4526)
共检索到148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王建华  
在国外 ,教育被纳入第三部门研究范畴中 ,但具体论述不多。从第三部门的视角研究高等教育属性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各种高等教育思潮风起云涌 ,高等教育改革处于激烈争论之中 ,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足够的理论合法性。将第三部门的相关理论引入高等教育理论范畴 ,既有助于加深对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困境的理解 ,又可丰富现有的高等教育理论 ,提高理论的前瞻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但总的趋势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力度逐渐减轻,高等院校的自主权不断增大;换言之,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行政控制逐渐减少,市场介入越来越多。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兴起的“国有民营”办学模式便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制度创新,是我国高等学校从事业单位走向非营利组织的有益尝试,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第三部门的有效选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在今天,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但由于大学组织特性使然,高等教育改革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在改革的进程中,出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内在逻辑的要求,高等教育既要摆脱对政府的依附,又要避免步入营利性部门的误区,只有向第三部门的方向发展。因为,就目前而言,现代大学的命脉仍在于自治与非营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涛  
第三部门理论为我们考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象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工具。从发生学和现实特征考察职业教育集团具备显著的第三部门特征;目前,我国职教集团发展面临的三个方面问题("有成员无组织"、"有集团无身份"、政府支持和政府干预的边界不清)影响了职教集团的发展。要实现职教集团的有效治理,首先应明确职教集团的身份,完善其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并通过"增权赋能"和"职能让渡",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将职教集团创造为成员的"事业共同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现代大学作为第三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安排由于受政府制度以及企业制度环境的消极影响,一直以公私两分的形式存在,远离了第三部门制度架构的规范性要求。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大学制度无论在所有权、管理权、资金来源还是在法律程序的层面,都已基本具备了超越公私两分的可能。在超越公私两分的基础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必须紧紧围绕自治、非营利与非政府三个核心观念展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罗爽  
针对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的改革问题,学界形成了公法人和私法人两条思路,然而它们都并非最佳的策略选择。突破公私两分法、主张社会结构三分法的第三部门理论成为可供选择的理论工具。将高等学校定位为第三部门组织,实现了其两大根本组织属性——自主性和公共性的有机辩证统一。由此,对高等学校这样一种主体资格和行为进行确认和规范的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即意味着在价值基础方面兼顾和协调高等学校的自主性和公共性,是高等学校法人制度改革的应然选择。同时,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也已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法律基础和改革契机。第三部门视野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应属于专业型第三部门法人,并采取社团法人的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为避免商业化的潜在倾向变为现实 ,有必要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定位。第三部门是指政府与企业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的集合。在组织定位上 ,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是第三部门性质的。整个高等学校组织群体会一直朝着理想的第三部门组织——高自治、非营利的方向迈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新发  
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和加入 WTO的过程中 ,我国公办高等学校作为第一部门组织在政府体制中运作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丧失。解决公办高校存在的问题 ,需要的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 ,而是深刻的转型。比较可行的方向选择是转向第三部门领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波  
在漂绿的治理中,消费者个体存在参与不足、对抗力量不足、诉讼困难、"羊群效应"等问题,在满足珍惜信誉的条件下,消费者组织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个体治理漂绿存在"囚徒困境"问题,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合作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治理漂绿中的作用,需要使消费者组织和行业协会回归其民间性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霞  李万新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上失灵的情况逐渐凸现.政府与市场的 合作 不再像传统理论经济学所描述的那样可以涵盖整个社会的需求.当有新的需求出现而不能被及时有效的满足时,需求对供给的吸引力超越了我们的想像.第三部门 又称非营利组织 凭借其自身优势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迅猛发展,势必会成为与政府和市场比肩而立的公共需求提供者,从而成为公共经济的积极活动主体之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雅克·迪夫尼  丁开杰  徐天祥  
在最近20年里,欧美国家的第三部门出现了转向社会企业的新趋势。关于第三部门,已有研究文献存在"社会经济"和"非营利组织"两种不同的概念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对社会企业的研究需要超越这两种概念和分析方法。实际上,从经济特性看,社会企业具有可持续地生产商品和销售服务、高度自治、经济风险显著、带薪雇员数量尽可能少等特征。而从社会特性看,社会企业具有一个让共同体受益的明确目的;它由一群公民发起行动;拥有的决策权不是基于资本所有权;具有参与性,受项目影响的所有人都能参与活动;只进行有限的利润分配,或者说资产锁定。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杨伟娜  董雨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同时,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又反映着国家、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和经济规模。近年,协会、学会、商会、联合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并创造了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又一个佳绩,被誉为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在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中,如何实现角色转换、加强职能建设始终是协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为了加快协会的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制度创新,逐步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间职能清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新体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宏伟  何建佳  徐福缘  
在最近20年里,"第三部门"的影响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囿于"第三部门"的特殊性,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理论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对其运营状况的评价更是具有较大难度。目前,已有研究文献存在着"社会经济"和"非营利组织"两种不同的概念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鉴于我国"第三部门"的运营现状及特点,在对"第三部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其运营的评价指标,并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第三部门"运营评价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显示该方法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且较好地反映出组织运行的现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杨伟娜  董雨  
■从世界范围来看,行业协会自中世纪就有,但是它们的职能和作用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逐步进行着调整和改革的。进入19世纪以后,围绕特定领域或问题结成的各种行业协会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延伸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工商业、劳工运动等方面。在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则下,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协会的运作方式与管理制度已日臻完善,逐步成为加快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三推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宏伟  徐福缘  何建佳  
第三部门运营评价是考察第三部门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了构建第三部门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的难点后,依据构建原则和标准,结合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四维三级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基于模糊综合法的评价模型,有效解决了评价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