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9)
- 2023(11032)
- 2022(9418)
- 2021(8947)
- 2020(7173)
- 2019(16407)
- 2018(16449)
- 2017(30923)
- 2016(17301)
- 2015(19299)
- 2014(19650)
- 2013(19499)
- 2012(18717)
- 2011(17254)
- 2010(17956)
- 2009(16921)
- 2008(17033)
- 2007(15489)
- 2006(14576)
- 2005(13615)
- 学科
- 济(77547)
- 经济(77440)
- 业(49168)
- 农(47499)
- 管理(38717)
- 农业(31743)
- 企(27085)
- 企业(27085)
- 中国(26139)
- 地方(24075)
- 业经(22011)
- 方法(19962)
- 制(19733)
- 数学(16506)
- 数学方法(16196)
- 银(15454)
- 银行(15430)
- 发(15410)
- 学(15282)
- 行(15074)
- 融(15053)
- 金融(15052)
- 财(14890)
- 体(13692)
- 贸(13446)
- 贸易(13431)
- 易(12932)
- 发展(12163)
- 展(12122)
- 地方经济(11929)
- 机构
- 学院(249472)
- 大学(245247)
- 济(106446)
- 经济(104088)
- 研究(99712)
- 管理(88064)
- 中国(78688)
- 理学(72837)
- 理学院(71888)
- 管理学(70608)
- 管理学院(70143)
- 农(61307)
- 科学(59368)
- 京(55024)
- 所(53180)
- 财(49605)
- 研究所(47328)
- 农业(46613)
- 中心(44986)
- 江(43047)
- 业大(41114)
- 范(37939)
- 师范(37630)
- 财经(36201)
- 北京(35733)
- 院(34797)
- 省(33976)
- 州(33873)
- 经(32529)
- 科学院(30848)
- 基金
- 项目(151445)
- 科学(118154)
- 研究(116932)
- 基金(105549)
- 家(92003)
- 国家(91053)
- 科学基金(75639)
- 社会(72897)
- 社会科(68448)
- 社会科学(68429)
- 省(61606)
- 基金项目(55187)
- 教育(52336)
- 划(51040)
- 编号(49955)
- 自然(45246)
- 自然科(44093)
- 自然科学(44081)
- 自然科学基金(43245)
- 成果(42866)
- 资助(42175)
- 发(40017)
- 课题(36099)
- 重点(34980)
- 部(33565)
- 农(33210)
- 发展(32697)
- 展(32130)
- 创(31269)
- 性(30591)
- 期刊
- 济(141610)
- 经济(141610)
- 研究(85063)
- 中国(66408)
- 农(65137)
- 农业(43694)
- 学报(38624)
- 科学(37349)
- 教育(36124)
- 财(35584)
- 融(33299)
- 金融(33299)
- 管理(32666)
- 大学(30034)
- 学学(27865)
- 业经(27745)
- 技术(22601)
- 业(21458)
- 经济研究(19563)
- 问题(19387)
- 财经(17671)
- 农村(15708)
- 村(15708)
- 世界(15514)
- 经(15384)
- 农业经济(15088)
- 版(13782)
- 经济问题(13395)
- 贸(13166)
- 资源(13040)
共检索到426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君弟 彭媚娟
化石能源模式发展的不可持续,引发了以可再生能源、数字制造及大数据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这场革命要求发展可再生能源,存储间歇式能源,建立互联能源共享网络。与此同时,这场革命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生态农村;拓展智慧农业云平台;培训新型农民和转变政府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华 王文涛
新的工业革命趋势有一种新的导向,导向就是把有形资源的研究和无形资源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另外要把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知识看不见的手同时并重,发挥推动作用。对于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其基本定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19世纪的蒸汽机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2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露露 韩超
在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各国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但学界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基于此,本文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论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在分析历次工业革命技术演进的基础上,界定"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结合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经验,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再工业化 新能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戚聿东 刘健
本文从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模式特征的分析入手,探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产业组织模式的影响,从政府职能定位、产业结构政策、反垄断政策、竞争政策、审批政策和补贴政策等方面阐述了促进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业政策体系。笔者认为,以分布式发散式新通信技术与社会化民主化新能源体系有效融合为本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产业组织模式出现规模经济效应弱化、产业集中度和规模起点降低、市场进入壁垒下降、中小企业优势显现、可竞争市场结构形成等特征,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驱使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由大规模标准化制造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并推动垂直结构、中央集权的组织模式向扁平化、社会化和竞合化的网络状组织模式转换,而传...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产业组织模式 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泊溪
前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生产力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主题,作为国务院决策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由产业部做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资深报告。本文参考和引用了该报告内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就。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全面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林
最近,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全球范围特别是我国有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如何认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是否确切,我国如何应对新的产业革命等,迫切需要关注。(一)第三次工业革命反映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为促使经济复苏,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但新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媛媛 宗伟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制造业成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核心。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发展迅速,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并已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植政策,保障了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但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整体制造业水平不高,发展协同性不够;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制造业精英人才缺失,政策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等等。为此,在今后的智能制造业发展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及统筹协调,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联盟;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智能制造基础理论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核...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明远
2012年4月英国在《经济学人》杂志上提出3D打印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和国际化,这就要求教育要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人才。高等教育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加强通识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教育国际化,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真虹 侯琳洁 李倩雯 哈利·海林斯
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何对港口产业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文献论及。本文在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全球海运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从港口发展自身规律的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港口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基于65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论证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下港口发展的趋势,给出了未来港口的发展模式,即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港口作为洲际之间和洲域之内连接的重要节点,将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通过使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而成为一个生态性港口;港口将成为密切区域内物资联系的集散、分拨和配送中心,成为贯通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重要节点,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柔性化港口,成为信息高度集成的智慧港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管治华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信息技术等一系列重大相关技术取得群体性突破,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各国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分工格局。本文在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和对未来世界发展具体影响的基础上,阐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即削弱原有的比较优势、产业升级难度加大和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调整,最后提出了培育人力资本优势等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革命 产业 策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家庭 孙哲
以新能源技术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枢纽和以数字化制造为形式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上的典型表现,由此带来的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经济转型的新内涵:低碳概念驱动产业创新、需求因素引导新兴产业、"再工业化"支撑产业体系和扁平化组织形成产业网络。然后对工业革命进程中教育与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教育战略,从教育的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两方面提出了教育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教育 经济转型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纯彬
2011年美国人杰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出版了一本书《第三次工业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2012年中信出版社出了中译本,加了一个副标题: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这个副标题加的不准确也没必要。但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均引起了政界和经济界的关注。一些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的领导人以及一些大公司的领袖,对该书给予了好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为读者已知的既定前提处理的,没有给出作者明确清楚的说明。但关于工业革命阶段的划分始终是不尽一致的。第一次工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6月9日,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外经贸大学共同主办,由中企合(北京)企业管理中心承办的中国对外经贸2012夏季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商务部官员及相关专家、学者外,还有几十位企业界代表。会议分析了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形势,还探讨了世界悄然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现将几位专家的发言内容摘登如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根良
按照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有关经济追赶的两种机会窗口理论,"第一种机会窗口"不可能存在追赶机会。但是,由于产品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第一种机会窗口"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也大量地出现了,那么,这是否有追赶成功的可能呢?本文通过对我国光伏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案例研究,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模式无法承担起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重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仍然试图通过"第一种机会窗口"即继续沿袭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应对新工业革命。为了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第二种机会窗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亟须重大变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蔡春林 姚远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教授杰里米·格林伍德(Jeremy Greenwood,1997)认为,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似乎不怎么关注第三次工业革命。直到21世纪初期,尤其是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欧盟、美国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热情重新高涨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