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0)
2023(6240)
2022(5089)
2021(4511)
2020(3745)
2019(8203)
2018(8103)
2017(15143)
2016(8305)
2015(9268)
2014(9372)
2013(9267)
2012(8523)
2011(7657)
2010(7739)
2009(7556)
2008(7579)
2007(6745)
2006(6044)
2005(5743)
作者
(23724)
(20144)
(19988)
(19092)
(12813)
(9620)
(9056)
(7682)
(7642)
(7235)
(6949)
(6760)
(6732)
(6534)
(6521)
(6212)
(6004)
(5845)
(5798)
(5705)
(5073)
(4908)
(4748)
(4573)
(4540)
(4508)
(4503)
(4367)
(4087)
(3869)
学科
(32272)
经济(32191)
管理(31790)
(27029)
(23758)
企业(23758)
(13641)
(12794)
方法(10926)
中国(9545)
数学(9117)
业经(9025)
数学方法(8991)
(8941)
(8768)
体制(7470)
(7207)
财务(7188)
财务管理(7163)
(6910)
银行(6901)
企业财务(6794)
(6632)
金融(6627)
(6615)
地方(6532)
(6201)
(5972)
环境(5943)
农业(5715)
机构
大学(121712)
学院(120419)
(51149)
经济(50035)
管理(45626)
研究(41788)
理学(38730)
理学院(38273)
管理学(37706)
管理学院(37467)
中国(32684)
(28416)
(25477)
科学(23323)
财经(20944)
(20542)
(19846)
(18873)
中心(18706)
研究所(18116)
(17804)
经济学(16257)
北京(15831)
业大(15780)
财经大学(15487)
(15301)
(14935)
(14835)
师范(14793)
经济学院(14414)
基金
项目(78365)
科学(62881)
研究(58521)
基金(58223)
(50242)
国家(49821)
科学基金(43282)
社会(39453)
社会科(37343)
社会科学(37337)
基金项目(30283)
(29975)
教育(27080)
自然(26692)
自然科(26083)
自然科学(26076)
自然科学基金(25621)
(25280)
资助(22893)
编号(22757)
(21368)
成果(19623)
(18088)
重点(17961)
(16875)
国家社会(16785)
课题(16733)
(16311)
教育部(15963)
创新(15880)
期刊
(61651)
经济(61651)
研究(39627)
中国(29640)
(24189)
管理(19862)
学报(17699)
(17274)
科学(16848)
大学(14264)
(13617)
金融(13617)
教育(13578)
学学(13448)
财经(11277)
农业(10938)
技术(10279)
(9648)
经济研究(9492)
业经(9245)
问题(7771)
(6035)
(5934)
会计(5842)
财会(5760)
科技(5660)
现代(5600)
改革(5469)
(5469)
(5424)
共检索到193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江亚洲  郁建兴  
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缓解社会个体焦虑情绪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包括发展慈善捐赠、社会企业、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等。运用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培育社会慈善主体,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体量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鑫海   李敏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它的出现可以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第三次分配有它的产生基础,即经济条件改善的物质基础和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中,第三次分配具有改善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促进人们精神的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三大重要作用,但它与当今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匹配,具有滞后性。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第三次分配进行正向激励、建立第三次分配法治体系和监督制度以及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三种实现路径来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课题组   郭江   王鸿君  
第三次分配作为构建分配新格局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将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初次分配的“无形之手”和再分配的“有形之手”在制度体系上已经较为完善,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第三次分配也到了全面推动的最佳时机。现阶段,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与我国第三次分配相关的税收制度和政策还有一些急需完善之处。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等在促进第三次分配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张毓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体和客体条件。我国第三次分配作为共同富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人类社会发展依次经历“人的相互依赖”“物的相互依赖”及“自由人联合体”三大形态。对于中国而言,三大社会形态的分配特征交织在一起,分配理念也融合为一体。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助观念、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分配要求、指向未来社会形态的分配目标,“共时性”地兼具内生动力和外部约束,兼顾分配结构和生产要求,兼容历史底蕴和未来导向,其历史使命在于消解人类解放主客体条件的互斥性,实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劳动者精神境界的共同提升。从政策诉求看,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合的制度安排,发挥市场、政府、社会三方力量的协同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更为完善的主体和客体条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旭雯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追求。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继承、是对“先富后富”理论的有效衔接,并成为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力量。从作用机理上看,两者之间的内在耦合性表现在中国特色第三次在弥补分配不足中推动全民共富,在涵养向善文化中促进全面共富,在吸纳社会成员参与中助力共建共富,在不断促进社会公平中实现全程共富。从显著优势上看,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主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文武  苗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之中,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再次凸显了推进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理论上,要在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与第三次分配的科学内涵基础上,展开对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研究,这种内在逻辑可以从“四大作用”进行解释,即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生产力发展作用、社会保障强化作用、精神文明提升作用;在实践上,需要结合第三次分配出现的新特点与社会共同富裕的新要求,充分把握第三次分配的实践要义,积极推动“四个拓展”,即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主体、客体、功能、实现形式,不断完善新发展阶段第三次分配,从而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原则基础上,由高收入群体、企业和普通人群等,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参与济困扶弱、民生事业、公共福利、教育医疗、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的社会行为。它是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重要的分配形式,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补充性地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慈善、捐赠和公益等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分配领域,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可从定义体系、制度设计、产权保护和政府定位等路径建立健全三次分配体制机制,进而推动完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和更好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喆  
为深入理解三次分配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并更好地把握三次分配的现实基础和亟待补齐的环节,我们需要把分配、财富和收入放在历史的长轴中研究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引发各界关注。其中"三次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成为会议的焦点和亮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诗情  
第三次分配作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补充,对促进社会资源的均衡流动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积极意义,其中蕴含的强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社会环境下,第三次分配虽然已经存在一定的主体力量和实现渠道,但其机制的构建仍有不可忽视的缺陷,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作为其主渠道的公益慈善力量也待进一步优化,推动第三次分配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权  陈媛媛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是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参与三次分配的全过程,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于三次分配视域,从纵向、横向和结构三个方面考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剖析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析三次分配视域下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针对我国目前税收制度赋能共同富裕存在的制度短板,提出三次分配视域下我国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政策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包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并在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三次收入分配视角,从理论层面阐述税收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从历史层面回顾我国促进共同富裕的税制改革历程,从现实层面剖析当前我国税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环节要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流转税制,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征税范围;再分配环节完善个人所得税,推进财产税改革;三次分配环节优化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雪杰  
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量化了再分配过程中居民获得的社会福利和第三次分配中的其他转移性净收入对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并测度了可支配收入形成后进一步消除相对贫困所需的额外福利强度。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40%为相对贫困线的分析结果表明,再分配确实降低了居民收入的相对贫困率,全国社会福利减贫效应达到15.81%;再分配改变了相对贫困率最低省份的分布格局,但未改变相对贫困率最高省份的分布格局,也未改变相对贫困程度东、中、西依次递增的区域分布模式。居民实际获得的社会福利强度及其减贫效应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特征,社会福利一定程度的错配影响了其整体减贫效应;第三次分配在减少相对贫困方面的作用有很大提升空间,地区差异不大;中国进一步消除相对贫困所需的平均额外福利强度为2.07%,表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增的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维祥   石柔刚   周建平   刘程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数字化、智能化是引领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数字化和智能化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数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智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智经济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共同富裕。在区域经济发达程度较低时,数智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妨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这种抑制效果将进一步削弱,直到区域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数智经济发展才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同时,数智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高邻近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因此,各地区应加快数智经济发展进度,使数智经济的建设更有效地服务于共同富裕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清香  李仙娥  
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最强音,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选取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区域异质性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是赋能共同富裕的新动能,且这种助推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作用机制分析可知,数字经济通过发挥创新效应、协同效应、普惠效应等构筑共建机制、共富机制以及共享机制推动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以上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参与共建与共富的条件和机会,提升致富能力,进而创造丰盈的社会物质财富和丰裕的精神财富,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进而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助力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枫   邢芳菲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新型城镇化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细分共同富裕维度检验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可显著提升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为此,提出加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改革工作、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靶向发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