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5)
- 2023(5362)
- 2022(4541)
- 2021(4505)
- 2020(3840)
- 2019(8974)
- 2018(9279)
- 2017(17762)
- 2016(9658)
- 2015(11307)
- 2014(11296)
- 2013(10748)
- 2012(9668)
- 2011(8754)
- 2010(9166)
- 2009(8151)
- 2008(7834)
- 2007(7164)
- 2006(6236)
- 2005(5407)
- 学科
- 济(41205)
- 经济(41059)
- 管理(23684)
- 业(22480)
- 方法(20661)
- 企(19808)
- 企业(19808)
- 数学(16960)
- 数学方法(16432)
- 理论(11550)
- 农(11188)
- 中国(10994)
- 业经(9529)
- 和(7689)
- 地方(7600)
- 教学(7475)
- 学(7120)
- 教育(7024)
- 农业(6835)
- 制(6585)
- 财(6404)
- 技术(5768)
- 贸(5651)
- 贸易(5644)
- 易(5422)
- 体(5226)
- 策(5153)
- 学法(4985)
- 教学法(4985)
- 划(4604)
- 机构
- 学院(131683)
- 大学(129962)
- 管理(50424)
- 济(48991)
- 经济(47749)
- 理学(43627)
- 理学院(43138)
- 研究(43007)
- 管理学(41928)
- 管理学院(41701)
- 中国(30431)
- 京(27626)
- 科学(26282)
- 所(21232)
- 财(21148)
- 农(20684)
- 江(20663)
- 中心(19474)
- 研究所(19277)
- 范(19200)
- 业大(19128)
- 师范(19036)
- 技术(17445)
- 北京(17348)
- 财经(16755)
- 州(16373)
- 农业(15754)
- 院(15681)
- 经(15124)
- 师范大学(15121)
- 基金
- 项目(88373)
- 科学(69497)
- 研究(66582)
- 基金(61809)
- 家(53317)
- 国家(52870)
- 科学基金(45674)
- 社会(41589)
- 社会科(38156)
- 社会科学(38140)
- 省(36402)
- 教育(34419)
- 基金项目(31922)
- 划(30548)
- 自然(29577)
- 自然科(28990)
- 自然科学(28986)
- 编号(28983)
- 自然科学基金(28439)
- 资助(26604)
- 成果(23567)
- 课题(21070)
- 重点(20339)
- 部(19536)
- 创(18720)
- 发(18305)
- 创新(17336)
- 年(17333)
- 项目编号(17161)
- 教育部(17116)
共检索到197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雁琳
技能短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主要原因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合作,造成技能供求的失衡。倡导第三条道路的布莱尔工党政府强调"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缓解英国面临的技能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建立包容性社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钧
教师培养的驻校模式被称为美国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驻校模式由学区主办,其目的是为本学区培养教师,学区与大学、基金会形成伙伴关系;该模式的培养过程包括未来教师的录取与筛选、驻校学习与课程学习、入职指导与领导力形成;驻校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培养课程具有学区个性化特征,由经验教师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使未来教师在中小学实践共同体中学习教学。该模式汲取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学习理论、文化回应性教学观、学术知识与实践者知识并重的教师教育认识论思想。
关键词:
美国教师教育 第三条道路 驻校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钱志中
"第三条道路"是1997年布莱尔执政后英国新工党试图将政治、经济、社会等原本分离的政策目标纳入到文化治理范畴的中间道路。英国文化政策由此开始转向以文化创意为资本、以市场培育为目标、以艺术普及与文化教育为手段的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其路径选择表现为经济复兴与社会发展两条平行线:通过教育与相关能力培训构筑创意经济的全球竞争优势;通过文化市场干预实现社会融合与社会公正。第三条道路所奉行的社会化市场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卓越艺术标准与艺术低能化的矛盾、"起跑点公平"与"再分配-识别困境",以及创意教育内容选择的困难等问题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忠虎
“第三条道路”是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新工党”的政治哲学,是介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的中间道路。这种政治哲学影响之下的英国教育改革同样体现了这种“折衷”之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煜 黄钰文 徐蕾
目前,我国开展大数据信贷创新业务的主体主要有两大类: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主要依赖自身电商平台或社交平台所积累的海量数据来获取用户信息。传统商业银行则利用自有账户或政府平台开放的数据信息自行搭建大数据平台,或通过与现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获取数据。但两种模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可推广性较差。本文基于对中国最大的三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的一手调研资料,探索既不依靠自有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的数据,又不完全依赖自有账户或政府平台数据,适用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大数据信贷"第三条道路"。
关键词:
大数据信贷 互联网银行 新网银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许杰
寻求第三条道路的观念是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新工党"的政治哲学,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条道路的核心。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在教育方面第三条道路追求教育公正,并采取了一系列"超越于左和右"的新对策。
关键词:
第三条道路 社会公平 教育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涂三广
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逻辑前提是"校企合作"。如果企业不和学校合作,学生去哪里工,岗位去那里顶?而这恰恰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普遍面对的现实。推行仿真模拟教学,把工的情景、把岗位以虚拟高仿真形态直接搭建到教室去,不愧为顶岗实习的可行之道。
关键词:
顶岗实习 “第三条道路” 仿真模拟教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莹
一种东西合璧式的管理战略近年来开始在日本企业中出现:将美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日本企业的传统做法融为一体,从而走出一条兼有东西方特点的"第三条道路"。日本一些公司主管、管理专家和顾问声称,这种管理方式赋予日本企业新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裘元伦
随着 1 997年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重新执政以及 1 998年他的《第三条道路 :新世纪的新政治》一书的发表 ,“第三条道路”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本文之所以在第三条道路之前冠以“新”字 ,是因为“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迄今这一词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以布莱尔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是新中间派在新形势、新内涵的背景下提出的 ,它已不涉及制度间的道路选择 ,而只是制度内的政策替代 ,其核心主张是超越旧左派和新右派。这种“现代化的社会民主主义”之所以值得关注 ,是因为它反映社会民主主义者为适应新形势而做出的努力 ,它包含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新内涵 ,而它的前途尚不明朗。回...
关键词:
欧洲 第三条道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帅勇
本文通过对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的简单介绍 ,结合中国实际 ,作出了中国现阶段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和正在实施金融约束政策的判断 ,同时指出了金融抑制、金融约束及其金融自由化是金融深化过程中一般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而金融约束是金融自由化的前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侯松容
面对WTO的冲击和跨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在企业运行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上存在着两条旗帜鲜明的道路,要么高度权变,要么完全流程化、制度化。管理提升的“第三条道路”是高度制度化、流程化和创造性的高度权变相结合的企业管理运行方式。
关键词:
中国企业 管理提升 第三条道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新林
作为目前欧美各主要国家执政党的政策主张 ,“第三条道路”是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更新 ,其中一些政策走向 ,尤其是在当前国际事务中以人道主义为借口 ,以强权压制主权的“干涉主义”动向 ,不仅没有进步 ,而且有所退步。但另一方面 ,“第三条道路”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所面临主要问题的变化 ,在经济、社会及政治政策方面摒弃旧的观念和思想 ,提出的一些务实性、值得认真思考的主张 ,以调整和变革寻求新的发展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某些启示。
关键词:
第三条道路 务实性 灵活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邬大光 别敦荣
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条道路是我国在一定历史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渠道。这是一种将教育的公益性与投资的营利性有机相统一、符合现实国情要求的特殊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国家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政策应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允许有更多的路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善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投资办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侯西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康宁 冯伟
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形成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技术创新。传统的做法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走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种道路没有换来技术,中国企业还是缺乏创新能力。近年来强调自主创新,但发展艰难,中国企业在关键的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过大。本文通过构建简要模型并基于案例的分析,对比研究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基于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这种创新的模式内生于本土市场,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制造的现代产业,可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一种战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