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9)
- 2023(10590)
- 2022(9192)
- 2021(8355)
- 2020(7195)
- 2019(16408)
- 2018(16168)
- 2017(32091)
- 2016(17348)
- 2015(19847)
- 2014(19597)
- 2013(19383)
- 2012(17975)
- 2011(16274)
- 2010(16310)
- 2009(15499)
- 2008(15375)
- 2007(13845)
- 2006(11729)
- 2005(10479)
- 学科
- 济(76816)
- 经济(76737)
- 管理(50026)
- 业(48277)
- 方法(40221)
- 企(39054)
- 企业(39054)
- 数学(36456)
- 数学方法(36156)
- 农(20755)
- 财(20266)
- 中国(18445)
- 贸(15971)
- 贸易(15963)
- 易(15453)
- 业经(14692)
- 地方(14256)
- 学(14193)
- 制(13939)
- 农业(13163)
- 务(12981)
- 财务(12955)
- 财务管理(12917)
- 企业财务(12240)
- 融(12034)
- 金融(12032)
- 银(11697)
- 银行(11670)
- 行(11080)
- 和(10444)
- 机构
- 学院(252352)
- 大学(251529)
- 济(107790)
- 经济(105643)
- 管理(98019)
- 理学(84697)
- 理学院(83846)
- 管理学(82503)
- 研究(82041)
- 管理学院(82034)
- 中国(63632)
- 京(51311)
- 财(49944)
- 科学(48784)
- 农(43474)
- 所(41444)
- 财经(40338)
- 中心(38854)
- 江(37811)
- 研究所(37374)
- 业大(37080)
- 经(36676)
- 农业(34559)
- 经济学(34339)
- 北京(31699)
- 经济学院(31318)
- 范(31220)
- 师范(30886)
- 财经大学(30044)
- 州(29725)
- 基金
- 项目(166470)
- 科学(131298)
- 基金(122113)
- 研究(121070)
- 家(105640)
- 国家(104810)
- 科学基金(90195)
- 社会(77692)
- 社会科(73728)
- 社会科学(73707)
- 省(64722)
- 基金项目(64102)
- 自然(58230)
- 教育(57080)
- 自然科(56919)
- 自然科学(56902)
- 自然科学基金(55915)
- 划(54532)
- 资助(51152)
- 编号(49494)
- 成果(39771)
- 部(38058)
- 重点(37720)
- 发(35615)
- 创(34579)
- 课题(33773)
- 教育部(33048)
- 科研(32513)
- 创新(32354)
- 国家社会(32154)
共检索到366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建华 陆晓博 包含
在将市场中消费者类型分为"敏感"和"迟钝"的基础上,构建了食品信任品市场中先由高质量企业制定第三方认证标签决策,然后低质量企业通过是否伪装第三方认证和传递价格信号向消费者披露产品质量信息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了在仅有"敏感"消费者,仅有"迟钝"消费者,以及"敏感"和"迟钝"消费者并存的3种不同市场结构中,实现市场均衡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高质量生产企业是否采用第三方认证标签,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实现市场的分离均衡,并且在实施第三方认证标签制度的食品信任品市场上,在政府惩罚力度较小、高质量产品定价较低、敏感消费者比例较高时,都会产生低质量生产者伪装成高质量生产者的动机。
关键词:
第三方认证 市场均衡 动态博弈 食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伟 吴秀敏
本文通过反思我国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失灵,提出第三方参与缺失或不到位,是造成当下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的重要症结所在这一假设,并对食品安全治理第三方的概念、特点及运行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博弈论侧重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消费者与食品企业间的双重博弈行为及其导致的食品安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困境,然后通过MATLAB6.5模拟实验,比较存在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与不存在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时各利益主体间的行为选择和收益,进而得出结论:存在第三方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情况下可以实现各个主体收益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双重失灵 第三方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标
主要考察文化市场均衡问题。回顾了国内外文化市场研究的现状,明确了文化市场中的第三方概念,讨论了文化市场中供给、需求和由它们形成的文化市场均衡类型,分析了第三方对于文化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繁荣文化市场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文化市场 市场均衡 第三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建华 包含 路璐
消费者分为"敏感"与"迟钝"两类,构建先由高质量厂商制定价格,再由低质量厂商决定是否通过"标签信号(Label Signal)"或"价格信号(Price Signal)"传递产品低质量信息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仅有"敏感"或仅有"迟钝"消费者,及"敏感"和"迟钝"消费者并存三种市场情形下各自实现市场分离均衡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仅有"迟钝"消费者的市场中,只能通过价格信号实现市场分离均衡;而存在"敏感"消费者的市场中,既能通过价格信号又能通过标签信号实现市场分离均衡。此外,在"敏感"和"迟钝"消费者并存的市场中,政府监督和惩罚力度较小、低质量产品成本较高及敏感消费者比例较高时,低质量厂商更...
关键词:
信任品 消费者类型 标签信号 价格信号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颖
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责任主体认定、义务规范及责任形式等问题,是食品安全领域法治化的突破。为了更好地适用法律,还需明确相关问题。责任主体认定应摒弃传统的附属主体论,将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视为单一独立主体。应把握好形式审查的范畴,对经营商的许可证的审查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类型,同时要履行好报告、制止及停止服务等义务。针对责任承担和处罚主体的竞合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想当然地做出连带责任或者不真正的连带责任的解释。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沈保全
近年来网络上应用Open ID第三方认证的网站越来越多,用户也越来越接受这种认证模式,而图书馆界相关的应用和研究不多。"服务外包产业信息门户"的应用实践表明,Open ID对拓展用户来源、增强用户体验有明显作用;Open ID将逐渐被接受,并最终成为网络上的主流认证模式;Open ID对用户忠诚度的影响不大;来自不同地域的用户因信息环境的不同对登录模式的选择也大不相同。
关键词:
开放认证 第三方认证 用户行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马爽 钱省三
食品包装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以参与食品包装市场决策的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包装企业对食品是采用过度包装还是适度包装,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选择以及在该过程中政府监管是否到位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博弈分析。并根据假设条件,创建了三方参与者的序贯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对该博弈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企业对食品采用适度包装、政府监管到位、消费者积极购买是保证食品包装行业健康发展的理想条件。从博弈论视角对食品包装市场分析,拓展了食品包装的研究思路,研究结果也可为食品工业发展适度包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关键词:
食品包装 过度包装 适度包装 序贯博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小梅 杨洋歆晨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有效供给是供求双方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界定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共用性与私用性是分析供给主体的前提。有能力承担认证信息费用的"优"质食品,通过食品排他性销售,信息的共用性转为私用性,为第三方认证机构信息供给提供了空间。研究结论说明,政府须担当满足公众食品质量安全基本信息需求的责任。在明晰产权的激励下,第三方认证机构向市场提供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信息,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市场竞争对第三方认证机构信息供给的约束可避免政府行政垄断信息供给的固有缺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铁龙 石小亮 宋维明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一再发生,提出利用采信第三方监管模式可有效地监管出口食品企业,减少甚至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保证食品交易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避免纠纷和欺诈,以确保食品安全。研究结果显示:在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中引入采信第三方模式可行且成效显著,不仅拓宽了政府监管出口食品的宽度,且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和领域也变得更加宽广。研究结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引入采信第三方模式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但该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政府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并实行有效的培育、管理和引导。政府和第三方的通力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铁龙 石小亮 宋维明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一再发生,提出利用采信第三方监管模式可有效地监管出口食品企业,减少甚至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保证食品交易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避免纠纷和欺诈,以确保食品安全。研究结果显示:在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中引入采信第三方模式可行且成效显著,不仅拓宽了政府监管出口食品的宽度,且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和领域也变得更加宽广。研究结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引入采信第三方模式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但该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政府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并实行有效的培育、管理和引导。政府和第三方的通力合作可有效地解决出口食品的安全问题。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成超,胡志
从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药品市场开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并就我国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具体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而后重点论述了药品市场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意义。
关键词:
药品 第三方物流 优势 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永娟
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用品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认证信用置于分析的中心,深入剖析认证在什么条件下才是有效的。我们提出了第三方认证的乘数信用模型,从认证机构、认证标准和认证对象三个方面分析认证的信用如何保证,也是给出了第三方认证进行品牌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第三方认证信用 品牌信用 乘数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费威
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根据食品生产企业产出变化率以及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度不同的两类消费者效用函数,在食品安全规制较弱和较强两个不同环境下建立效用最大化模型,得出食品供需均衡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利用演化博弈分析了含有安全隐患食品生产企业的演化稳定性,最后提出食品安全规制环境、安全与非安全食品的生产成本差额、消费者适当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市场对食品安全性的有效区分将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周涛 鲁耀斌
提出了C2C市场中第三方信任机制作用模型,这些机制包括反馈系统、Escrow服务、C2C中介以及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收集到215份有效数据,并采用SPSS与PLS Graph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了量表的信度、效度与模型假设。结果表明Escrow服务、C2C中介、反馈系统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卖方信任的建立,没有发现法律法规对信任的显著作用。此外,信任显著影响感知风险与交易动机。
关键词:
反馈系统 第三方信任机制 代管服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卓 丁洪彬
在2016—2020五年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共有780个通过第三方机构实施的专项评估而脱贫摘帽。在实地评估中,第三方评估机构与地方多元参评主体的良性互动很多。但一些地方利益主体对评估工作的逆向因应并不是一种良性互动。逆向因应是指在贫困县退出的第三方评估中,受评估地方通过虚假配合、不配合甚至人为设置障碍等方式对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消极响应。这种消极响应使第三方评估机构步入"低效率陷阱"和"双重利益博弈陷阱",也使中央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弥补中央与地方贫困治理信息不对称的愿望落空。本文基于纳什均衡理论框架分析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地方政府、贫困户三者间的博弈,并结合某贫困县退出评估的田野调查资料,研究发现:贫困县退出评估的运行过程中,有部分贫困户和地方政府干部倾向于采用反评估的因应第三方策略。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与第三方评估机构非良性互动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抑制地方政府逆向因应、促进正向因应"的政策建议,从而建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对贫困治理成效验收的有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