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3)
2023(2782)
2022(2383)
2021(2197)
2020(2043)
2019(4208)
2018(4172)
2017(7949)
2016(4314)
2015(4711)
2014(4840)
2013(4737)
2012(4416)
2011(3948)
2010(3992)
2009(4006)
2008(3917)
2007(3444)
2006(2978)
2005(2882)
作者
(11865)
(9890)
(9724)
(9372)
(6343)
(4752)
(4622)
(3850)
(3799)
(3555)
(3413)
(3376)
(3188)
(3188)
(3119)
(2989)
(2954)
(2901)
(2864)
(2701)
(2442)
(2271)
(2260)
(2259)
(2241)
(2181)
(2160)
(2092)
(1924)
(1895)
学科
(15233)
经济(15210)
(13315)
管理(11766)
(10748)
保险(10657)
(9004)
企业(9004)
方法(6920)
中国(6868)
(6654)
银行(6650)
(6392)
数学(6309)
(6298)
数学方法(6230)
(5820)
(5444)
金融(5444)
各种(4418)
(4345)
制度(4344)
类型(4312)
种类(4302)
各种类型(4299)
(4276)
(3817)
保险业(3759)
业务(3692)
(3495)
机构
大学(58082)
学院(57675)
(23302)
经济(22693)
管理(21883)
中国(20206)
研究(18538)
理学(17570)
理学院(17386)
管理学(17076)
管理学院(16968)
(14644)
(12252)
财经(10887)
科学(10434)
(9907)
中心(9627)
(9344)
(9220)
财经大学(8245)
(8118)
研究所(8042)
(8010)
金融(7994)
北京(7971)
(7658)
(7548)
经济学(7292)
银行(7223)
(6916)
基金
项目(35574)
科学(27616)
基金(26354)
研究(25891)
(22620)
国家(22419)
科学基金(19266)
社会(16875)
社会科(15892)
社会科学(15888)
基金项目(13395)
(12742)
自然(12423)
自然科(12142)
自然科学(12139)
自然科学基金(11936)
资助(11466)
教育(11201)
(11130)
编号(10239)
成果(8612)
(7962)
重点(7834)
(7263)
(7174)
课题(7119)
教育部(6991)
国家社会(6930)
(6910)
科研(6901)
期刊
(26072)
经济(26072)
研究(20816)
(14336)
金融(14336)
中国(13159)
(11653)
管理(8037)
学报(7847)
(7238)
科学(7207)
大学(6130)
学学(5928)
财经(5481)
(4498)
农业(4401)
保险(4315)
(4315)
技术(4091)
经济研究(3785)
教育(3629)
理论(3628)
(3452)
业经(3445)
实践(3360)
(3360)
国际(3236)
财会(3105)
问题(3042)
会计(2884)
共检索到95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闫夏秋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面临市场垄断、负外部性、营利性、信息不对称等带来的与市场相关的风险,以及准入门槛高、退出机制僵化、监管标准严苛、消费者权益保护薄弱等带来的与监管相关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兼具私人与公共双重属性,其私人属性与以金融安全为先的强管控型监管机制存在必然冲突。因此,第三方支付私人与公共双重属性的失衡,成为导致第三方支付市场与监管双重风险的根源。调和与化解第三方支付双重风险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金融安全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以平衡法益为出发点,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益的趋同。要构建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基点的公私法协调机制,通过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来平衡社会公共利益、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益、消费者权益三者间的关系;要促进监管科技与传统机构监管的有机融合,构建包容审慎的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要将重要第三方支付机构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规制;要构建完善的第三方支付准入退出动态调节机制,在允许有限垄断的同时积极促进市场竞争,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序进出创造宽松而谨慎的制度空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博强  
第三方支付平台化解了电商固有的信用与安全问题,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其自身的便捷与高效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刺激金融创新。然而第三方支付也潜藏着诸多的法律风险,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这些风险逐渐加剧,可能演变为实际的危害,从而触及刑事法网。对此,刑法的介入必要而现实。另一方面,刑法的介入应秉承谦抑谨慎的态度,坚持二次违法性原则和鼓励金融创新原则,进行限缩性规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明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交易的核心环节,使得买卖双方能够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完成网络交易。但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主体资格、资金吸取、网络犯罪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减小这些机构产生的风险?如何保证巨额资金的安全?如何防止利用第三方支付网络犯罪?这些都需要政策的监管,使电子商务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博强  
第三方支付平台化解了电商固有的信用与安全问题,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其自身的便捷与高效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刺激金融创新。然而第三方支付也潜藏着诸多的法律风险,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这些风险逐渐加剧,可能演变为实际的危害,从而触及刑事法网。对此,刑法的介入必要而现实。另一方面,刑法的介入应秉承谦抑谨慎的态度,坚持二次违法性原则和鼓励金融创新原则,进行限缩性规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韩莉  傅巧灵  张峰  
自2010年开始,人民银行等部门推出了关于第三方支付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已初步形成了"外部监管+行业自律"的监管架构。这一系列法规和部门规章有效地弥补了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方面的空白,确立了第三方支付行业规范发展的法律框架,解决了部分法律风险,但是在机构属性、业务定位、沉淀资金利用和利息归属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与争议。为此,应注重实行功能监管、协同监管和分类监管,出台针对第三方支付的高位阶法律,在原有相关法律中增加关于第三方支付的适用条款,并在鼓励创新和控制风险中取得平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震  王兴强  
互联网金融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颁布以来,第三方支付有了明确的监管机构和法律规范,发展日新月异。但随着支付工具创新不断涌现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法律风险凸显,应从规范客户契约、加强合同监管,规范支付认证程序、保护账户信息,加强账户资金监控和账户信息审查、做好网站备案监管,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开展消费者普法教育等方面构建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欣亮  魏力  
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第三方网络支付,第三方网络支付以其高效、便捷的优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消费风险。本文针对这些风险,提出要完善法律制度、树立适度消费观念、提高安全意识和加强共同监管,以求第三方网络支付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消费的需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莉莎  
第三方支付产业潜藏着资金转移、资金套现、跨境支付和支付机构内部洗钱等多种洗钱风险,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我国的反洗钱监管体系。为遏制这些洗钱风险,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我国应着力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第三方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洗钱犯罪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惩处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刚  
第三方付费在人身保险业务中已成为一种行业做法,本文试从第三方付费的定义及其范围入手,分析其成因、法律行为的性质、后果,并探讨了法律对第三方付费的禁止或限制性的规定及其适用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勇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其规模已不容小视。各大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携手开创第三方支付发展之路。在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入合作的同时,各类风险也随之而来,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利影响。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法律风险防控势在必行,应从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消费者等多方入手,保障健康有序的金融合作秩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亚涛  刘雨晴  
本文在对第三方支付中存在风险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措施的具体建议,以规避风险,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亚涛  刘雨晴  
本文在对第三方支付中存在风险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措施的具体建议,以规避风险,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磊  
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实现转型与升级,第三方跨境支付成为新型的支付方式。随着第三方跨境支付的发展,推进和完善我国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法律机制至关重要。立足于我国第三方跨境支付发展的现状,结合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分析当前我国第三方跨境支付面临的法律困境。研究发现,当前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面临许多法律操作风险,如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法律定位缺失、跨境支付业务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法律立法不够严谨具体、跨境支付消费者法益保护缺失等。提出明确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法律地位界定、明确监管主体;合理配置监管权,完善分类、分级监管模式;推进第三方跨境支付外汇兑换的业务管理等防范措施,期望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第三方跨境支付机制的完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淑波  李雨旋  
伴随着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扩张,中国正在迈入"无现金社会"。第三方支付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存在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建议在监管体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沉淀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第三方支付的法律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霞  
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和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子商务的购买信任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