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9)
- 2023(6486)
- 2022(5446)
- 2021(4932)
- 2020(4055)
- 2019(8665)
- 2018(8289)
- 2017(15688)
- 2016(8354)
- 2015(8794)
- 2014(8634)
- 2013(8447)
- 2012(7608)
- 2011(6731)
- 2010(6425)
- 2009(5785)
- 2008(5463)
- 2007(4585)
- 2006(3849)
- 2005(3276)
- 学科
- 济(33451)
- 经济(33403)
- 管理(24013)
- 业(23593)
- 企(17313)
- 企业(17313)
- 方法(15939)
- 数学(14650)
- 数学方法(14550)
- 农(10320)
- 财(9959)
- 贸(8756)
- 贸易(8753)
- 易(8488)
- 中国(8435)
- 业经(7749)
- 农业(7436)
- 地方(6721)
- 学(6610)
- 制(6452)
- 产业(5797)
- 环境(5755)
- 收入(5609)
- 银(5469)
- 银行(5436)
- 技术(5171)
- 行(5167)
- 结构(5008)
- 务(4876)
- 财务(4873)
- 机构
- 学院(117967)
- 大学(117101)
- 济(50821)
- 经济(50044)
- 管理(46172)
- 理学(41364)
- 理学院(40908)
- 管理学(40250)
- 管理学院(40057)
- 研究(40054)
- 中国(29516)
- 农(27050)
- 科学(26488)
- 京(23200)
- 业大(22453)
- 农业(21758)
- 财(21043)
- 所(20625)
- 研究所(19350)
- 中心(18255)
- 财经(17497)
- 江(16273)
- 经(16085)
- 经济学(15983)
- 农业大学(14846)
- 经济学院(14699)
- 院(14315)
- 北京(13740)
- 范(13539)
- 商学(13476)
- 基金
- 项目(88810)
- 科学(69982)
- 基金(66805)
- 家(61135)
- 国家(60623)
- 研究(57551)
- 科学基金(51617)
- 社会(39898)
- 社会科(37990)
- 社会科学(37980)
- 基金项目(36181)
- 自然(35026)
- 省(34433)
- 自然科(34273)
- 自然科学(34260)
- 自然科学基金(33680)
- 划(29418)
- 资助(25778)
- 教育(25365)
- 编号(20606)
- 重点(19971)
- 部(19117)
- 创(19063)
- 发(18754)
- 计划(18127)
- 创新(17902)
- 科研(17695)
- 国家社会(17502)
- 业(16545)
- 教育部(16093)
共检索到158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宁
本文分实物型消费和服务型消费两大领域,测算了2013-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指数,并采用GMM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第三方支付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指数总体不断明显提升,而且实物型消费升级指数要高于同期的服务型消费指数;第三方支付有力拉动了消费升级,且对实物型消费升级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区域横向比较显示,第三方支付对居民消费升级的拉动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强烈,而西部地区表现最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万华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放弃了费雪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引入第三方移动支付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从而对费雪方程式进行拓展。实证方面,文章选取2013-2017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季度数据,并建立广义线性模型(GLM)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在持续的冲击作用,并且这种冲击在不断上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海原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13-2020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其收入差距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而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利用第三方支付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效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第三方支付发展会通过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拉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地,第三方支付发展对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正向赋能作用明显强于中部地区,而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则会起到较为明显的扩大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宗敏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网联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宗敏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网联平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 客户备付金 第三方支付机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对于一国经济金融发展来说,支付清算体系构成了最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是各类金融交易顺利进行的依托。通常来看,按照服务主体的不同,支付清算市场可以分为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又通常被称为第三方支付,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其中,网络支付被定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安
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逐渐发展,占有市场规模较大的几家支付机构将有实力去涉足更宽的领域,进而发生转型,这是企业长期战略规划以及央行监督管理所需关注的重要方面。2012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佳敏
第三方支付通过影响社会公众的持币动机、资产组合选择以及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需求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本文基于货币当局非金融机构存款项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比例估算备付金规模,与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现金漏损率等构建VAR模型。经验证据表明: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对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存在显著正向冲击,且对狭义货币供给和狭义货币乘数影响更大。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实施后,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对货币供给量的冲击大幅减小,但政策没有阻断第三方支付对货币乘数的放大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芳兰 张丹平
基于我国居民消费现状,本文通过构建平滑转换模型,研究财税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并采用LLC和IPS等检验法对模型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的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阻碍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财税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应;政府合理制定与实施财税政策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财税政策 居民消费 第三方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瑞
消费是推动内循环畅通的重要手段,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带来了契机。本文基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和数字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了2014-2020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还考察了第三方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提振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培育了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拓宽了农村居民消费渠道,使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正向赋能作用;第三方支付带来的便利性和消费心理影响进一步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的赋能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中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收入依然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最核心因素,在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中起决定性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于海滨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成熟型双边市场特征,但由于其较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更加具备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形成了显著的行业壁垒。自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多部规章和多份规范性文件来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不断完善对支付机构的监管举措。以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龙头企业的“结构-行为”为分析出发点,引入双边市场的平台概念,运用微观经济模型推导,解释集团内部交叉补贴是形成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掠夺性定价的原因,针对掠夺性定价的具体危害以及当前存在的监管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制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不当竞争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交叉补贴 掠夺性定价 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士贵 邹艺
第三方支付凭借其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特点已经深刻影响到消费者的支付习惯。但同时根据其支付流程,第三方支付会通过将货币电子化,改变货币形态,进而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经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检验得到证实:第三方支付在长期范围内会抑制现金和狭义货币流通速度,刺激广义货币流通速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凌
随着科技进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种建立在银行基础上的网络交易第三方支付随之出现,并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第三方支付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方便,实现了网络交易的公平公正。由于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两者之间既是互相竞争,又不能相互孤立。第三方支付既促进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电商业务的创新,又导致商业银行原有部分客户被分流、支付结算业务受到排挤、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迟缓。本文通过阐述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情况及特点,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影响,并站在商业银行角度提出加速产品创新、构建金融生态等相关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曾秋霞
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得到迅猛发展,正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柱。在第三方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的同时,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面临新的问题,而依据现有的相关法律不能很好地解决消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和问题。因此加强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洪凯 陈斌彬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激发了网络支付的市场需求,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支付模式应运而生。然而,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在运营中却存在着诸如权利义务关系模糊、信息披露缺失、纠纷解决机制效率不彰等缺陷,加之第三方支付机构固有的道德风险和外部监管的乏力,消费者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中始终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其合法权益极易受到来自第三方支付机构本身的侵害。是故,我国亟需从法律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建构起与之相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以确保第三方支付产业在我国持续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第三方支付 消费者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