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4)
- 2023(15621)
- 2022(13656)
- 2021(12996)
- 2020(10989)
- 2019(25067)
- 2018(24735)
- 2017(48261)
- 2016(26171)
- 2015(29140)
- 2014(29238)
- 2013(28373)
- 2012(25948)
- 2011(22897)
- 2010(22526)
- 2009(20386)
- 2008(19766)
- 2007(16931)
- 2006(14184)
- 2005(12299)
- 学科
- 济(96429)
- 经济(96322)
- 管理(76919)
- 业(75499)
- 企(62554)
- 企业(62554)
- 方法(49090)
- 数学(43201)
- 数学方法(42606)
- 财(31693)
- 中国(26138)
- 农(24832)
- 务(22154)
- 财务(22082)
- 财务管理(22028)
- 业经(21080)
- 学(21053)
- 企业财务(21017)
- 地方(19548)
- 制(18515)
- 理论(18006)
- 贸(16820)
- 贸易(16810)
- 农业(16645)
- 银(16454)
- 银行(16415)
- 易(16333)
- 技术(15688)
- 行(15338)
- 和(15119)
- 机构
- 学院(353833)
- 大学(353666)
- 管理(142997)
- 济(136242)
- 经济(133260)
- 理学(124459)
- 理学院(123124)
- 管理学(120789)
- 管理学院(120140)
- 研究(111355)
- 中国(85881)
- 京(73492)
- 科学(70105)
- 财(67087)
- 农(55258)
- 所(54314)
- 财经(53557)
- 业大(53036)
- 中心(52233)
- 江(50726)
- 研究所(49712)
- 经(48911)
- 北京(45523)
- 范(45427)
- 师范(44949)
- 农业(43284)
- 州(41311)
- 经济学(41120)
- 院(41059)
- 财经大学(40360)
- 基金
- 项目(250326)
- 科学(196913)
- 基金(182260)
- 研究(181654)
- 家(158582)
- 国家(157289)
- 科学基金(136423)
- 社会(113611)
- 社会科(107675)
- 社会科学(107648)
- 省(98001)
- 基金项目(97311)
- 自然(90610)
- 自然科(88570)
- 自然科学(88547)
- 自然科学基金(86919)
- 教育(84890)
- 划(82380)
- 资助(75544)
- 编号(74093)
- 成果(58741)
- 重点(55706)
- 部(55356)
- 创(52102)
- 发(51796)
- 课题(50261)
- 创新(48602)
- 科研(48595)
- 教育部(47867)
- 大学(47208)
- 期刊
- 济(139172)
- 经济(139172)
- 研究(101900)
- 中国(63679)
- 学报(56411)
- 财(54229)
- 科学(50958)
- 管理(50094)
- 农(48565)
- 大学(43064)
- 学学(40782)
- 教育(39153)
- 农业(33575)
- 融(33228)
- 金融(33228)
- 技术(31744)
- 财经(25641)
- 业经(22793)
- 经济研究(22321)
- 经(21701)
- 问题(17905)
- 业(17267)
- 图书(17168)
- 理论(17147)
- 版(17115)
- 财会(16954)
- 科技(16469)
- 技术经济(16213)
- 实践(15844)
- 践(15844)
共检索到502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君怡 于明哲 陈经伟 白羽娇
第三方担保作为债务融资广泛运用的增信工具,是建立市场化债务风险处置机制、稳妥有序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与以往仅关注担保整体效应不同,利用2014—2020年城投债发行与交易数据,首次区分“地方融资平台”和“融资担保公司”两类担保人。地方融资平台实为“关联担保”,不仅无法缓释风险,还会加大平台关联与风险累积,产生“担保正溢价”现象;融资担保公司作为专业经营信用风险的持牌金融机构,通过担保信号提供“贷前”增量信息、增加第二还款来源降低“贷后”违约损失两个渠道,带动风险溢价下降0.089%~0.46%。专业担保还能“雪中送炭”,对行政等级低、债务负担重等更需增信支持的弱资质平台,以及突发极端市场环境表现出更强缓释效果。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隐性担保与显性第三方担保关系,更好地发挥专业担保在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中的积极作用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债务违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志强
在现实中,无论是债券还是银行贷(特别是长期贷款)等等债务的担保是普遍的。担保既涉及政府、银行、大公司等大机构,同时,也涉及众多的小公司、机构以及个人,涉及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三方。所以,担保及其价值估算问题可以说是大大小小的公司和个人以及社会各界都感兴趣的问题。然而,在传统财务中我们无法找到计算担保价值的得力工具,本文尝试运用期权的方法计算债务担保的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彦超 陈思琪
担保机制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增信机制。关联担保是信用机制缺失和信贷市场不发达的背景下内生的,在中国具有普遍性。关联担保是把"双刃剑",可以提高企业融资规模,降低投资不足程度,但也会导致信用过度使用,出现风险失控。日趋严厉的监管政策下,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如何?系统研究关联担保与关联方之间的风险转移及其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对关联方提供的担保额与担保方债务诉讼风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下属公司或子公司提供的关联担保越高,其面临的
关键词:
关联担保 诉讼风险 约束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彦超 陈思琪
担保机制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增信机制。关联担保是信用机制缺失和信贷市场不发达的背景下内生的,在中国具有普遍性。关联担保是把"双刃剑",可以提高企业融资规模,降低投资不足程度,但也会导致信用过度使用,出现风险失控。日趋严厉的监管政策下,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如何?系统研究关联担保与关联方之间的风险转移及其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对关联方提供的担保额与担保方债务诉讼风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下属公司或子公司提供的关联担保越高,其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公司治理较好或外部约束较强的环境下,关联担保与诉讼之间的关系较弱,甚至负相关。外部约束机制如地区法制化程度和审计质量、内部治理因素如财务杠杆、投资机会和大股东持股比例都会影响上述关系。研究表明,更完善的约束机制能使关联担保发挥更多的正面效果,降低债务风险,使担保双方实现共赢与发展。
关键词:
关联担保 诉讼风险 约束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文鹏 尹晨
为保证渐进式改革顺利向深层次推进,同时维持财政预算平衡,我国政府以隐性担保这样的准财政补偿活动替代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补偿活动,从而使我国财政表现出了较低的显性负债水平。但这种补偿替代策略的实施使政府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同时由于隐性担保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道德风险的蔓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财政风险。为有效控制财政风险,政府必须进行财政创新并对传统的隐性担保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造。
关键词:
隐性担保 补偿替代 政府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德春 邓晶 张长征
基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和信用增级理论,构建第三方担保机构引入效用模型,计算得到使原始权益人、SPV、投资人和担保机构期望效用均增加的条件。算例分析表明,目前PPP项目公司为资产证券化提供的担保费率和反担保比例较低,难以吸引商业性担保机构进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其引入第三方担保的最佳方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晓红 顾海峰
由于破产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负面影响,从社会影响的宏观层面来说,公司一般不会轻易破产。在这样的情形下,对于担保方而言,通过对被担保方实施一定期限的债务展期可能是明智的。通过把存款保险的风险定价思路引入信用担保的风险定价领域,构建了债务单阶段展期的风险定价模型,给出了单阶段展期模型的定价方法,发展与深化了信用担保的风险定价理论与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及实证分析。
关键词:
债务展期 信用担保 风险 定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波
本文首先阐述了质押担保的内涵,揭示第三方物流在质押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的功用及质押担保制度的特点,然后从质押担保业务的质物风险、操作风险及道德风险等角度揭示第三方物流企业质押担保业务的若干风险因子,最后提出强化质物风险监控、严格操作流程控制、增强道德风险规避等第三方物流企业质押担保业务风险管控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
质押担保 第三方物流 风险 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立
本文利用票面利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和当月最后一天的到期收益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分别构造风险溢价模型,并研究其与是否存在显性担保虚拟变量、城投债发行地区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和地方政府制度质量等构造的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投债是否存在显性担保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城投债发债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但是城投债发债地区的地方政府制度质量对其风险溢价存在显著负相关,从而提出城投债市场化运营以发挥显性担保的作用、地方财政对城投债隐性担保的长效机制和建立地方政府担保
关键词:
隐性担保 城投债 风险溢价
[期刊] 征信
[作者]
任耘 吴福根
近年来,我国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同时存在种种问题。担保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凸显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不善、普遍的不规范运作行为大大降低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亟需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制约;担保机构缺乏代偿补偿机制需要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补充和推动;对担保机构监管的缺失需要采取信用评级作为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手段;担保机构平稳开展担保业务、树立良好信用形象必须有信用评级的保证。
关键词:
担保机构 信用评级 信用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万睿 范文诚 魏志华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野蛮”式发展,大量举债导致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随之增长,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力量,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成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基于综合信用风险和无限期离散递归模型,以及2017—2021年地方融资平台数据的研究表明,地方融资平台整合重组能够借助隐性担保预期进而降低违约风险。在隐性担保预期的调节作用下,地方融资平台整合重组主要通过信用效应、运营效应和利率效应降低违约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该影响在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和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中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整合为集团企业既可以降低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又可以随着集团市场化的发展一步步削弱对隐性担保预期的依赖,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上述结论意味着,融资平台整合重组有助于降低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进一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常丽娟 梁凤
在回顾相关担保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融资担保机构的直接利益相关者(银行和中小企业)为研究视角,通过建模分析了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比例担保,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以及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调查监控力度的强弱对其担保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并且该反担保品价值大于担保责任余额时,加大对企业的调查力度以及增加担保机构的承保比例,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当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品价值不足以抵偿贷款金额本息和时,加大对受保企业的调查力度以及提高承保比例只会加剧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关键词:
担保机构 融资性担保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