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6)
2023(9424)
2022(8198)
2021(7666)
2020(6502)
2019(15036)
2018(14647)
2017(29470)
2016(16208)
2015(18160)
2014(18294)
2013(18226)
2012(17215)
2011(15585)
2010(15815)
2009(14854)
2008(15137)
2007(13935)
2006(12236)
2005(11096)
作者
(46783)
(39162)
(39114)
(37825)
(25022)
(18846)
(18019)
(15076)
(14593)
(14241)
(13404)
(12925)
(12637)
(12519)
(12488)
(12353)
(12122)
(11570)
(11371)
(11297)
(9727)
(9707)
(9602)
(9020)
(9006)
(8814)
(8696)
(8658)
(7905)
(7856)
学科
(66426)
经济(66342)
管理(45983)
(44408)
(34782)
企业(34782)
方法(30600)
数学(27573)
数学方法(27262)
(22271)
(21997)
税收(20528)
(20353)
(20283)
中国(17414)
地方(14483)
(14364)
贸易(14360)
(13970)
(13276)
业经(13168)
(12917)
农业(12753)
(11884)
财务(11859)
财务管理(11830)
企业财务(11160)
(11037)
(10896)
银行(10872)
机构
学院(233032)
大学(231737)
(99926)
经济(97844)
管理(88964)
研究(79182)
理学(76115)
理学院(75284)
管理学(74089)
管理学院(73633)
中国(61030)
(52547)
(47798)
科学(47608)
(40842)
财经(39886)
(39805)
(37244)
中心(36744)
研究所(36619)
(36051)
业大(33274)
农业(31365)
经济学(31262)
北京(30116)
(29356)
财经大学(29192)
师范(29100)
(28831)
经济学院(28483)
基金
项目(148796)
科学(116723)
研究(109825)
基金(107793)
(93291)
国家(92510)
科学基金(78792)
社会(69715)
社会科(66129)
社会科学(66108)
(57740)
基金项目(56319)
教育(50135)
自然(49900)
(48772)
自然科(48742)
自然科学(48725)
自然科学基金(47866)
编号(45725)
资助(45076)
成果(38210)
(33581)
重点(33447)
(32293)
课题(31179)
(30492)
(29008)
教育部(28749)
国家社会(28712)
科研(28611)
期刊
(109910)
经济(109910)
研究(74385)
中国(42818)
(40655)
(35847)
学报(34744)
科学(31205)
管理(30313)
大学(25658)
学学(24286)
(23920)
金融(23920)
农业(23794)
教育(21893)
技术(19202)
财经(19156)
经济研究(18600)
业经(17681)
(16795)
(16412)
(15960)
问题(14745)
税务(14188)
(13094)
(12882)
技术经济(11817)
国际(11642)
统计(11391)
理论(11300)
共检索到354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辰  
税收优惠政策是撬动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的重要杠杆。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参保扩面成效显著,但开户、缴费、投资人数呈“倒金字塔”式减少。本文量化分析参与人获得的税收红利与政府税式支出下的财政承受能力。研究发现:个人养老金税优政策的真正受益范围有限,潜在参保群体中仅有不到8%能享受到税收红利;当前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未向补充养老需求迫切群体倾斜,拉大了群体间待遇差距;税优政策设计缺乏激励性,EET模式下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与个人福利水平的增进不成正比;当前TEE基准模式下个人养老金产生的政府税式支出对地方财政影响甚微。本文建议:扩大受益范围,将中低收入群体、女性劳动者以及新型就业群体和无业者作为政策重点目标群体;政策设计向重点目标群体倾斜,在优惠形式和缴费限额等方面分类施策;强化税优政策激励性,对扣除社保后年收入低于9.6万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实行EEE模式,同时建立缴费限额动态调整机制;密切关注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建立个人养老金政府税式支出预警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焯  姜禹杉  
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如何引导个人养老金投资和第三支柱的发展并实现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值得思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赋予了个人投资选择权,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养老金产品中选择合适的产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国际上有两种方式值得借鉴:一种方式是投资顾问,另一种方式是“产品清单”。然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熊玮  
2022年11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与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共同构成我国养老第三支柱,标志着养老第三支柱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面对老龄化加速、居民财富增长与养老需求增加的时代背景,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创新在金融领域将开启“个人养老金”的新时代。目前我国养老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第三支柱亟需发挥潜力,养老信托作为养老金融的组成部分,能够发挥自身制度优势推进第三支柱的发展。研究发现,信托可结合多种养老场景,设置结构多样的信托产品,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信托产品和服务策略,满足长者、家属与社会多方需求,为服务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秉文  
<正>主持人语: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发行研究报告《防止老龄危机》,向相关国家推荐养老金三支柱理念,倡导三支柱制度架构。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养老金体系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支柱理念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三十年里,中国养老金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一个支柱起步到三个支柱落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实,早在1991年印发的被称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里程碑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提出了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理念: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比世界银行提出的三支柱理论提前了三年。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光大集团课题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补齐养老金体系短板,多措并举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是个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从完善优化养老保障体系与制度设计、发掘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潜力、畅通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等多方发力,为增强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积极应对老龄化夯实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克用  施文凯  
一、清晰产权,统账分离,建立独立的普惠型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点和核心是将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分离,领取基础养老金不再以个人缴费为前提。分离后的基础养老金独立为普惠型公共养老金(零支柱),主要体现在支付端,其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按比例共同承担,达到法定年龄的城乡居民均可领取。同时扩大普惠型公共养老金的来源和规模,将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和个人的资助纳入普惠型养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洪敏  刘畅  穆怀中  
当前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是促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与发展,而测算个人养老金账户适度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是建立和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基础。本文根据国民财富养老人口结构分配和三期代际交叠生命周期理论尝试构建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模型,同时测算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与替代率水平。本文研究发现:2020—2050年个人养老金账户适度平均缴费率水平为4.5%,而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收益率、适度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率、引导居民提前着手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有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替代率至10%的下限适度水平,甚至达到15%的上限适度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海扬  王璐  宋林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账户制,将为确定所有权的个人长期资金增值提供示范样本,也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当个人养老金有效进入资本市场后,将使得对资本市场征收所得税成为可能,从而在劳动力和资本两大要素之间调整要素配比有了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实施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兼顾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激励政策,使得一部分享受税收延迟的资金不仅回流到资本市场,还带来了个人配比缴费的增量,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财富的有效再分配和普惠型个人养老金的健康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军令  夏兵  兰春玉  
基本养老保险、企(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目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占比较高,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不足。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短期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的养老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第二支柱发展受制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发展受限;而作为重要补充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势必有较大发展空间。从国际经验来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锦非  杨燕绥  
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于2018年破题试点。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起将使几亿国民受益,激励个人积极养老责任的实现,是一次巨大的社会进步。本文从学理入手探究个人养老金的理论支撑与社会基础,再依据现行试点政策和典型职工的合理假设测算第三支柱养老金的保障力度。结果显示,在现行试点政策下,第三支柱养老金贡献率随着积累期增加而持续下降,社会贡献度不高。基于对试点地区参与试点机构的访谈调研,归纳中国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的现实隐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贺志强  张偲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第一支柱处于绝对优势、第二支柱发展存在不足、第三支柱发展较为滞后的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第一、第二支柱难以满足居民养老保障需求,发展壮大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迫在眉睫。税收优惠是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税收制度及相关税收政策不健全、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等是制约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充分发挥税收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激励作用,应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健全税收制度及相关税收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剑颖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资金和传统保险资金一样,天然具备规模大、风险偏好低等特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国家重要战略,关系到民生福祉,也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是当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的核心工作之一。而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相匹配的,是要尽快推进养老金资产管理的能力建设,包括相应的产品设计与运作能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怡建  刘崇珲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民生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正被寄予越来越多的期望,有望成为"十四五"时期养老保险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我国现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税收政策存在覆盖面较窄、优惠力度不足、设计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通过扩大税收优惠范围、提升税收优惠力度、完善税收优惠体系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以形成我国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浩  
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0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9%。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近年来出生率不断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攀升,2021年以后已超过20%,人口结构压力对养老金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见图1)。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在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但是,
关键词: 第三支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将其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及“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举措进行谋划部署,推动培育壮大养老金融市场,初步形成了个人养老金业务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提供多元产品供给、努力满足百姓多元需求的发展格局。养老保险公司应牢牢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并践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努力发挥自身特色化、专业化优势,以优良经营和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