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3)
2023(9506)
2022(8069)
2021(7246)
2020(5715)
2019(13104)
2018(12952)
2017(24045)
2016(12959)
2015(14415)
2014(14566)
2013(14611)
2012(14440)
2011(13649)
2010(14217)
2009(13125)
2008(12996)
2007(11651)
2006(10932)
2005(10424)
作者
(40822)
(34326)
(34223)
(32433)
(22062)
(16283)
(15331)
(13147)
(13099)
(12491)
(12094)
(11478)
(11427)
(11181)
(11027)
(10491)
(10066)
(9939)
(9869)
(9588)
(9001)
(8542)
(8339)
(8072)
(7765)
(7708)
(7602)
(7392)
(7073)
(6815)
学科
(81367)
经济(81294)
管理(30854)
(29103)
地方(27286)
中国(22624)
方法(21241)
(20287)
企业(20287)
(18919)
数学(18172)
数学方法(17981)
地方经济(16753)
业经(16570)
(16130)
农业(13596)
(12274)
(12181)
金融(12180)
环境(11538)
(11350)
(11255)
银行(11236)
(11064)
(10857)
贸易(10844)
(10623)
(10239)
(9462)
发展(8881)
机构
学院(199146)
大学(198605)
(91792)
经济(90003)
研究(82591)
管理(67234)
中国(62034)
理学(55707)
理学院(54804)
管理学(53804)
管理学院(53428)
科学(49719)
(47311)
(43847)
研究所(39521)
(39365)
(35307)
中心(34993)
(32191)
北京(31521)
(30093)
财经(30073)
师范(29817)
经济学(29341)
(29276)
业大(27725)
农业(27210)
(27015)
科学院(26013)
经济学院(25956)
基金
项目(123088)
科学(96031)
研究(90664)
基金(87154)
(76652)
国家(76001)
科学基金(63101)
社会(58753)
社会科(55603)
社会科学(55591)
(47654)
基金项目(45440)
(40990)
教育(39857)
自然(38031)
自然科(37066)
自然科学(37054)
自然科学基金(36348)
编号(35593)
资助(35477)
(34185)
成果(30386)
重点(28961)
发展(27893)
(27430)
课题(26951)
(26379)
(24859)
国家社会(24555)
创新(23440)
期刊
(119801)
经济(119801)
研究(69990)
中国(47406)
(34205)
学报(31569)
科学(30350)
(28129)
管理(27718)
大学(23784)
教育(23290)
农业(23264)
学学(22224)
(22108)
金融(22108)
经济研究(19706)
业经(18151)
技术(18022)
财经(15900)
问题(15401)
(13977)
(12161)
世界(11824)
(11643)
技术经济(11378)
国际(11051)
资源(10663)
经济问题(9785)
商业(9704)
现代(9612)
共检索到333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帆  
新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物流业这个经济的“第三个利润源泉”许多城市都把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第三个利润源泉”的含义,联系南京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认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南京地区经济的发展的支柱。并对南京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作了一些探讨性的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邝先慧  高焰  胡磊  
本文根据成都市成华区物流业的现状和特点 ,从区位优势、需求优势、基础优势等方面分析了成华区发展物流业的巨大潜力 ,提出了发展成华区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实行积极的物流产业政策 ,促进成华区物流体系的形成 ;二是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三是多途径培育和吸纳人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东  丁俊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江华  王峰  
现代物流的概念比较宽泛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有六个方面 ,即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自动化和国际化。中国物流业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和物流企业国际化两个方面的挑战 ,国家必须从政策上大力扶持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培育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健  
现代物流管理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对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一些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企业如何把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杨青  张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兵  曾建丽  梁林  牛楠  
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选取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科技创业人才集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利用2006—2015年京津冀的年鉴数据,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科技创业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正相关,但前期促进作用明显,后期减弱;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主要通过财力投入、创新成果产出影响区域经济,成果转化不高;创业人才集聚主要通过科技创业主体、科技创业环境影响区域经济,北京的科技创业资源明显优于津冀,但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却弱于津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梅瑞  
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是新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作为这三大趋势共生体的现代物流模式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上普遍把现代物流称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视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小慧  范金  王凯  
本文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对1990-2005年江苏省经济发展变化的源泉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第一,江苏经济增长长期主要靠消费拉动,中期则更多地依赖投资驱动;第二,技术变化长期对降低三次产业中间消耗需求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中期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影响不大;第三,技术进步改善了对绝大多数行业的中间消耗,尤其是对采掘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第四,消费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较大,而资本形成对采掘业及部分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影响较大;第五,煤炭采选业、电力等行业总产出的变化受制于省际间净调出变化,而服装皮革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受净出口增加的影响,充分反映出江苏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经济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将  
文章利用19个反映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定量地划分了长三角16个城市1997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诸城市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梯度,而且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这种梯度格局在不断地变化。这种结果不仅是对经典的区域经济理论如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的有效验证,而且还说明了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梯度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国新  李竹宁  
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在该区域的不断增长,有力的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定量角度分析研究了FDI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分析了FDI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挤入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会宁  叶民强  
自1991年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姚永玲  文余源  赵霄伟  彭芳梅  
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地角色。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与环境要素成本不断地上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步伐,即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界定、长三角地区为什么需要转型、区域经济如何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探索了经济转型的界定、转型与升级的关系、长三角经济转型重大问题识别、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等问题,最后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总体战略构想、方向与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区域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浩博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度或临界阀值。一个国家各地区间存在适当的发展差距,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如果超过临界阀值,则可能破坏和削弱区域的发展速度和基础。过大的地区经济差距也会带来社会风险。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