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6)
- 2023(13142)
- 2022(11135)
- 2021(10213)
- 2020(8710)
- 2019(19764)
- 2018(19108)
- 2017(37929)
- 2016(20583)
- 2015(23397)
- 2014(23435)
- 2013(23474)
- 2012(22236)
- 2011(19910)
- 2010(20095)
- 2009(18647)
- 2008(19000)
- 2007(17153)
- 2006(14817)
- 2005(13225)
- 学科
- 济(94269)
- 经济(94180)
- 管理(67893)
- 业(66295)
- 企(54153)
- 企业(54153)
- 方法(45227)
- 数学(40647)
- 数学方法(40294)
- 财(35909)
- 农(26347)
- 中国(23925)
- 地方(20861)
- 业经(19841)
- 务(19319)
- 财务(19286)
- 财务管理(19224)
- 制(18752)
- 企业财务(18340)
- 技术(18011)
- 贸(17883)
- 贸易(17878)
- 易(17352)
- 农业(17272)
- 学(16117)
- 财政(14308)
- 银(14247)
- 银行(14216)
- 融(13480)
- 金融(13478)
- 机构
- 学院(302616)
- 大学(300340)
- 济(134073)
- 经济(131541)
- 管理(119840)
- 理学(103430)
- 理学院(102423)
- 管理学(101007)
- 管理学院(100436)
- 研究(99756)
- 中国(75907)
- 财(68157)
- 京(61303)
- 科学(58357)
- 财经(51054)
- 所(50300)
- 农(49099)
- 江(46765)
- 中心(46715)
- 经(46307)
- 研究所(45066)
- 业大(42659)
- 经济学(42321)
- 农业(38641)
- 经济学院(38636)
- 北京(38284)
- 财经大学(37555)
- 范(36974)
- 师范(36631)
- 州(36243)
- 基金
- 项目(198347)
- 科学(157196)
- 研究(146390)
- 基金(144954)
- 家(124807)
- 国家(123824)
- 科学基金(107016)
- 社会(94909)
- 社会科(90424)
- 社会科学(90399)
- 省(77886)
- 基金项目(76216)
- 自然(67646)
- 教育(67636)
- 自然科(66116)
- 自然科学(66099)
- 自然科学基金(64964)
- 划(64696)
- 资助(60409)
- 编号(58715)
- 成果(47363)
- 部(45461)
- 重点(44656)
- 发(43510)
- 创(41954)
- 课题(40691)
- 国家社会(39478)
- 教育部(39424)
- 创新(39289)
- 人文(38487)
- 期刊
- 济(144108)
- 经济(144108)
- 研究(90583)
- 中国(57109)
- 财(56977)
- 农(43424)
- 学报(42969)
- 管理(42405)
- 科学(40387)
- 大学(32831)
- 学学(31176)
- 融(29707)
- 金融(29707)
- 农业(29334)
- 技术(28224)
- 教育(27694)
- 财经(26304)
- 经济研究(24467)
- 业经(23503)
- 经(22671)
- 问题(19395)
- 技术经济(17671)
- 贸(16674)
- 业(16051)
- 统计(15682)
- 策(14799)
- 商业(14536)
- 理论(13994)
- 财会(13555)
- 科技(13485)
共检索到450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卢洪友 陈思霞
通过Malmquist指数分离出中国27个省级政府样本1990年~2007年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值,构建计量方法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财政政策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对第三产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在西部最为明显;宏观税收经济环境对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效应东部最优;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政策对第三产业的激励效应呈下降趋势,但其持续性更好。国家在制定和实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时,应在完善分税制基础上,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的扶持力度,优化中西部地区宏观税收政策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喻金田 万君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国新,万君康,罗险峰
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的作用评价*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国新万君康罗险峰我国第三产业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其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科学技术与第三产业发展脱节,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的作用乏力。为了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拴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险峰 李燕 韩伯棠
运用华东地区85个地级市2004-2010年面板数据,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入手,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第三产业发展对FDI的溢出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回归说明了这不同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同时图示了85个地级市在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FDI溢出 门槛模型 两阶段最小二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丽凤
推动技术进步的财政政策抉择李丽凤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产过程,通过提高设备装备技术水平,改进工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决策水平,使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组合和产品要素发生变化,带动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建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铁苗 张卿 顾乃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作磊
通过国际比较,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保持了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其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很大,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今后我国的劳动力将主要转向第三产业,而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和新兴的服务行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 劳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建国
本文分析了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关联程度的分析 ,提出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赖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 产业联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义青 程桂荣 陈永国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静
从要素价格扭曲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问题。通过对要素价格扭曲、技术进步偏向和就业三者的逻辑关系推演,揭示第三产业技术进步未显著带动就业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内部,中性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不显著,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又进一步阻碍了就业水平提升,两者综合作用表现出技术进步挤出就业的特征;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加剧促使技术进步呈现资本偏向,降低了行业劳动投入,而资本-劳动绝对扭曲及变动速度差异是导致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验证了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上正向相关的论断,而在不同地区和时间段,各行业两者关系的变动存在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冷志杰 唐焕文
我们采用测算贡献率的方法 ,说明农业财政政策效率有待于提高。为了分析几种重要的农业财政政策的效率 ,我们建立VAR模型进行长期弹性分析和冲击函数时滞分析 ,同时建立相应的协整模型和VECM模型进行短期弹性比较分析。结果说明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政策效率较高 ,但最好效果的出现需要 3年的时滞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财政支持的总量和提高财政政策的结构效率、缩小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和继续推进市场化是兼顾短期与长期发展的财政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的财政政策是短期有效的 ,而农业就业人口的非农转移政策是长期有效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丽颖
本文基于1995-2009年国家层面数据,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选取变量,对我国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目前支出角度的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要优于收入角度;收入角度的税收政策碳减排效应不显著,应对现行的环境税和资源税进行一定的改革;今后财政政策应注重充分调动社会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收获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碳排放强度 减排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一、引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期间伴随着相当明显的周期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国家赖以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市场失效的矫治、对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塑与调整、对区域经济...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晓华
经典的IS-LM模型所表示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和货币需求行为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中国的实际经济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可认识中国的消费、投资等行为,并进而探讨中国的IS-LM模型,为测算中国的财政政策乘数提供基础。
关键词:
财政政策乘数 IS-LM模型 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