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0)
- 2023(5909)
- 2022(5262)
- 2021(4909)
- 2020(4252)
- 2019(9798)
- 2018(9915)
- 2017(19373)
- 2016(10412)
- 2015(11781)
- 2014(11748)
- 2013(11466)
- 2012(10330)
- 2011(9339)
- 2010(9550)
- 2009(8661)
- 2008(8390)
- 2007(7462)
- 2006(6442)
- 2005(5596)
- 学科
- 济(47747)
- 经济(47713)
- 业(28790)
- 管理(27594)
- 企(22723)
- 企业(22723)
- 方法(22601)
- 数学(20318)
- 数学方法(19819)
- 农(14187)
- 地方(11311)
- 业经(11292)
- 中国(10510)
- 农业(9603)
- 产业(9432)
- 理论(8237)
- 技术(8053)
- 学(7579)
- 制(7079)
- 财(6960)
- 贸(6707)
- 贸易(6701)
- 地方经济(6457)
- 易(6455)
- 和(6120)
- 环境(5930)
- 银(5662)
- 银行(5659)
- 结构(5517)
- 划(5481)
- 机构
- 学院(145714)
- 大学(141362)
- 管理(60624)
- 济(60233)
- 经济(59106)
- 理学(52971)
- 理学院(52457)
- 管理学(51226)
- 管理学院(50975)
- 研究(45607)
- 中国(33644)
- 京(29438)
- 科学(28291)
- 农(24818)
- 财(23700)
- 业大(23125)
- 所(22229)
- 江(21957)
- 中心(21502)
- 研究所(20403)
- 农业(19215)
- 财经(19176)
- 北京(17965)
- 范(17902)
- 师范(17718)
- 州(17615)
- 经济学(17392)
- 经济管理(17321)
- 经(17261)
- 技术(17035)
- 基金
- 项目(101956)
- 科学(81241)
- 研究(75043)
- 基金(72981)
- 家(63335)
- 国家(62862)
- 科学基金(55028)
- 社会(47232)
- 社会科(44968)
- 社会科学(44957)
- 省(42352)
- 基金项目(38482)
- 自然(35702)
- 教育(35029)
- 自然科(34929)
- 自然科学(34925)
- 划(34607)
- 自然科学基金(34283)
- 编号(31752)
- 资助(30225)
- 成果(24329)
- 重点(23041)
- 发(23035)
- 创(22280)
- 课题(21692)
- 部(21569)
- 创新(20695)
- 国家社会(19235)
- 科研(18858)
- 项目编号(18838)
共检索到20636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作战
国外有关客户满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业的有形产品方面,并且以国外客户群作为研究对象居多。本研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了影响第三产业客户满意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型,并据此揭示出第三产业客户满意的一种内在形成机制及其对现实的启发。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客户满意期望模型 绩效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晓娟
文章在分析影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针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确定存在的不合理性,提出运用有序加权算子集结主客观权重使得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更合理,最后实例分析了某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现状,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第三产业 指标 权重 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占健智 连高社 葛建军
第三产业GDP作为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本模型来揭示我国以季度为最短间距的第三产业GDP的增长变化规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奎菊
北京市第三产业经济模型(B3IOSDM)的建立旨在研究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内部结构运行规律,揭示3次产业之间协调、稳定发展的合理结构与有机联系,预测本世纪末各部门的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为有关部门制定长远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第三产业,经济模型,模型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
失业、就业与第三产业刘纯志一、劳动就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受社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就业已成为困扰湖北与全国经济的一大难题.1.相对劳动人口过剩,失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类似,在我国失业情况大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友松
“产业”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本意是指与农业相区别的一个部门,即工业。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二次大分工,即工业与农业分离而产生。在英文中“产业”与“工业”是一个词,即industyr。但是,目前,在西方国家对这个词的本‘意进行了发展,使其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了。根据联合国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于产业(或产业部门)的说明有五个方面,即①一切常住的公营和私人的基层单位及类似的单位,它们为按正常地意在能补偿其成本的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陆宁 杨尚波
第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江西省11个地区1999~2008年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江西省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同时,选取第三产业内部部分行业,运用OLS方法估计其就业弹性。得出结论: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吸收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缓解就业压力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 面板数据模型 就业弹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叶珺君 王言炉 王积建
为了研究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中各因素的贡献,借助C-D生产函数,本文建立了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以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使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显著变量,再经过平稳性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最后得到结论:第三产业转型升级以劳动力数量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驱动为主,以物质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驱动为辅,而劳动力质量、互联网发展水平目前还不是显著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春武
为更加准确预测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文章在探讨单一预测模型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基于灰关联度能有效刻画曲线间相似程度的原理,给出了基于灰关联度的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的组合预测权重确定模型,实证分析了基于灰关联度的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组合预测模型要比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
关键词:
第三产业 灰关联度 组合预测 权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葛建军 韩龙
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利用HLM与OLS方法建立企业利润率回归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通过分层线性模型分析了第三产业中行业因素对企业利润率水平的影响,发现作为层—2变量的行业背景因素对企业利润率存在影响,如:行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技术水平、资产总额以及不同行业之间企业的稳定性对企业利润率起着显著正向关系。在研究分析中发现HLM方法在研究意义、模型解释、统计检验等方面比OLS方法更加丰富和完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阁玉 吴兆奇 吴晓明
文章利用非线性模型的逐段线性化方法研究了1978~2006年国内生产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闭环门限自回归(TARSC)模型,并用所建模型对未来2007~2008年增加值进行外延预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宗益 呙小明 汪锋
本文在一国经济子部门非均质化的假定下,利用中国198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误差修正,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得出结论表明:就直接冲击而言,能源价格上涨短期内并不能提高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但长期内对提高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就间接冲击而言,能源价格上涨有助于降低交通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优化产业内的行业结构;有助于降低煤炭比例,优化能源消耗结构,从而提高能源效率;也可通过技术进步作用于能源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党耀国,刘思峰,陈可嘉,王锐兰
利用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计算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快车道”,测算出江苏省第三产业“快车道”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制订了江苏省“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德如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三次产业的分类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至今许多国家对三次产业的口径和划分标准,以及对第三产业内部的分类都不相同。主要分歧是:(1)采掘业是属于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2)建筑业、交通业、通讯业及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的口径、范围划分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所根据的划分标准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同时进行为标准。如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三产业部门,不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2)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为标准。即距离消费者远的划为第一产业部门,次远的划为第二产业部门,近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3)以产品是否有形为标准。即产品有形的划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产品无形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