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3)
2023(14805)
2022(12175)
2021(10798)
2020(9098)
2019(20848)
2018(20561)
2017(40342)
2016(21854)
2015(24896)
2014(25387)
2013(25278)
2012(23970)
2011(21953)
2010(22254)
2009(20708)
2008(20677)
2007(18711)
2006(16635)
2005(15292)
作者
(66108)
(55263)
(55174)
(52397)
(35188)
(26537)
(25237)
(21518)
(21078)
(19859)
(18778)
(18478)
(17656)
(17555)
(17335)
(17193)
(16615)
(16289)
(15962)
(15861)
(13888)
(13654)
(13654)
(12589)
(12510)
(12441)
(12404)
(12313)
(11225)
(11017)
学科
(109017)
经济(108910)
(60673)
管理(60544)
(47184)
企业(47184)
方法(43975)
数学(38573)
数学方法(38296)
中国(32538)
(29522)
地方(29279)
业经(24448)
(23097)
农业(20207)
(19728)
(18667)
贸易(18654)
(18314)
(17925)
(16419)
银行(16382)
(16297)
金融(16295)
(15866)
地方经济(15860)
(15742)
环境(15432)
产业(15170)
技术(15015)
机构
学院(326039)
大学(325752)
(139588)
经济(136578)
管理(122189)
研究(116550)
理学(104266)
理学院(102979)
管理学(101318)
管理学院(100696)
中国(87498)
(70345)
科学(70252)
(63201)
(59590)
(56739)
研究所(53759)
中心(52936)
(51204)
财经(49880)
业大(47399)
(45196)
北京(44782)
(44711)
农业(44329)
师范(44276)
经济学(43725)
(42046)
(41127)
经济学院(39535)
基金
项目(211596)
科学(166983)
研究(154841)
基金(152585)
(132524)
国家(131381)
科学基金(112359)
社会(99954)
社会科(94846)
社会科学(94821)
(83310)
基金项目(80864)
教育(70764)
自然(70678)
(70083)
自然科(69075)
自然科学(69058)
自然科学基金(67834)
编号(62473)
资助(62148)
(51160)
成果(50928)
重点(48270)
(46906)
课题(44304)
(43540)
发展(41507)
国家社会(41319)
(40866)
创新(40793)
期刊
(160593)
经济(160593)
研究(99935)
中国(67849)
(52569)
学报(49660)
(48062)
科学(46967)
管理(45033)
大学(37414)
农业(35323)
学学(35141)
教育(35136)
(33181)
金融(33181)
技术(28533)
业经(27379)
经济研究(25744)
财经(25312)
问题(23261)
(21903)
(19291)
技术经济(17122)
(17107)
商业(16340)
统计(15481)
现代(15275)
世界(15130)
图书(14895)
(14885)
共检索到500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本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地区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胜刚  杨建模  
城市化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既有利于专业分工的深化和服务业发展,又能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长期内对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影响却比较小;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吉亚辉  王军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甘肃省第三产业、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 rang er原因,它们两者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的动态关系。基于此结论,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前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荣胜  覃成林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镇)集聚的过程。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转移空间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据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河南省通过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鹏  李文秀  方文超  
已有对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从集聚的角度来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或扩大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较显著,但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的影响还取决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的类型等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顾中宇  罗小平  
本文在分析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1987-2006年间,南昌市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进行了判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只能在短期内促进南昌经济的增长,而南昌经济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文章最后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作磊  
通过国际比较,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保持了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其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很大,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今后我国的劳动力将主要转向第三产业,而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和新兴的服务行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建国  
本文分析了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关联程度的分析 ,提出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赖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球  谢香  钟宁波  
从历史演进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看,城市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动力,第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需要。本文使用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工业化水平和第三产业GDP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全国城市化、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增长率滞后期对第三产业增长率的影响作用在短期和长期是不一致的。我国当前要提高第三产业增长率,必须科学地规划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以一个合理的内部结构持续发展;必须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在第二产业协调化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其高度化;必须科学规划城市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智  
四川第三产业发展与小康进程相关分析四川统计科研所陈智到本世纪末,中国要达到小康社会。小康的实现将使人民大众跨入一个丰衣足食、安然度日的新时期。本文就四}!D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实现小康之间的关系作些初步分析,以期加快全省小康目标的早日实现。一、四}:I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都沁军  
在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进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增加城市化的动力,并从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增强城市的认同感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国平  黄恒  
本文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对城乡收入、消费比的扩大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就业比重是城乡收入比的Granger原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后本文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显友  
文章按照第三产业服务的不同对象,将第三产业进行重新分为1.5产业、2.5产业、3.5产业和传统的第三产业,基于此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和一般规律,并对东京、纽约、巴黎、武汉等城市的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郁义鸿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两大趋势最为引人注目:在产业发展方面,是第三产业地位的不断加强;在地域分布方面,则是人口与产业向城市的集聚。这两大趋势相伴相随,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因此,将城市的现代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应有助于深化对城市现代化问题的认识。一、没有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现代化也就必然以经济的现代化为其前提与基础。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