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3)
2023(5910)
2022(5168)
2021(4661)
2020(4182)
2019(9832)
2018(9617)
2017(18910)
2016(10503)
2015(11995)
2014(12235)
2013(12394)
2012(11746)
2011(10663)
2010(10747)
2009(10257)
2008(10381)
2007(9493)
2006(7996)
2005(7079)
作者
(32296)
(27317)
(27252)
(26148)
(17163)
(13122)
(12470)
(10721)
(10044)
(9620)
(9198)
(9001)
(8710)
(8615)
(8612)
(8574)
(8523)
(8047)
(7892)
(7814)
(6861)
(6685)
(6636)
(6270)
(6109)
(6074)
(6060)
(6056)
(5517)
(5486)
学科
(48345)
经济(48298)
管理(28871)
(28669)
方法(25607)
数学(23193)
数学方法(23015)
(22296)
企业(22296)
(13075)
(12488)
中国(11383)
(9970)
(9781)
贸易(9780)
(9490)
地方(9017)
业经(8819)
农业(8593)
(8100)
(7547)
财务(7534)
财务管理(7513)
企业财务(7077)
(6994)
(6947)
银行(6926)
环境(6894)
(6879)
金融(6877)
机构
大学(160915)
学院(159214)
(68924)
经济(67556)
管理(60868)
研究(53580)
理学(52900)
理学院(52290)
管理学(51367)
管理学院(51066)
中国(39742)
科学(33695)
(33331)
(30868)
(30363)
(28160)
研究所(25770)
业大(25600)
财经(25142)
中心(25108)
农业(24289)
(23864)
(22818)
经济学(22269)
北京(20800)
经济学院(20485)
(20408)
师范(20196)
财经大学(18667)
(18652)
基金
项目(106077)
科学(82950)
基金(77338)
研究(75328)
(67833)
国家(67299)
科学基金(56911)
社会(47999)
社会科(45577)
社会科学(45559)
(41385)
基金项目(41313)
自然(36993)
自然科(36152)
自然科学(36139)
自然科学基金(35504)
(35183)
教育(34953)
资助(31938)
编号(30360)
成果(24359)
(24244)
重点(24147)
(22846)
(21810)
科研(20949)
教育部(20565)
课题(20510)
创新(20486)
国家社会(20026)
期刊
(70847)
经济(70847)
研究(44624)
中国(27499)
学报(27186)
(26712)
(24440)
科学(23694)
大学(19883)
管理(19268)
学学(18827)
农业(17767)
教育(13873)
(13520)
金融(13520)
技术(13383)
财经(12568)
经济研究(11964)
业经(11430)
(10822)
问题(10097)
(10045)
技术经济(8893)
统计(8574)
(8352)
商业(8083)
(8075)
理论(8056)
(7618)
实践(7285)
共检索到226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宏观对策研究组  
从1996 年开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由治理通货膨胀,转向刺激需求、调整结构、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三年多来,央行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幅度之大,频率之快,史无前例。这种“廉价”的货币政策,使资金“价格”总水平大幅度下调。按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为标准,存款利率下降近80% ,贷款利率下降52% 。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达60% 。按照常规理论讲,连续大幅度降息,能从两个方面刺激需求的增长:一方面是刺激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是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宏观经济仍然处于市场无热货,投资无热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两相低迷的状态。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迫使我们面临着如何评价利率政策的绩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能否一一落实,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如期同步,这是大家尤其职教战线极为关注的。6月23日,改革开放以来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也是同类会议第三次由国务院召开。教育战线在总结这次大会时,从"领导重视""改革力度""部门协作"三个方面用了"前所未有"这样表意极为强烈的词汇。应该说,这次会议,有诸多处可圈可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小亚  卜永祥  徐燕  
我国已连续七次下调利率 ,以 1 998年为界 ,前三次利率下调的基本特征是“恢复性调整” ,即适应物价由高走低的变化。后四次利率下调则是“调控性调整” ,主要针对 1 997年 1 0月以来我国首次出现物价负增长的现象 ,央行试图适度放松银根。本研究采用月度数据 ,分段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1 )在 1 995年 1月— 1 999年 1 0月期间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弹性不是表现在总量变动上而是表现在结构变动上。 (2 )影响储蓄变动的第一因素是股市变动 ,其次是个人收入 ,再次是利率 ;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变动的第一因素是金融机构存款的变化 ,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琼  陈军泽  
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揭示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和过度反应现象,指出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还不是一个半强式有效市场,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规范市场运作机制仍不可放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磊  
本文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基于31个省区市省域层面截面数据,研究了性别结构差异及其不同年龄层次下性别结构差异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和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性别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相比较而言,人口基础庞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海南省)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比较严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性别结构差异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整体上而言,我国男女性别结构失衡对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具有普遍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于居民消费升级却在不同年龄结构下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金光照  张逸杨  
解开中国生育水平之“谜”的关键在于获得一套高质量的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增设公民身份号码登记项目、全面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获得了高质量年龄结构数据,为准确估计中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生育水平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06~2017年始终维持在1.6以上的水平,许多年份超过了1.7,在2017~2020年则持续下降;生育率存在较大波动,2020年达到最低值1.3,2012年和2017年出现明显高峰,分别约为1.89和1.88,15年间平均约为1.7。生育属相偏好、生育政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总和生育率的波动。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显示中国目前生育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充分消解新近出现的生育水平抑制性因素、构建家庭友好和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挖掘和发挥这种潜力的关键举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现苓  明艳  
年龄结构是最基础的人口结构,对年龄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是使用普查数据的重要前提。利用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通过与其他来源数据比较、队列存活率法、修正惠普尔指数、符号分布法等考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质量。将普查0~9岁人口回推得到2011~2020年出生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出生人数比较,二者很接近,尤其是2015年后几乎一致,推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低龄组不存在明显漏报。对10岁及以上人口队列存活率的观察发现,10~40岁队列存活率存在异常波动,主要是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低龄组漏报、青年组重报和育龄女性重报大于男性等造成。修正惠普尔指数和符号分布法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全国层面上不存在特定的年龄尾数指向,年龄申报质量很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翠玲  姜玉  庄亚儿  姜全保  于典  刘雯莉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得出,2020年中国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为5.16%,低于美国11%和欧盟国家19%的平均水平。中国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呈现出鲜明的时期、队列、受教育程度、城乡、区域和省际差异。高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在城市、东北地区、极低生育水平省份的女性,终身不育率更高,49岁女性无活产子女的比例均在6%以上。未来城镇化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继续普及、婚育推迟程度持续深化,还将进一步推动终身不育水平上升。在婚外生育较少、多孩占比较低的背景下,终身不育水平的持续上升对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的负向抑制将更加强烈,并将对适度生育水平的实现产生长远且深刻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并提前谋划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帆  刘奕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连续采取了八次降息政策来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但降息政策实际效果如何?本文从分析降息政策的动因入手,通过整理数据、拟合模型,研究降息政策和投资的关系,分析其产生的动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Kyung-chul Huh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果臻   杨柳清   梁海俐   李树茁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面分析近年来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态势与特征。研究表明,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及其后果已全面显现:2010~2020年全国婚龄人口性别比急剧升高,预计2036年将升至峰值116.13;与以往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不同,当前经济发达且城镇化率较高地区的未婚男性过剩现象也逐步显现;男性婚姻挤压导致男女两性间初婚水平和模式的差异巨大,男性初婚概率较女性明显偏低,未婚男性成婚期望年数大幅增加;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规模始终较大、比例始终较高,城镇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也日益凸显,2010~2020年45岁及以上城镇未婚男性由176.04万人增至387.77万人;大龄未婚男性的经济资源相对匮乏,对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依赖加重,在老年阶段处于不健康状态的比例上升且独居比例较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高凡   成茂   潘淑荣   简洁   李丹  
社会理事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其在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社会理事参与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现状,通过四川省第七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数据,对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社会理事成员的占比情况、产生方式、来源结构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仍存在社会理事“缺位”“错位”、来源单一、结构同质化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完善激励制度、发挥理事会外部力量、优化理事会结构、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四项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经济宏观景气专家调查问卷系统自1990年由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司、国家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管理世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联合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实施连续的跟踪监测,每年定期就一些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和政策动议通过问卷调查广泛收集专家的看法和建议。今年5~6月份,该系统组织了第七次宏观经济形势专家问卷调查,主题有三个:一是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二是对今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预测;三是对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