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45)
2023(19474)
2022(16713)
2021(15338)
2020(13224)
2019(30176)
2018(29794)
2017(57905)
2016(31575)
2015(34727)
2014(34369)
2013(34390)
2012(31365)
2011(28147)
2010(28272)
2009(26446)
2008(26470)
2007(23582)
2006(20980)
2005(19024)
作者
(92472)
(77002)
(76457)
(72875)
(49168)
(37031)
(34537)
(29908)
(29189)
(27648)
(26393)
(25938)
(24687)
(24623)
(24231)
(23590)
(22988)
(22913)
(22199)
(22086)
(19382)
(18989)
(18862)
(17683)
(17303)
(17220)
(17160)
(17155)
(15550)
(15125)
学科
(128515)
经济(128334)
(111684)
管理(104683)
(99422)
企业(99422)
方法(57876)
数学(47430)
数学方法(46922)
(43146)
(37476)
业经(35641)
中国(31312)
(30220)
财务(30145)
财务管理(30104)
(29262)
企业财务(28730)
(26083)
农业(26056)
地方(23197)
技术(22671)
(22348)
贸易(22336)
理论(22162)
(21705)
(21197)
(21140)
(20370)
(20183)
机构
学院(449488)
大学(449299)
(181348)
经济(177652)
管理(176543)
理学(152018)
理学院(150348)
研究(150199)
管理学(147829)
管理学院(147009)
中国(114659)
(95638)
科学(93317)
(89082)
(82022)
(76965)
业大(70392)
财经(70151)
研究所(69548)
(67579)
中心(67391)
农业(64625)
(63863)
北京(60162)
经济学(54600)
(54546)
(54085)
师范(53885)
(53581)
财经大学(52093)
基金
项目(300536)
科学(235731)
基金(219636)
研究(214404)
(193350)
国家(191734)
科学基金(164143)
社会(136208)
社会科(129172)
社会科学(129140)
(117188)
基金项目(116202)
自然(108549)
自然科(106046)
自然科学(106013)
自然科学基金(104172)
(98529)
教育(97604)
资助(90722)
编号(85251)
成果(69283)
重点(67379)
(66043)
(63702)
(62904)
创新(59073)
课题(58752)
科研(57936)
教育部(56356)
国家社会(56316)
期刊
(201892)
经济(201892)
研究(132460)
中国(87026)
学报(76883)
(75569)
(73782)
管理(69219)
科学(68366)
大学(57925)
学学(55119)
农业(51167)
教育(43228)
(42484)
金融(42484)
技术(37461)
财经(35656)
业经(33634)
经济研究(32172)
(30514)
(28907)
问题(26236)
技术经济(22763)
(22736)
科技(21579)
财会(20966)
现代(20781)
理论(20399)
(19934)
商业(19783)
共检索到669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秀  刘清军  
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考察了我国上市企业大股东性质、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的影响作用。选取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恶性增资的影响不明显;前两大股东性质均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存在正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大股东之间合谋;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制衡股东非国有性质时,虽然股权制衡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恶性增资显著负相关,这充分说明我国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时,为获得私人利益而进行恶性增资的可能性较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亚民  姜诚  
本文以2014~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年度数据,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程度对于现金股利支付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选择会受到内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程度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的公司,不仅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还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比率,公司内部的股权制衡程度则会造成相反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赫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更换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采用大样本Panel数据(2008—2012),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行业变量,研究发现:(1)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具有负向影响,随着公司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经营绩效降低;因此,一味地通过提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试图牵制控股股东,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价值;与此对应,本文发现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2)第一大股东的更换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绩效;第一大股东的更换带来的经营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效应以及公司治理方法的改变、战略的转移,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但是第一大股东的更换对于公司绩效提升的正向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平生  史煜筠  
第一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在深沪两地上市交易的1181家上市公司的02~04连续三年数据,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高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法人股比例则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寿义  田园  
由于代理问题的影响,公司经营资源随着业务量增减变动的不对称变化可能会引发成本费用的粘性行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探讨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对于费用粘性以及粘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越高,管理费用粘性越高,销售费用粘性则越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越能有效抑制负面管理费用粘性,而对于销售费用粘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寿义  田园  
由于代理问题的影响,公司经营资源随着业务量增减变动的不对称变化可能会引发成本费用的粘性行为。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探讨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对于费用粘性以及粘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越高,管理费用粘性越高,销售费用粘性则越不显著;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越能有效抑制负面管理费用粘性,而对于销售费用粘性无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栋  杨淑娥  杨红  
以1999-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治理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呈倒"U"型关系;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家作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2)内部治理中的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无显著关系。(3)企业外部治理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越小,金融业市场化水平越高,执法水平越高,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低;同时产品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丽  
一、引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公司治理制度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般认为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之间的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内部治理制度,有关其内在逻辑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去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这种机制称为制衡机制。共同拥有着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这部分人称为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契约就构成了现代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在企业的内部,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公司治理制度来实现利益的分配和相互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普遍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第一大股东的治理动力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大。无论控股股东的性质如何,大股东持股都能够强化控股股东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但是,激励效应的强度受其性质的显著影响:流通股股东控股比例的解释力最强,法人股股东其次,国家股股东最弱。流通股股东随着其对公司管理控制权的增大,其激励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消极的激励功能转化为积极的治理功能。作为控股股东的流通股股东所发挥的积极治理功能还表明,流通股比例的消极治理影响根本源于流通股股东的非控股地位及其所产生的权利弱化。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参与管理改善的动机和能力就越强。对于中国现行的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而言,较高程度的集中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迎科  
基于92家企业2002~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涉农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比例安排问题,发现从整体上存在涉农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底部绩效陷阱"。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绩效最低点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37.3%,其分布区间约为[37%,38%]。股权性质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是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绩效最高点的持股比例约为36.5%,存在"顶部绩效馅饼";非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是显著U型曲线关系,绩效最低点的持股比例约为33.7%,其分布区间约为[33%,34%],存在"底部绩效陷阱"。整体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的U型曲线关系主要是由非国有性质股东贡献的。该结论表明涉农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暂时性困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嵘  王春峰  
本文选取2000~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基于股权有偿协议转让发生第一大股东变更的79起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从价格行为和交易量两个角度,对该类事件信息披露前后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我国股市普遍存在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现象。本文还从持股比例、股权的所有权性质和股权变更的程度等角度,发现对于市场尤为关注的信息,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情况更为严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戴国强  刘兵勇  
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多少为宜?股权集中度是否存在合理的区间?为此,文章选取15家上市商业银行从上市至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股权越集中,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股东制衡越强,风险承担水平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风险承担总体呈正相关关系。文章进一步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在50%、20%、15%和10%以上时验证其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10%后,股权持续分散、降低风险承担的效应递减。因此,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比例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保持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红军  吴世农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3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建模,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本文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陈小悦  
本文以 1 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 50 8个上市公司 1 997— 2 0 0 0年 4年间的2 0 3 2个观察值为样本 ,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 ,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效力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 ,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 ,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另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 ,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 ,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