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3)
2023(6484)
2022(5603)
2021(5048)
2020(4311)
2019(10259)
2018(10052)
2017(19665)
2016(10692)
2015(12211)
2014(12632)
2013(12857)
2012(12301)
2011(11446)
2010(11741)
2009(11168)
2008(11278)
2007(10624)
2006(9147)
2005(7837)
作者
(33212)
(28221)
(28088)
(26823)
(17517)
(13568)
(12995)
(11055)
(10467)
(10044)
(9542)
(9380)
(8978)
(8816)
(8760)
(8710)
(8630)
(8108)
(8058)
(8036)
(7084)
(6971)
(6836)
(6454)
(6434)
(6372)
(6363)
(6153)
(5901)
(5717)
学科
(50818)
经济(50772)
(30606)
(27670)
管理(25565)
方法(23419)
数学(21197)
数学方法(21038)
(19518)
企业(19518)
农业(18255)
业经(13101)
中国(12975)
(12455)
地方(11535)
(10100)
(10009)
(8905)
贸易(8904)
(8626)
(7905)
农业经济(7570)
(7458)
银行(7435)
收入(7155)
(7111)
金融(7109)
(7070)
(6681)
发展(6603)
机构
学院(165873)
大学(164514)
(68710)
经济(67104)
管理(61978)
研究(55884)
理学(53344)
理学院(52717)
管理学(51796)
管理学院(51474)
中国(42328)
(37174)
科学(35005)
(34040)
(30682)
(29093)
农业(28266)
业大(27581)
中心(26976)
研究所(26418)
(26023)
财经(24244)
(22802)
师范(22601)
(21805)
经济学(21506)
北京(21175)
(20504)
经济学院(19673)
(18906)
基金
项目(107227)
科学(83048)
研究(79216)
基金(76377)
(66015)
国家(65372)
科学基金(54790)
社会(50186)
社会科(47166)
社会科学(47150)
(43213)
基金项目(41002)
教育(35770)
(35648)
编号(33868)
自然(33811)
自然科(32954)
自然科学(32942)
自然科学基金(32348)
资助(30754)
成果(28141)
(24241)
(23979)
重点(23964)
课题(22788)
(21623)
(21583)
科研(20667)
国家社会(20325)
(20255)
期刊
(80754)
经济(80754)
研究(45957)
(40323)
中国(31915)
学报(28091)
农业(26256)
科学(25339)
(23705)
大学(21091)
学学(20043)
管理(17771)
业经(16974)
(16071)
金融(16071)
教育(15014)
技术(13288)
财经(11777)
经济研究(11550)
问题(11454)
(11208)
(10519)
(10085)
农村(9385)
(9385)
农业经济(9115)
技术经济(8681)
统计(8216)
商业(8112)
理论(8019)
共检索到243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余厚洪  丁华东  
乡村档案是乡村记忆的"凝结",是携带意义的"符号";乡村记忆是乡村档案的"内核",是表达符号的"意义"。乡村档案记忆作为"象征复合体",具有原生性、地域性、传承性、模塑性等特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建构原汁原味、耐人寻味的乡村档案记忆,应基于记忆内涵的挖掘,赋权于"乡民",扎根于"乡土",飘散出"乡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新新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小康。当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不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人们的消费需求将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我国的消费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从对实用功能的消费正在过渡到对意义的消费。例如,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中流行着一种时尚——穿“破牛仔裤”(俗称乞丐装):布料在制衣过程中已被磨洗变旧;某些部位被设计师挖了几个洞;裤脚底边不再被缝纫起来,而是将棉布拆散,形成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在系统梳理国外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旅游符号消费以及旅游符号体验3个层面对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成果予以梳理,剖析了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三条脉络:一是以Mac Cannell等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机制以及旅游媒介对目的地代表性符号的建构过程。二是以Culler、Urry等为代表的,对旅游符号消费及其背后隐含的权力机制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旅游消费的象征性意义和旅游符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权力的不平等性问题。三是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依据的存在主义符号学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昌平  张晓君  
南岭四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交融的灿烂文化,又是重要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根据地,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民族民俗文化造就了特殊的城市文化和记忆,形成了丰富多彩和地方特色明显的地名文化。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的消失和更替阻碍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城市改造过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出了城市改造质量、城市记忆保留与传承、城市记忆工程和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理论模型,针对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法规标准、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子体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及技术路径,并研究了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昌平  张晓君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知津  景璟  韩正彪  
本文在对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Saussure的二元符号观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符号学角度解析信息的概念,提出信息作为符号处于能指与所指、文字和内容、共时性与历时性、消息和意义之间的边缘领域。通过区分信息作为符号的不同角色,分析其对情报学理论的影响,并从符号学视角考察情报学理论的发展。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何思源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日渐凋零,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和被破坏的窘境,住建部等国家各部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尽快建立传统村落档案。本文在对传统村落和传统村落档案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从归档范围和收集方法两个角度探讨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工作,并提出传统村落建档应当遵循突出特色、尊重联系、注重调研、辨伪存真与结构优化等基本原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溢海  
本文论述了城市符号的内涵及城市符号作为符号经济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洛阳的三类城市符号和六大打造途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课题组   唐珂   周武忠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乡村记忆工程以“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为根本任务,有效推进农耕文化在挖掘保护、记录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创新,让优秀中华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瑰丽华彩。系统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需要准确把握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乡村记忆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要科学界定其内涵,深刻理解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王太文  
社区营造理论发源于东亚国家及相关地区的社区营造实践,中国理论界对于社区营造的理论也予以了多学科的关注。从中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乡村社区活力的激活和内生机制的建立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社区营造是考察乡村社区活力提升的一个新研究视角。因此,中国乡村社区营造方略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对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的实践观察,以社区营造理论为依托,以社区营造经验为参照,指出中国当下乡村社区营造的策略,即符号化与空间化。提出以符号的方式呈现乡村性、地方性、乡土美,并打造具有生活感的物理空间、具有社区感的社会空间、具有家园感的文化空间的理论构想。乡村社会关系的再造是中国乡村社区营造的未来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王太文  
社区营造理论发源于东亚国家及相关地区的社区营造实践,中国理论界对于社区营造的理论也予以了多学科的关注。从中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乡村社区活力的激活和内生机制的建立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社区营造是考察乡村社区活力提升的一个新研究视角。因此,中国乡村社区营造方略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对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的实践观察,以社区营造理论为依托,以社区营造经验为参照,指出中国当下乡村社区营造的策略,即符号化与空间化。提出以符号的方式呈现乡村性、地方性、乡土美,并打造具有生活感的物理空间、具有社区感的社会空间、具有家园感的文化空间的理论构想。乡村社会关系的再造是中国乡村社区营造的未来方向。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曦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标志,是衡量大学图书馆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然而,人们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识是不够的,在理解程度、评价标准和研究方法上尚有不足,使得资源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力有限。该文从文化学和符号学角度探讨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力求突破传统图书情报学关于资源建设的惯常模式和理论方法,寻求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另一种理解和创新性实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尹银怀  
计算机在利用语义web技术组织知识中的"理解"等级只是按照规则的符号推理,而人类的文化、认知和伦理价值决定了知识组织的标准和价值。按照目前的web技术,计算机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是价值中立的,而利用语义web组织知识则是价值负载的。语义web技术组织知识对人类文化、价值及资源分配影响重大。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董少广  
儿时的山村,面积不大,家家相通,户户相连,一派田园风光。由于地少人多,老辈人总是说,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为了生活,村民们就在山坡、水边、房前屋后种植了梧桐、槐树、柳树、香椿、杏树等。每年4月底槐树花开的时候,风吹过来,香飘四溢,八斗杏更是小有名气。山里人爱山、恋山,对自然敬畏、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柴门犬吠,男耕女织,粗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丁华东  张燕  
档案记忆观的主要理论来源包括后现代主义、社会记忆理论、新史学理论;档案记忆观历经孕育期、形成期,正向成熟期发展。国内外研究主题从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两个层面展开,成果丰富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在意义探寻中深化理论向度,在比较框架中拓展研究题域,在研究方法中注重社会调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