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0)
2023(4696)
2022(3793)
2021(3798)
2020(3029)
2019(7224)
2018(6935)
2017(12774)
2016(6637)
2015(7844)
2014(7736)
2013(7827)
2012(7418)
2011(7059)
2010(6934)
2009(6655)
2008(6785)
2007(5694)
2006(5172)
2005(5016)
作者
(18728)
(15675)
(15596)
(15144)
(10133)
(7436)
(6963)
(6242)
(6094)
(5608)
(5436)
(5144)
(5129)
(5071)
(4933)
(4923)
(4711)
(4600)
(4431)
(4133)
(4059)
(3763)
(3678)
(3605)
(3544)
(3438)
(3405)
(3139)
(3123)
(3105)
学科
(35468)
经济(35430)
管理(16943)
方法(16103)
(15230)
数学(13805)
数学方法(13727)
中国(12878)
(12117)
企业(12117)
(9462)
贸易(9457)
(9319)
(7518)
(6946)
(6764)
(6412)
业经(6365)
(6016)
银行(6016)
(5892)
(5751)
金融(5751)
理论(5623)
关系(5564)
(5300)
(5120)
(5039)
环境(4891)
(4719)
机构
大学(109314)
学院(103906)
(55698)
经济(54991)
研究(42029)
管理(37479)
中国(33797)
理学(32081)
理学院(31693)
管理学(31405)
管理学院(31197)
(24222)
(24134)
科学(21505)
(20573)
经济学(19986)
财经(19709)
研究所(18707)
(18332)
经济学院(17903)
中心(17287)
北京(16228)
财经大学(14988)
(14764)
(14480)
师范(14422)
(13276)
科学院(12896)
(12503)
研究中心(12329)
基金
项目(64724)
科学(52767)
基金(51137)
研究(49350)
(44456)
国家(44164)
科学基金(37510)
社会(35297)
社会科(33570)
社会科学(33563)
基金项目(25635)
教育(22559)
资助(21527)
自然(21398)
自然科(20933)
自然科学(20926)
自然科学基金(20615)
(19687)
(18449)
中国(17831)
编号(17599)
(17119)
国家社会(16549)
成果(15575)
教育部(15344)
重点(14943)
(14012)
人文(13854)
大学(13231)
社科(13218)
期刊
(59716)
经济(59716)
研究(38066)
中国(21248)
(17564)
管理(15010)
科学(14827)
学报(13981)
教育(11700)
大学(11321)
(11250)
财经(11227)
经济研究(11081)
学学(10363)
(10118)
金融(10118)
(9898)
(9716)
世界(8954)
国际(8605)
问题(8273)
农业(7967)
技术(7537)
业经(6102)
技术经济(5660)
(5318)
经济问题(4852)
统计(4789)
经济学(4572)
图书(4392)
共检索到163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洪治纲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学理论界一直保持着异常活跃的态势,各种观念此起彼伏,相关理论也层出不穷。但大多热闹一阵之后,旋即遭遇"认同的危机",以至于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始终未能摆脱"失语症"的困扰,其原创性和有效性始终处于疲乏状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必须建构一套适应中国本土文学经验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但对于如何建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洪治纲  
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一直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焦点。很多人都强调,必须置身于新时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以现实针对性和审美范导性为原则,在自觉意识与开放视野中,建构一套适应中国本土文学经验和文学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如何建构一套贯通古今、融会中西、实践当下、面向未来的文学理论体系,却始终无法达成相对明确的共识。应该说,这并不奇怪。因为任何一种有效的理论体系,其形成和完善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金城  
一近2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的重建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议题。学者们立足于话语言说的内部机制,对中国文论现状进行了综合诊断,并做出诸如"失语症"、"强制阐释"等结论。毫无疑问,这些标示性概念体现出可贵的事实敏感性,对于话语重建具有警示性现实意义。不过,在思考如何进行话语重建的问题上,我们除了需要事实敏感性,也需要某种规范敏感性。因为,文学话语建设始终绕不开某些基本的价值诉求,借用王一川先生的话来说,"我们是谁""我们要什么",仍是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煜  
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被反复强调的今天,绿色、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等元素愈来愈鲜活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中国当代文学也以多种文学性的方式蕴含着生态文明理念。此外,生态环境的状态及其变化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上的“生态文学”“生态批评”,以及文学创作的“三种类型”;同时,生态文明也通过影响一种文体,而附带影响了另一种乃至多种文体。在文学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日益凸显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家拥抱“生态文学”,在呼吁更多人生态意识觉醒、间接保护生态环境,走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本朝  
中国文学的"现代"和"当代"自有其连贯性,也有其阶段性。其阶段性在于社会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当代文学制度的建构就是中国文学史的重大事件。当代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有历史建构的特质。它既被历史所规定也同时创造着多种可能性,有当代社会制度的参与,也有文学自身的努力。当代文学及其文学制度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生产机制,它开展文学秩序的重建、文学批判和文学斗争,确立文学价值和方向,创造了新的文学生产方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洪治纲  
主持人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一直在呼应时代主题、关注社会人生过程中,相互激发,砥砺前行,形成了互动相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建构了相对完善的经典路径与特色鲜明的历史传统。面对这些丰富繁杂的文学经验,众多学者回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诉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术才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面对"新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与经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静  
在改革开放的驱动下,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加,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社会发展和历史的大趋势,如何跨文化向海外传播我国的文学知识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阐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意义,包括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人文主义意义等,分析海外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路径,对于加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均  
2016年岁末,吴秀明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一书正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这可谓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一桩意味深长的事件。陈寅恪曾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潮流。"((1))然而在当代文学研究中,不用力发掘"新材料"及"旧材料"而主要依靠问题自我"繁殖"的现象是长期存在的。这在很
[期刊] 求索  [作者] 郄智毅  
文学理论的建构方式,最主要的有自上而下的哲学思辨型,由外及里的理论推演型,自下而上的经验抽象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几种不同的理论建构路径往往呈现为一种复杂的存在和演变状态。"理论"风行的时代,前两种方式是主流,但这也带来了很多弊端。面对这种"理论",许多思想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理论"的质疑、反思和批判一直在其内部滋生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方式之一是从文学现场、文学实践抽象、提炼文学理论,这种文学理论的建构方式对我们在"后理论"时代建构文学理论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春花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现代传记文学披荆斩棘的开路人,他最早用科学的概念规范"传记文学",从体例、写作内容等方面比较中西传记文学的差异,指出中国传记文学的缺憾,论述传记文学的特殊功用。他提倡写传记,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理论上总结了传记文学写作的原则。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的传记文学理论体系,也对当代的传记文学写作有指导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  
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主体的觉醒阶段、90年代走向边缘和分化的精英主体消解阶段和21世纪走向公民主体的新建构阶段。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文论言说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守人文关怀,以边缘的立场、独立的思考来维护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这才是文学理论言说者比较现实可行的身份建构之途,也是文学理论前进的不竭动力之源。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恋  
"五四"作家许钦文因其自身经历所带来的生命感受,更因其与鲁迅先生文学及其理论的血脉承接,以授课讲义《文学概论》,表达了一种近乎偏执的苦闷理论认知;而这一苦闷病,恰是20世纪中国的时代缩影与情绪书写。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启民  
近年来,海外学界兴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抒情传统论题,大陆学者需要从新的视野出发,重新重视代表了当代人民文艺内部“抒情传统”的周立波与“茶子花”作家群。周立波和“茶子花”作家群的创作遵从现实主义并带有浓郁的抒情情调,对历史的发展、生活的逻辑始终抱持着鲜明肯切的态度,坚持党的文件、政策与自己的经验积累相结合,热衷于书写重大现实题材,以表现时代脉搏与历史变迁为己任,并将对于历史的理解落实在对湖湘大地爱情故事的书写上面。“茶子花”作家群的“抒情”除了展现在其创作路径中,也落实为直接的表意形式,即抒情话语。事件情节、风物景致、人物性情等共同交织,一起呼应着小说的主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永清  
众所周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思想解放的春风吹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党在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建国以来的文艺政策作出了符合实际的相应调整。此种调整既体现在邓小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纪坤  
有关当代文学的分期问题,学术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其中陈思和的三分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陈思和的观点,当代文学可分为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文学3个阶段。《中国图书馆分类法》"I2中国文学"类目下涉及到当代文学分期的类目可以根据这3个阶段细化,即把每一类目的文献都分为3个时期,以方便读者找书和图书馆员的排架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